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354篇
农学   232篇
基础科学   279篇
  244篇
综合类   1698篇
农作物   225篇
水产渔业   130篇
畜牧兽医   931篇
园艺   294篇
植物保护   25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为探究不同基追肥比例对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湘早籼32号’和‘中嘉早17’为早稻供试品种,‘湘晚籼12号’和‘五优308’为晚稻供试品种,设置6种不同施肥比例(T1~T6)与1个不施肥处理(T7)。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比不施肥增产16.07%~91.33%。早稻‘中嘉早17’以基追肥比例8:2:0:0产量最高,为7497.00 kg/hm~2,晚稻‘五优308’以基追肥比例6:2:2:0产量最高,为9387.90 kg/hm~2;早晚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基追肥比例4:3:3:0较高,是一种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的施肥方式,前轻后重的施肥方式茎秆重、叶片重、穗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基追肥比例0:5:3:2的根系重与茎秆重分别比其他施肥处理少9.72%~63.84%和6.42%~27.82%,表明肥料后移会减少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在湖南地区重施基蘖肥可促进早稻分蘖的发生,晚稻在重施基蘖肥的基础上适当配施穗肥可增加单位面积颖花数、提高结实率,以此获得双季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42.
为明确种子引发技术对油菜成苗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引发剂(0 g/L、25 g/L、50 g/L、75 g/L、100 g/L)和不同引发时间(1h、2h、3h、4h、5h)对'华油杂62'品种油菜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长时间的引发对种子出苗存在抑制效果;对幼苗的子叶生长有促进作用,对...  相似文献   
143.
程奎 《畜牧兽医杂志》2024,43(1):130-131
秦州区汪川镇刘斜村,属贫困村,养殖户共计18户,其中养猪户10户,养鸡户2户,养牛户4户,养羊户2户,总计饲养量达11300余头只,属养殖大村。两户养羊户共计饲养羊82只,发病17只,发病率20.7%。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发病情况、病因调查、临床检查、综合诊断,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治疗效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治愈率100%,为养殖户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经济损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4.
啶虫脒在桃上的残留消解规律与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虫脒在桃上的检出率高且未登记,缺少安全间隔期、用药间隔期等信息可能会导致盲目用药,增加残留风险。为明确桃果上啶虫脒的残留风险,本文通过消解试验以及模拟农户施药对其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于2015—2018年对中国9大主产区桃中的啶虫脒残留进行了调查与膳食摄入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桃果皮与果肉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92与3.14 d。模拟农户施药2次或3次后,距末次施药7、14和21 d,桃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均较低,且远低于其在核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值;去皮食用能够明显降低其膳食摄入风险。9大桃主产区509份样品中啶虫脒的检出率在8%~38%之间,残留量在0.001~1.348 mg/kg之间,均未超过其在核果上的MRL标准。连续 4 年啶虫脒在桃上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占急性参考剂量 (ARfD) 的比值在1.520%~13.755%之间,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占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 的比值在0.021%~0.086%之间,总体膳食风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45.
土壤熏蒸是目前防治土传病、虫、草害有效且快速的方法,但随着作物的种植,一些病原物可能会再次繁殖,导致病害持续发展,并且土壤经熏蒸处理后,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减少作物根部疾病、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并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将熏蒸剂与改良剂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或改良土壤,使受熏蒸剂影响的微生物群落得到恢复或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防止土壤病原菌再次侵染,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文简单概述了常用熏蒸剂和土壤改良剂的分类信息,重点综述了土壤改良剂与熏蒸剂联合使用,对熏蒸后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作物生长方面的影响,可为土传病害的防治、熏蒸剂与土壤改良剂的联合使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6.
土壤熏蒸对土壤氮循环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熏蒸凭借高效、广谱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但正因为其具有广谱性,熏蒸剂在杀死土壤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影响着驱动土壤中各种元素循环、转化的非靶标微生物。土壤氮循环是连接大气、土壤和水体的重要枢纽,而与氮循环有关的关键过程主要由微生物所驱动,因此,土壤熏蒸势必会影响氮循环中的物质转化。已有研究表明,熏蒸剂可显著改变一些与土壤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及功能微生物的种类及丰度,其中一些熏蒸剂在进行熏蒸处理后,短期内均能提高土壤中氮的矿化速率,增加土壤中的氮素累积矿化量,而固氮、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均受到抑制,可提高对氮素的利用率。本文就常用的几种熏蒸剂在进行土壤熏蒸后,对土壤中氮循环中的固氮、矿化、硝化和反硝化等反应中的各个关键过程和功能微生物产生的影响进行综述,可为研究土壤熏蒸的环境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对引进的特色蔬菜欧洲防风进行了生产试验,从适种区域、茬口选择、整地施肥、覆膜、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出了天水地区山旱地欧洲防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8.
西安沣河1986-2009年水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6-200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A值)和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沣河水质近20年的时空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①沣河近20年的水质变化可分为缓慢污染、快速污染、污染相持和污染改善4个阶段,2000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②在水质演变的缓慢污染阶段,上游的水质好于中下游;在水质演变的快速污染与污染相持阶段,水质空间差异巨大,表现为从上游至下游污染明显加重;随着污染的改善,2005年以来,上、中、下游监测断面水质的差别大大缩小,2009年四个断面的水质A值分别为2.90、2.97、2.92、2.86;③工业、农牧业、生活污染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与水文气象因素相关性不明显;④大力压缩造纸厂削减工业污染是水质恶化趋势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同时农牧业、生活污染的迅速上升趋势受到一定遏制;⑤目前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牧业等。  相似文献   
149.
雾滴在靶标上常出现粘连的情况,为准确测量雾滴尺寸、掌握雾滴分布规律,需要判断雾滴是否粘连,并用图像处理技术将粘连雾滴分开。首先提出判断雾滴是否粘连的改进方法,该方法结合雾滴的形状因子和面积阈值对粘连雾滴进行判断和特征提取,并用极限腐蚀法和迭代开运算法对粘连雾滴进行计数处理,其次调用迭代开运算标记的分水岭算法分割,最后对分割后雾滴的连通域进行标记及形状圆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粘连雾滴的自动判断和特征提取,弱粘连准确率100%,强粘连可达97.2%以上。该算法获得的雾滴粒径参数与激光粒度仪试验测量结果接近,其尺寸测量准确度较Deposit Scan软件计算平均提高了7.67%。基于相同的样本,与人工计数标定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获得的雾滴个数快速且精准度达97.06%以上。  相似文献   
150.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的苹果采摘机器人机械手避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非结构化环境下的采摘机器人机械手实时避障问题,提出一种改进人工势场法的避障路径规划方法。根据自行研制的5自由度苹果采摘机器人机械手具体结构和障碍物特征,进行机械手运动学分析和障碍物建模;在保留传统人工势场法易于实现、结构简单等优点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局部极小点、陷进区等问题,结合果树生长环境中障碍物的特点,通过引入虚拟目标点使搜索过程跳出局部最优的极小点,从而实现机械手避开障碍物到达目标的灵活避障;将该方法应用于机械手末端位置、障碍物位置和目标位置已知条件下的采摘机器人机械手实时避障任务中,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实时性好,能够有效地避开障碍物,成功到达目标位置,适合自然生长状态下苹果的自动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