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2篇 |
农学 | 1篇 |
2篇 | |
综合类 | 62篇 |
园艺 | 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在山西省太谷县当地冬季自然低温环境下,通过对休眠期6种不同品种的苹果1年生枝条内SOD、POD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比较其抗寒性。结果表明,‘国光’的抗寒性最强,然后依次为‘秦冠’、‘长富2号’、‘丹霞’、‘皇家嘎拉’,而‘澳洲青苹’抗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64.
华北落叶松铜锌元素与酶活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三年华北落叶松 (Laris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幼苗各部位酶活性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各部位间的多酚氧化酶 (PPO)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2 )铜元素与PPO的关系较为密切 ,锌元素对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作用较显著 ,对细胞膜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铜锌元素在仁用杏树不同生育期的循环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北地区主要经济树种仁用杏树各器官中铜、锌两种营养元素在不同生育期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铜、锌在仁用杏中循环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3月和10月间植株内整体铜的累积量提高。各器官中Cu含量存在着较大起伏,在生长初期较多地积累于根中,特别是细根中;速生期时,地上部分的含Cu量明显增加,而且主要集中在绿叶,特别是叶绿体中;硬化期干和根特别是细根中的Cu含量相对较高。(2)在仁用杏苗木生长初期各部位Zn含量均较高,而且锌主要积累于根系组织,速生期后各部位间Zn含量相对趋于平衡,叶中含量相对偏高。苗木硬化期阶段叶片中Zn含量较高。3月份整个植株内的Zn含量达最大。 相似文献
66.
以长治市襄垣县韩村农作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X"形线路对当地玉米地、谷子地、小麦地135个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有效钙、铜、铁、锌含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3种不同农作物,土壤中大量元素钙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谷子地小麦地玉米地,微量元素铜、铁、锌全量浓度的顺序为:小麦地谷子地玉米地。试验区内不同作物地其土壤金属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试验样地铜、铁含量适中,锌明显偏高,钙含量缺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金属元素含量在表层(0~40 cm)变化幅度较大,但底层(40~60 cm)元素含量值大于表层。该研究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和相关作物种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以三年生华北落叶松苗为材料,用铜锌处理,对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年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液流动期SOD酶活性最高,随气温的回升其活性逐渐降低。SOD酶与三年生华北落叶松苗木抗逆性密切相关,苗木经铜锌互作后SOD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锌通过间接作用促进铜对SOD酶的作用,从而提高铜锌互作效应。单独用锌处理在叶组织可以合成新的SOD同工酶蛋白,铜锌元素还可以增加原有同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8.
69.
以5年生元宝枫苗为试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元宝枫叶内黄酮、绿原酸含量及有关成分随月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宝枫叶内黄酮含量8月份最高,含量高达5.86%,绿原酸含量6月份最高,含量高达3.62%,SOD酶活性8月份最高,叶绿素含量6月份最高,可溶性糖含量9月份最高,月份不同其含量也不同,不同月份下,黄酮、绿原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均以a=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而SOD酶活性以a=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0.
自然降温对雪松叶片中叶绿素及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自然条件下,低温胁迫对雪松叶片内光合色素及细胞电导率影响研究,为雪松的引种成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年引种雪松在越冬期间叶绿素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呈抛物线状;电导率也呈抛物线状变化规律,随着温度降低细胞膜受到一定伤害,部分电解质外渗,电导率也随之增加;雪松的抗寒能力与电导率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的破坏是雪松叶片受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