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林业   57篇
  7篇
综合类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麻栎无性系苗期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8个3 a生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树高、地径、材积、高径比、通直度、分枝数等性状进行遗传力测定、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受中到强度遗传控制.树高与材积、高径比,材积与高径比,通直度与树高、材积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分枝数与通直度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树高、地径、高径比、通直度和分枝数5个指标可描述单株材积变异的93.66%.  相似文献   
5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干旱胁迫下13个1a生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无性系的生理生化特性,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麻栎无性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逐渐下降。叶片失水曲线呈现的规律性较为一致,轻度干旱胁迫下,失水量先增大后减小,中度干旱时,失水量一直下降或先增后降,重度干旱时,失水量总体曲线呈下降趋势。SOD活性随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先增大后下降或一直下降,而各无性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不一。综合评价得出麻栎无性系7、5、13、15和11号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53.
杨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学研究及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杨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及在此基础上的对杨属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进行了概述,分派别阐述了国内对杨属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如生长、材性、形态、生理、生根特性和抗逆性的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时期种质资源评价的特点和方法,介绍了通过传统育种手段(人工杂交、多倍体育种)和生物新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4.
黑杨派杨树杂交F1子代苗期遗传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洲黑杨I-69(Populus deltoides cv.'Lux')和欧美杨I-72(P.×euramericana cv.'San martino')为母本,分别与美洲黑杨PE-3-71(P.deltoides cv.'PE-3-71')、PE-19-66(P.deltoides cv.'PE-19-66')...  相似文献   
55.
旱柳野生种质资源收集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山东境内调查收集旱柳优树种质,探索旱柳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方法在试验区建立旱柳无性系苗期对比试验林,利用2年生苗木,分别进行表型数据观测和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标记,分析旱柳种内遗传多样性。结果旱柳种质资源群体内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和分子遗传变异:不同无性系枝干颜色呈黄绿、灰绿、绿色、灰褐、红褐、褐色,且色差重叠少,差异显著;主干有直立、稍弯、中等弯曲、较强弯曲、扭曲,小枝有上弯、直立、下垂,且形态差异显著;不同无性系树高变异范围为1.2~5.5m,地径为0.6~4.6cm,叶长为8.5~18cm,叶宽为0.92~3.49cm,叶面积为6.258~33.584cm2,差异极显著(P < 0.001)。叶长和叶面积的极端差异来源主要是旱柳无性系内,树高、地径、叶宽的极端差异则主要来源于无性系间。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无性系间,无性系间的性状分化对旱柳种内性状分化的贡献率达80%以上,说明无性系间的性状分化是旱柳种内性状分化的主要原因。AFLP结果显示,旱柳观测位点的平均多态性比率高达99.5%,显示出极高的多态性;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Nei’s遗传多样度(H)为0.232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46,表明55份种质在种水平上属于同一个种,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结果一致。结论试验证明旱柳种内存在丰富的表型及分子遗传多样性,是优良的选择和杂交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6.
测定分析了杨树人工幼林间种不同作物的技术经济效果,结果表明:林下间种作物能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林木树体营养状况,3年生林分林木单株材积较对照(不间种)提高7.1%~23.2%,间种作物有明显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57.
欧美杨新无性系苗期年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欧美杨(P.×euramericana)无性系为材料,利用Logistic方程对各个无性系的一年生扦插苗木的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根据因素列的几何形状发展态势的接近程度,将苗木的生长量与影响苗木生长的气象因子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组成一个灰色系统,进行面积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4以上.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四个时期,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快-慢"的节律,其中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58.2%,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70.1%.并对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苗木的年生长规律.关联度分析表明空气温度对苗木的高生长影响最大,日照时数影响最小;而日照时数对苗木的粗生长影响最大,降水量影响最小.通过对苗木年生长节律和影响苗木生长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为加强苗木生产管理,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土地的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以9年生黑杨派无性系试验林为试材,分析了多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干形、冠形及木材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首次发现树高与边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表明选育树高生长快的无性系,其边材宽度将得到提高,木材性状相应得到改良;生长性状与气干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故对生长性状的改良并不影响木材性状的表现;气干密度与其它力学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干缩率相关不显著,这表明选择气干密度大的无性系,其力学性状会得到显著提高,而对干缩率影响不显著。这些结论对于优良无性系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杨树是山东省平原绿化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为了丰富杨树品种资源,于1986和1987年分别从土耳其、意大利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引进欧美杨和美洲黑杨新无性系16个,利用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I 69/55(Populusdeltoidescv'Lux')和中林28(P.×euramericanacv'Zhonglin28')为对照,先后分别在山东省济南、高唐和莒县等地进行苗期生长和造林对比试验。经过12a试验,选出从土耳其引进的S307 26(Populusdeltoides'S307 26')和PE 19 66(Populusdeltoides'PE 19 66')美洲黑杨新无性系2个。试验结果表明:S307 26和PE 19 66生长表现突出,在鲁中南河滩地上5年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 1769m3和0 1546m3,超过对照I 69/55杨44 4%和26 2%,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这2个无性系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同时这2个无性系均具有易繁殖、抗病虫、抗逆性(干旱、寒冷和风折)强、生长周期长等优良特性,木材纤维较对照I 69/55长,可用于营造纸浆林,木材的力学性质也较I 69/55好,并且生长表现稳定,可在山东各杨树栽培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随着人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的提高,林木良种越来越受到农民朋友的重视。但因为林木良种选育必须经过杂交、苗期初选、区域试验及鉴定等过程,所以育种周期比较长。时至今日,历时10余年,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又选育出了3个高产优质胶合板材、纸浆材新品种——鲁林1号、鲁林2号和鲁林3号畅,经过在鲁南、鲁中、鲁西和胶东西南部等地区引种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