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林业   57篇
  7篇
综合类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密度与4种定干高度对叶用银杏Gingo biloba枝梢生长量、叶片产量及叶片主要有效药用成分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度与定干能明显改善林冠光照条件,促进枝条萌发和枝条生长,增加单株叶片数、叶面积和叶产量,在采叶园的经营初期,较大密度(60~40 cm×20 cm)仍能获得较高的叶片产量;叶片黄酮和内酯含量随定干高度的降低而增加;在不影响产叶量的前提下,定干高度宜适当降低,可采用离地30~50 cm截干.表10参5  相似文献   
62.
采集不同代人工林林地杨树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等温吸附和解吸试验结合HPLC定量测定,研究杨树根际土壤中2种主要酚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的吸附和解吸附特性,探讨2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累积机制。结果表明:杨树根际土壤对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羟基苯甲酸的平均吸附率63.39%~72.26%,苯甲酸的吸附率较对羟基苯甲酸低,平均吸附率39.53%~47.46%;Frue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这2种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吸附平衡浓度Ce和吸附量Cs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2种酚酸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吸附,但解吸特性差异较大,对羟基苯甲酸在不同连作代数林地根际土壤吸附平衡液中的解吸能力均较强,平均解吸率46.62%~52.89%;而苯甲酸解吸能力较弱,尤其在高浓度吸附平衡体系中很难进行解吸附,此规律与2种酚酸的吸附常数基本吻合。2种酚酸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酚酸在杨树根际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学特征,并为进一步揭示其在杨树根际微域的累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苦楝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楝(MeliaazedarachLinn)在我国分布广泛,为速生、多功能可综合利用树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结合近年来对苦楝育苗和造林技术的研究情况,本文全面总结并具体介绍了苦楝的育苗与造林技术,包括育苗地选择、播种育苗、埋根育苗、嫁接育苗、移植育苗、苗期管理及林地选择、造林方式、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今后苦楝育苗与造林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杨树是山东省平原绿化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为了丰富杨树品种资源,先后从国内外引进18个黑杨派新无性系,利用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Populusdeltoides'Lux'I 69/55(I 69)为对照,共计19个无性系,分别在莒县、菏泽市、莱西市、莱阳市和曹县进行了苗期试验和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经过多年试验,选出由意大利引进的Populus×euramericana'102/74'(102/74)欧美杨速生优良无性系。试验结果表明:102/74生长表现突出,在鲁中南河滩地上5年生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19 3cm,16 3m和0 1908m3,超过对照I 69杨22 9%,2 5%和55 1%。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102/74的平均单株材积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同时该无性系还具有繁殖容易,育苗、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耐盐碱,生长周期长等优良特性,木材基本密度也较对照I 69大,纤维材产量高,可用于营造纸浆林,并且生长表现稳定,可以在山东省各杨树栽培区推广应用。图1表9参9  相似文献   
65.
杨树纸浆林品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选择在山东省广泛栽植的14个杨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木材的纤维形态,化学成分及林分生长量,采用多维空间En多向量理论综合评定法,选择纸浆林的适宜品种,研究结果表明:14个杨树品种6年生林分木材的平均纤维长度为0.863-1.051mm,除沙兰杨I-214杨,1-45杨外均达到中级纤维长度标准(0.9-1.6mm);纤维素含量为51.37%-58.17%)达到了造纸用材的一般标准要求;每公顷林分蓄积量可达191.6m3,综合考虑生长量和纤维性状,在选择纸冻材的品种时,应首先考虑使用中林46杨,中林23杨,I-69杨,中林28杨,也可使用I-72杨,中林14杨,中林45杨,露伊莎杨,西玛杨。  相似文献   
66.
连作杨树细根根序形态及解剖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形态和解剖结构,从根序视角探讨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生长的代际差异及其与人工林生产力衰退的联系,以期揭示连作杨树人工林衰退机制.[方法]分别在杨树人工林Ⅰ和Ⅱ代林分设立标准地,采用改良全根取样法获得杨树细根(<2 mm)并按根序进行分级,制作1~5级细根各根序石蜡切片.根系扫描仪结合分析软件获得各根序细根长度、直径,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根序细根剖面直径、皮层厚度、维管柱(中柱)直径等参数,并计算比根长、根组织密度、根长密度、维根比等.LSD分析1~5级根序形态参数的差异显著性,One-way ANOVA分析同一根序在不同代数间形态指标参数的差异显著性.[结果]杨树细根生物量表现为随根序增加而减小,且连作Ⅱ代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配高于Ⅰ代林,尤其在1,2级根序中更为显著(P<0.05);连作导致杨树1,2级细根平均长度减少而3~5级根长度增加;直径虽然在不同根序细根间差异并不显著,但Ⅱ代林显著高于Ⅰ代林;杨树细根表面积、比根长和根长密度总体表现为1,2级根显著高于3,4级根(P<0.05),但比根长在Ⅱ代林中差异不显著;连作导致杨树1,2级根表面积和根长密度显著增大,但比根长显著减小(P<0.05);细根解剖特征表明,横剖面宽度随根序逐渐增大,中柱面积占横剖面的比例随根序增加而增大,1,2级细根总体呈现初生结构的特征,从3级根开始出现木栓层且皮层开始脱落.[结论]杨树1~5级根序细根形态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1,2级细根仅具初生结构,是杨树的吸收根,3级以上细根出现木栓层从而变为输导根.连作导致杨树细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且低级细根生物量显著增加,表明连作导致杨树人工林对地下部分的生长投入增大,这与养分匮乏生境中植物光合产物最优分配理论相一致.伴随细根死亡和周转,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配格局将影响人工林地上部分生产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67.
黑杨人工杂种胚珠离体培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黑杨人工杂种胚珠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授粉后不同发育期、不同杂交组合及室内水培温度对杂种萌发均有影响。黑杨室内切枝水培杂交从授粉后25天起即可将带皮种胚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杂种实生苗;授粉后时间越长,杂种胚珠的成熟度越大,组培萌发期越短,萌发率越高。  相似文献   
68.
黑杨派无性系区域化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引进的无性系在大面积推广之前,需要经过区域化试验,来鉴定其产量水平和适应性,为新无性系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许多树种的区域化试验研究表明,基因型与环境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对基因型与环境进行互作效应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是区域化研究的有效方法(顾万春,1990;李火根等,1997;周志春等,1998;王军辉等,2000;Barnes et al.,1984;Mckean et al.,1990).  相似文献   
69.
杨树速生优质新品种‘鲁林16号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林16号杨’是以 L323杨为母本,以 I-102杨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育种获得。苗干直,中上部无侧枝;树干直,顶端主干明显,无竞争枝;树冠长椭圆形;一级侧枝层轮明显,分枝角度较小。育苗和造林成活率高,速生性好,材质优良。  相似文献   
70.
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关键技术如立地选择、良种壮苗选择、造林密度、采伐年龄、配置方式、栽植技术以及施肥、灌溉、修枝、农林间作等抚育管理措施的研究,总结提出了培育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的综合配套技术和6种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