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当前生产中复播毛管布置模式各异,没有发挥滴灌技术应有的功效,水分利用效率低下,为探讨出合理的复播毛管布置模式,以青储玉米品种‘瑞玉F98’为材料,在灌水定额和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6种毛管布置模式(ZR1种植间距为20 cm+60 cm、ZR2种植间距为30 cm+30 cm、ZR3种植间距为30 cm+45 cm、ZR4种植间距为25 cm+37.5 cm、ZR5种植间距为30 cm+50 cm、ZR6种植间距为30 cm+40 cm)对青储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毛管布置模式青储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规律相近。ZR1和ZR2模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总体上高于其他4种模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低于其他模式。毛管布置模式显著影响玉米产量,ZR2模式产量最高,分别比ZR1、ZR3、ZR4、ZR5和ZR6高2.8%、58.8%、67.7%、53.4%和35.5%。ZR1和ZR2毛管布置模式是能够提高复播青储玉米光合作用和产量的2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黑大豆系豆科蝶形花亚科种大豆属,一年生蔓性缠绕草本植物,茎细弱,伏地相互缠绕,或缠绕向上,长可达2~3米,多分枝,叶为三出羽状复叶,薄纸质,柄生小叶卵状披针形,长1~5厘米,宽1—2厘米,基部圆形,两面具白色短柔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猪迅速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并非某一特定疾病,可能有多种疾病引起。现就引起猪猝死较常见的几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做一分析,以供大家鉴别,采取正确防治措施1传染类疾病能够引起猪猝死的疾病主要有最急性型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口蹄疫,日本乙型脑炎,魏氏梭菌病,仔猪水肿病等。1.1最急性型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可侵害各种年龄的猪,发病时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的较少见,多数能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如体温升高,腹泻,耳朵、臀部、四肢内侧、腹部皮肤发红,即而发紫,猪瘟还可出现神…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黑龙江省17个水稻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进行了变异系数、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植株高、稻穗长,但产量较低;倒二叶、倒三叶长而宽有利于提高产量,但结实率偏低;对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穗长、倒三叶长、剑叶长、穴穗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坑试验,测定水平和垂直方向距滴灌带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结果表明,小麦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受滴灌影响深度主要在0~60 cm土层,0~20 cm土层水盐变化最剧烈.小麦主根系层土壤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一定范围内(垂直20 cm、水平25 cm)形成一个盐分淡化区,在0~100 cm土壤剖面内,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呈先升后降变化.土壤盐分在0~40 cm处于脱盐状态,60~100 cm积盐.上层土壤水盐受灌水和蒸发的影响随时间均升降交替变化,土壤盐分在非灌水期间呈表层和深层双聚、耕层脱盐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置4个灌水处理,灌溉定额分别为315、360、405、450mm,研究分析了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和小麦生长与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W3处理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差异性最小。增加灌水量可使小麦生长与光合作用增加,但过度灌水可引起植株叶面积、地上生物量、穗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即W3W4W2W1。小麦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与灌水量回归分析表明,株高、蒸腾速率与灌水量显著相关(R2=0.99)。结果表明,滴灌春小麦灌溉定额405mm时,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较高、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差异性较小、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较合理。本研究结果为生产实践科学合理高效灌水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疆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及作物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 2012年设置315、360、405、450、495、540 mm 6个滴灌春小麦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耗水量及作物系数。结果表明,滴灌小麦根系主要吸收0~60 cm土层水分,苗期、分蘖期主要消耗0~40 cm土层水分,拔节期后主要消耗0~60 cm土层水分,80~100 cm土层含水率变化不大;水分适宜处理的春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为523.53 mm,各阶段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2.64%、12.91%、25.36%、33.97%、15.11%,相应的日平均耗水强度分别为3.31、6.15、8.85、11.11、3.60 mm/d,拔节期和抽穗期为小麦需水关键期,尤其在抽穗期对水分最敏感;小麦的作物系数各生育期分别为0.76、0.77、1.11、1.16、0.46,全生育期作物系数为0.87。  相似文献   
18.
滴灌年限对土壤盐分分布及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盐碱地的改良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定点监测了121团开荒应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棉花从第2年到第4年连续3年的盐分变化,并与荒地盐分对比。结果表明:滴灌2年,各个土层土壤含盐量在生育期初与生育期末变化较小,积盐现象与荒地相比有所减轻;随着滴灌年限的增加,各个土层土壤含盐量均呈减少趋势;滴灌4年后各个土层土壤含盐量再分布比较明显,0~20cm土层及120~140cm土层含盐量最大,40~60cm与80~100cm土层土壤含盐量较小,棉花根系主要分布的40~60cm土层土壤含盐量最小;滴灌4年土壤含盐量基本满足种子出苗,平均成活率从6.9%,增加到94.5%,但是棉花平均株高、平均单株铃数及产量仅为正常棉花的66%、53%和57%,相对较低。对于滴灌4年后的盐碱地应继续加大水盐调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积水入渗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分析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状态。应用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及溶质运动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利用Hydrus-1D软件进行水盐运移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为1.4 L、2.8 L、4.2 L处理的积盐区位置分别20 cm、30 cm、40 cm,积盐区积盐率分别为49.2%、57.6%、100%,表层土脱盐率分别为87.2%、93.7%、96.8%;积盐区在湿润锋以上5 cm左右处。HYDRUS-1D模型可以较好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20.
北疆滴灌春小麦毛管适宜布置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新疆滴灌技术已在小麦作物上普遍推广应用,但由于滴灌毛管布置及种植模式不统一,很多毛管布置间距不合理,既影响农田耕作、浪费水资源,又使得作物水肥需求困难,同时还影响小麦滴灌工程设计。通过田间测坑试验,在北疆典型土壤中壤土条件下设置了6种滴灌春小麦毛管布置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毛管布置模式下滴灌春小麦的土壤水分变化及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情况下,不同毛管布置模式造成了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差异,引起作物对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差异,从而影响滴灌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系数及产量,以一管两行(A)布置模式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含水量最大,更有利于春小麦的生长发育,一管五行(F)布置模式次之,一管六行(D)布置模式最小,但考虑投入产出关系,一管五行(F)的经济效益最好,其次是一管四行(B)。综合评价认为北疆在中壤土条件下滴灌春小麦的毛管适宜布置为一管五行(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