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2篇
农学   4篇
  44篇
综合类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01.
施肥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施用不同肥料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布置了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施用有机肥还是施用化肥处理,与不施肥比较,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质量分数都有显著提高,并随着化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明显上升。处理1(复合肥2 250 kg.hm-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是不施肥处理(处理5)的1.18,1.58和2.71倍;处理2(2倍处理1)则分别是对照的2.48,2.88和2.98倍,而全有机肥处理4(菜籽饼5 400 kg.hm-2)则分别是对照的1.84,2.10和1.58倍。施用有机肥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P<0.05)施化肥土壤。有机肥也明显增加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处理3(1/2处理1加1/2处理4)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是对照的1.15和1.15倍,处理4则是对照的1.57和1.43倍。试验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而有机肥较无机肥更有利于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善。表4参26  相似文献   
102.
综述了不同经营措施对森林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认为施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库,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去除林下植被可以加快有机碳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和CO2排放增加;而增加林下植被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土地利用方式从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如次生林,农田,草地等),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会下降和CO2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03.
生物炭和腐殖酸对土壤C、N循环和作物产量均具有深刻影响。该试验以稻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生物炭和腐殖酸在经过1 a陈化后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影响。设置了6个处理:B0F0(对照,不添加生物炭和腐殖酸);B0F1(不添加生物炭,腐殖酸添加量为0.6 t/hm2);B0F2(不添加生物炭,腐殖酸添加量为1.2 t/hm2);B1F0(生物炭添加量为20 t/hm2,不添加腐殖酸);B1F1(生物炭添加量为20 t/hm2,腐殖酸添加量为0.6 t/hm2);B1F2(生物炭添加量为20 t/hm2,腐殖酸添加量为1.2 t/hm2)。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与B0F0相比,生物炭显著增加了稻麦两季土壤有机碳含量;腐殖酸增加了稻季土壤有机碳含量,对麦季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单独施用生物炭或腐殖酸对水稻和小麦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炭和腐殖酸混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增幅为1.0%~5.0%,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  相似文献   
104.
施肥对板栗林土壤活性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试验地,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施肥条件下板栗林土壤CO2和N2O排放速率,同时测定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初步探讨了施肥对板栗林土壤活性碳库与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影响,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与活性碳库之间的关系。本试验设置不施肥(CK)、 无机肥(IF)、 有机肥 (OF)和有机无机混合肥(OIF,1/2无机肥和1/2有机肥)4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 施肥1个月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无机肥(IF)、 有机肥(OF)和有机无机混合肥(OIF)处理下土壤CO2排放速率分别增加了87%、 38%和61%, N2O排放速率分别增加了101%、 67%和95%; 而施肥6个月后,与CK处理相比,IF、 OF和OIF处理下土壤CO2 排放速率分别增加了51%、 43%和64%,N2O排放速率分别增加了21%、 29%和47%。同时,施肥显著增加板栗林土壤WSOC和MBC含量(P<0.05)。此外,土壤CO2和N2O排放速率与WSO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MBC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施肥引起板栗林地土壤WSOC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板栗林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矿质肥料对杉木苗生理和根际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施用矿质肥料后杉木苗的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化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①明显增加了杉木苗的生物量,其中氮磷钾混施效果最好,单施氮肥茎叶生物量增加明显,但根/冠下降;磷钾混施根/冠增大,但对茎叶生长作用不明显。②氮磷钾混施和单施氮极大地提高了叶子叶绿素含量。③明显降低了苗木根际土壤的pH,还造成了水解氮、交换性钾和速效磷的根际亏缺,同时提高了根际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利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原理,对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4类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类林分土壤化学、生物化学综合肥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0-20cm土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别为0.7412、0.5796、0.4798、0.3476,20-40cm土层则分别是0.2357、0.1746、0.1592、0.1168。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和单项肥力指标分析结果一致,但比单项肥力分析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7.
有机肥料对杉木根际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用不同有机肥料对彬木幼林根际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料有如下的作用:(1)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杉木根际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其中以牛栏肥和绿肥混施效果最好,施绿肥又比施牛栏肥效果好,并且放用有机肥料能提高微生物中细菌所占的比例;(2)能增加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折数量,其中氨化细菌提高幅度最大,并以混合施用最好,纤维素分解菌则以单施绿肥最高,芳香  相似文献   
108.
西天目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硅存在形态与植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雷竹主产地临安西天目选取了集约经营下不同种植年限(1、5、10、15 a)的雷竹林地,采集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样,运用逐级化学提取等技术,研究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硅素含量与形态随种植年限和土壤剖面深度的变化规律,为雷竹林地土壤有效态硅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雷竹林土壤不同土层有效态硅的含量(0.084~0.318 g kg-1)和所占的比例(1.60%~12.3%)随种植年限和有机物覆盖年限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雷竹林表层土壤无定形硅含量(2.58~5.15g kg-1)和所占比例(75.1%~87.7%)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3)覆盖有机物可同时促进无定形硅向有效态硅、有机结合态硅、铁锰(氢)氧化物结合态硅转变。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长期集约经营对雷竹林土壤碳库与养分库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三口镇选择了两块相邻的集约经营雷竹林样地(经营时间分别为1年和15年),采集并分析测定了土壤不同形态碳库、氮库和磷库,并利用核磁共振方法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的波谱特征。结果表明:长期集约经营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热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但显著降低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有机碳的固态核磁共振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和烷氧碳为主。长期集约经营显著增加雷竹林土壤烷基碳比例和A/O-A值,烷氧碳比例变化不显著,而芳香碳比例和芳香度显著下降。从土壤氮库和磷库的变化来看,长期集约经营显著增加雷竹林土壤不同形态磷素和不同形态氮素含量,但显著降低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含量。综上所述,长期集约经营导致雷竹林土壤碳库和氮磷养分库的贮量显著增加,而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0.
植硅体闭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carbon,PhytOC)是封存在植硅体中的有机碳。在土壤环境中受到具有高度抗分解能力的植硅体的保护,它可以长期(数千年至万年以上)封存在土壤剖面中,从而成为陆地土壤长期(万年尺度)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以千年的时间尺度来衡量,估计全球土壤有机碳的平均积累率为2.4g·m^-2.a^-1,其中PhytOC积累贡献了15.0%~37.0%。通过选择种植高产PhytOC的植物物种来增加短期和长期碳汇的途径是存在的。大多数的农作物如大麦Hordeumvulgare,玉米Zeamays,水稻Oryzasativa,高粱Sorghumvulgare,甘蔗Saccharumofficinarum和小麦Triticumaestivum已知是植硅体的生产者。估计全球上述作物每年生产的PhytOC高达(5.08~12.01)×10^6t.a^-1。综述了植物生态系统中PhytOC的形成机制与特征、积累率、提高土壤PhytOC积累率的农学措施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