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20篇
  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先进的益生菌制剂来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是针对对目前水产养殖业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益生菌是利用环境或养殖生物体内有益的微生物菌株制成,有促进生长、防止疾病、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和改善水体环境等的作用。吴垠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力是有促进作用的。因此,以绿色健康无毒害为标准的益生菌研究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利用Genbank中大西洋鳕的7对微卫星引物,对太平洋鳕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这7对引物均可较稳定地扩增出条带,它们分别是Gmo2、Gmo3、Gmo8、Gmo19、Gmo35、Gmo36、Gmo37,并且扩增出的7个位点均表现出多态性,共获得6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为4~17,大小为111~227bp。在7个位点上2种鱼的等位基因的大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Gmo37在大西洋鳕和太平洋鳕中扩增出的条带的长度差异最大,基本无重合部分,分别为220~290bp和144~226bp,本研究结果以期对2种鳕科鱼类遗传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3.
通过观测不同浓度下MS-222处理后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的麻醉深度、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初步确定了适宜麻醉浓度,并通过测定呼吸频率、耗氧率、排氨率和露空苏醒弹动时间等指标分析麻醉对鱼体造成的影响,综合评估了MS-222的适宜麻醉浓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俄罗斯鲟幼鱼的麻醉程度逐渐加深,达到相同麻醉程度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复苏时间出现上升趋势。麻醉剂浓度在200~300 mg/L时,试验鱼20 min内即可进入较为稳定的麻醉状态。MS-222对试验鱼的呼吸频率有极显著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最适于俄罗斯鲟幼鱼麻醉运输的MS-222浓度范围为50~60 mg/L,适于俄罗斯鲟幼鱼人工操作的MS-222浓度范围为150~200 mg/L。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不同糖源对鲟鱼生长、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共配制5种含有不同糖源(葡萄糖、蔗糖、糊精、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的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1.88±1.96)g的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8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成活率和日摄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糖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糊精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P0.05),但与玉米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糖组的血糖、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均为最高,其中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指标则与蔗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糊精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糊精组肝糖原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葡萄糖组和小麦淀粉组(P0.05);葡萄糖组粗脂肪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小麦淀粉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与玉米淀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更适宜作为杂交鲟幼鱼饲料糖源。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在螺旋藻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5.36%、7.74%、10.52%、12.85%和15.45%均为质量分数)对红白锦鲤Ornmmental carp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5 g±0.19 g)体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饲养10尾锦鲤,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52%时,试验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体表红质的a*值最高;试验鱼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免疫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说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螺旋藻时,锦鲤着色效果最好时的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为10.52%,提高饲料脂肪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螺旋藻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6.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 L)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螺旋藻添加量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生长、饲料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5.36%、7.74%、10.52%、12.85%、15.45%5个脂肪梯度,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显示:脂肪水平为5.36%~10.52%,锦鲤增重率(BWG)、特定生长率(SGR)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均在脂肪水平为10.52%时,达到最大值。实验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随脂肪添加比例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脂肪水平为12.85%后,血清ALT显著升高(P<0.05),脂肪水平为15.45%时,血清GLU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螺旋藻添加量一定时,锦鲤适宜脂肪添加水平为10.52%。  相似文献   
37.
王东梅  姜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95-7397,7422
关于鱼类自残发生的原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因子两大类。在遗传因子分类里,由于基因型的不同,产生个体生长速率差异,从而成为自残的首要原因;其次为遗传关系和食性。当环境因子受限时,就会影响稚鱼和前期幼鱼的行为模式,从而影响鱼类的自残。针对上述鱼类自残的原因,在养殖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全可以有效地防范自残。  相似文献   
38.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虾青素添加量为130 ms/kg时饲料脂肪水平(5.60%、7.93%、9.95%、11.93%、14.20%)对锦鲤体色、生长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d后,实验结果显示:脂肪水平为9.95%...  相似文献   
39.
文章针对棕榈油的主要成分、生化特性以及其经济性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介绍了棕榈油作为鱼油替代油脂在几种养殖鱼类中的应用情况。与大豆油、油菜籽油等相比,棕榈油价低,产量稳定,有较高的脂肪生产力,较低的不良脂肪酸沉积。其在鲑鳟等冷水性鱼中,以不同的比例替代鱼油或与其他植物油混合替代鱼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加了饲料的抗氧化性。研究表明,在饲料中用棕榈油部分替换鱼油对大西洋鲑、虹鳟、欧洲鲈等的生长、体化学组成及肌肉的脂肪酸比例等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0.
采用"饥饿(1、2 d)-饱食(6、5 d)-……"重复处理的方法,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的星斑川鲽[(26.02±0.30)g]的摄食、生长、生化组成以及能值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复饥饿再投喂处理对星斑川鲽的体重、全长的影响不显著,对比肝重的影响显著;对星斑川鲽体内脂肪、蛋白质、水分、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对星斑川鲽鱼体以及粪便中能值的影响也不显著;对星斑川鲽总摄食量、摄食率、食物转化率的影响显著,对排粪率、吸收率以及特定生长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饥饿再投喂重复处理的实验组的星斑川鲽均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