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375篇
农学   241篇
基础科学   186篇
  266篇
综合类   1467篇
农作物   234篇
水产渔业   195篇
畜牧兽医   812篇
园艺   174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目的】探究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分析优势生理小种的致病力,为稻瘟病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7个水稻鉴别品种,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对2019—2020年收集的安徽省5个稻作区21个市(县、区)的稻瘟病菌进行鉴定,利用不同优势生理小种对775份水稻资源进行苗瘟抗性鉴定,分析其致病力,筛选抗稻瘟病优异水稻资源。【结果】共鉴定出7群25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B群,出现频率为58.58%,其次为ZC群,出现频率为22.62%;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出现频率分别为32.43%、17.98%和17.98%。沿淮淮北单季稻作区凤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C15和ZB13,怀远县为ZB13和ZB9,谢家集区为ZB13和ZG1;江淮丘陵单、双季稻过渡区全椒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寿县为ZB13、ZC15和ZB15,肥西县为ZB13和ZB15;沿江双、单季稻作区青阳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C15,无为市为ZB13和ZG1,宣州区为ZB13、ZB15和ZC15,当涂县为ZB13、ZC13和ZC15,贵池区为ZB15和ZC15,南陵县为ZC15、ZB13和ZB15,怀宁县为ZB13;大别山地单、双季稻作区金寨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和ZG1,潜山市为ZB13和ZB15,岳西县为ZB13和ZH1;皖南山地单、双季稻作区石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B13和ZC15,休宁县为ZC15、ZG1、ZB15和ZH1,宁国市为ZB13和ZG1,黄山区为ZB13、ZC13和ZC15,歙县为ZC15。优势生理小种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休宁县和金寨县ZB13的致病力分别为59.68%和62.06%,平均为60.87%;休宁县和潜山县ZB15的致病力分别为61.16%和64.84%,平均为63.00%;休宁县和南陵县ZC15的致病力分别为71.29%和66.26%,平均为68.78%。通过筛选获得10份抗苗瘟优异种质资源。【结论】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B和ZC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明确了安徽省不同稻作区生理小种的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132.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cli Hope)是我国重大林木蛀干害虫,笔者重点对国内近20年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综述了我国在营林技术、抗性育种、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等5个方面防控云斑天牛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3.
自噬是将功能异常或不需要的胞内组分降解的细胞学过程,广泛参与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营养缺乏的响应及生物/非生物胁迫反应。NBR1 (Next to BRCA1 gene 1, NBR1)是在植物中发现的最重要的自噬受体,但有关植物NBR1类自噬受体的研究较少,水稻中此类蛋白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通过RT-PCR方法,从水稻日本晴幼苗的cDNA中克隆到一个含有泛素相关结构域(Ubiquitinassociated,UBA)的基因,将其命名为OsUBA。OsUBA的开放阅读框长2538 bp,编码845个氨基酸残基。OsUBA属于水稻中的NBR1类蛋白。OsUBA的启动子区有多个与光、逆境胁迫及激素反应相关的元件; OsUBA基因在水稻花药、正在萌发的种子以及根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茎和叶中也有表达; 200μmol L~(–1) ABA处理显著抑制OsUBA的表达,100μmol L~(–1) GA处理后OsUBA的表达略有升高。对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水稻种子的萌发比野生型更快, ABA (3μmol L~(–1))处理显著抑制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种子的萌发, GA (100μmol L~(–1))处理对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种子的萌发略有促进;OsUBA过表达水稻株系的开花时间较野生型明显提前。这些结果表明,水稻NBR1蛋白基因OsUBA的表达和功能可能与对开花时间和种子萌发的调控以及生物/非生物胁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4.
对引进的黑牛肝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的母种进行不同保存方法比较试验。试验结果:黑牛肝菌母种在常温下保存,90 d后菌丝活力94%;而在4℃冰箱中保存,90 d后,菌丝活力下降至15%。结果表明长期保存黑牛肝菌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室内常温保存。  相似文献   
135.
棕榈科植物枝干优美,是重要的热带风光植物。本文通过调查华南农业大学棕榈科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大学校园应用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广州大学校园的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卵子超微结构,并对15℃和23℃饲养条件下不同日龄的雌蜂卵巢管长度、卵巢管内卵室大小与成熟度进行了比较,揭示了该茧蜂雌性生殖系统结构与特征。结果表明:1)红颈常室茧蜂生殖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一对卵巢、2条输卵管、中输卵管等;2)雌成虫在羽化前期(1~3 d)卵巢内的成熟卵粒较少,卵巢管内含有大量的卵原细胞,卵子内充满了大量的脂滴,中后期(5~11 d)随着脂肪体的降解吸收,卵子内逐渐新生一些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其内存在滋养细胞、卵母细胞,并且滋养细胞无细胞膜存在。3)同一温度不同日龄红颈常室茧蜂卵粒数、成熟卵子数均差异显著,23℃下红颈常室茧蜂每条卵巢管内的日均卵子数20.70粒,显著高于15℃的日均卵子数18.65粒。  相似文献   
137.
以南方红豆杉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L25(53)正交试验,采用GA3、6-BA和2,4-D激素,浓度梯度为0、0.25、0.5、0.75和1.0 mgL,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研究激素处理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促进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有效激素浓度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组合A1B2C2的萌发率最高,为85.33%;A1B1C1的发芽指数(6.95)和活力指数(19.25)最高;A4B2C5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为6.04 d。综合分析,GA3 0.75 mgL+6-BA 0.25 mgL对提高萌发率、缩短发芽时间效果最好;除平均发芽时间外,其他各指标的极差值均表现为GA3>6-BA>2,4-D,平均发芽时间的极差值排序为6-BA>GA3>2,4-D。GA3、6-BA对种子的萌发率分别有极显著影响(P<0.01)和显著影响(P<0.05),主效应为GA3>6-BA>2,4-D;GA3、6-BA对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主效应为GA3>6-BA>2,4-D;平均发芽时间的主效应为6-BA>GA3>2,4-D。由此可知,GA3是影响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关键因素,6-BA是促进南方红豆杉种子提早萌发的关键因素,2,4-D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8.
为了探索一种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简单的食品熏蒸剂环氧乙烷制备方法,采用甲基弯菌IMV 3011(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 3011)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乙烯的环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确定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器中气相的组成为氧气50%、乙烯20%、氮气30%(体积分数),30℃、150 r/min振荡反应8 h,采用固定化形式催化剂,环氧乙烷生成量为34μmol/mg,利用甲烷培养对其循环再生,再生8次催化剂中甲烷单加氧酶(MMO)活力仍保留89%,环氧乙烷物质的量为3.4 nmol。  相似文献   
139.
140.
选取平均体重为4.05 g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鱼种108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置1个1.6 m×1.2 m×1.4 m的养殖池饲养。采用3×3析因试验,研究赤眼鳟鱼种对配合饲料中钙磷的需要量及适宜钙磷比。钙和磷各分别设3个水平:0.6%、1.2%和1.8%,共配制9种试验饲料喂养45 d。结果表明:饲料中钙、磷的交互作用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钙、磷的交互作用对饲料系数和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钙水平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磷水平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赤眼鳟对钙、磷的需要量分别为0.6%~1.8%、1.2%~1.8%,而适合赤眼鳟生长的钙磷比为1∶1~1∶3。试验各组赤眼鳟肌肉的钙、磷含量及钙磷比以及脊椎骨的钙磷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饲料中钙水平对赤眼鳟脊椎骨中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骨中钙、磷含量均随饲料中钙水平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