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39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01.
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是科尔沁沙地植被的关键种之一,它在沙地植被的恢复演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固沙活动中。为了了解差巴嘎蒿对风沙环境的适应特点,试验研究了其种子萌发对土壤温度、水分和埋藏深度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差巴嘎蒿种子在4月和5月的土壤温度条件下萌发良好,总萌发率可达到96%,在7月的土壤温度条件下萌发较差,总萌发率低于50%;若以试验前3天的总萌发率为准,则5月的萌发率远大于其它两个月。在0MPa、-0.1MPa、-0.2MPa、-0.4MPa、-0.8MPa和-1.6MPa水势下,差蒿种子的总萌发率分别为89%、83%、80%、46%、17%和0%。在0.5cm、1.0cm和2.0cm埋深下,最终出苗率分别为90%、32%和9%,当埋深大于4cm后,种子无法出苗。种子萌发对温度、水势和埋深的这种响应模式总体上不利于差巴嘎蒿实生苗在科尔沁沙丘生境中的存活。  相似文献   
102.
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对沙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旱作农田改作水浇地对沙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2009年在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调查比较了灌溉农田与旱作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分析了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种群密度分别由4目12科和35.2只/m2增加到5目15科和83.2只/m2,Shannon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也分别增加了4.2%、16.9%和11.8%;2)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后,有5个类群因不适应农田灌溉而消失,有8个新的类群侵入,优势类群由拟步甲科更替为蚁科,亚优势类群由叩甲科和蚁科更替为皿蛛科和蚁甲科,群落发生演替;3)群落中捕食性和杂食性类群比重分别由20.8%和15.4%增至40.0%和26.7%,植食性类群比重由30.8%降至20.0%,群落中捕食性和杂食性密度比重分别由18.2%和18.2%增至30.8%和51.9%,植食性动物密度比重由54.5%降至9.6%;4)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和pH值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可以增加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种群数量,改变群落功能群结构,降低土壤节肢动物对作物危害的风险,其作用机制主要源于灌溉可以明显改善土壤质地、水热条件和土壤养分状况,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和pH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3.
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环节,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养分释放速率有着重要意义。对国内外在凋落物分解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森林、草地、荒漠3种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中凋落物的研究动态,阐述了凋落物分解的过程、影响效应及从凋落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CO2浓度升高、气候因子、土壤特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凋落物分解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得出长期定位研究、建立凋落物分解模型等方面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3个基因型亲本和其杂交后代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的对比分析,以了解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碳分配规律与杂交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异的相关关系,为未来大豆优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基因型大豆(Glycine max L. Merr:高蛋白品种PI153.217(H)、低蛋白品种PI294.372(L)和高产低蛋白品种 Evans (E))为亲本进行两两杂交(H×E,L×E)后,从H×E杂交组合中选出高蛋白品系RIL(HH)和低蛋白品系RIL(HL),从L×E杂交组合中选出高蛋白品系RIL(LH)和低蛋白品系RIL(LL)。将亲本和杂交后代种子同时种植在试验地,在开花后的第18天开始,每隔5 d采收一次豆荚直到种子成熟,并分析不同时间收集的种子组分。【结果】亲本H和L种子生育期短(开花后48 d),但生长快。高产品系E(植株高大,每株上的豆荚数多)生育期较长(开花后60 d),生长速率较低。杂交后代RIL(HH)生长模式与H相同,RIL(LL)与L和E的相同。不同基因型亲本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主要在发育的中晚期不同。在种子生长的中晚期,H蛋白质持续快速积累到种子成熟,L和E相对积累较慢;开花后40 d H脂肪积累达到最高,而L和E仍缓慢积累。不同杂交组合的高蛋白品系HH(70)和LH(372)种子脂肪和蛋白质积累模式和H亲本相似,低蛋白品系LL(389)和HL(42)和E亲本相似。同一杂交组合蛋白质含量发生分异的杂交后代HH(70)保持了与H一样的脂肪和蛋白质积累模式,HL(42)趋向与和E一样脂肪积累模式。【结论】种子发育过程中碳分配趋向决定着成熟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杂交后代中蛋白质含量的分异与中晚期种子发育过程中碳分配途径变化密切相关。为此,了解种子发育过程中碳分配基因调控机理对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5.
以生长在高寒山区的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为材料,研究了牧草生长过程中叶中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碳水化合物等低温保护物质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它们与植物叶片含水量和低温生长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生长季中,多年生牧草叶片含水量相对较低,四种牧草平均叶片含水量在56.4%~71.8%,而一年牧草叶片含水量较高,为87.0%.总体看,抗冷力强的多年生牧草中低温保护物质明显高于抗冷力弱的一年生牧草.其中,随着生长季气温增高,多年生牧草叶中脯氨酸含量下降,下降幅度平均为64.5%,在晚秋气温下降时又回升.生长季中牧草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尤其是苜蓿和无芒雀麦.几种多年生禾草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一直较高,可溶性糖在生长季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低温保护物质不仅在多年生牧草越冬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牧草低温生长相关.同时,牧草叶片含水量在维持低温光合作用、控制生长速率、平衡机体能量代谢及低温保护物质积累与转运上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竹材人造板生产兰丽敏,哈林随着世界性森林资源的短缺,木质人造板的生产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人造板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因此,寻找新的人造板原料已势在必行。因竹材人造板在物理力学性能方面有着许多木质人造板比不上的优良特性,如强度高,弹性和耐冲击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7.
黑河中游绿洲农田防护林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荔枝、龙跟、香蕉、芒果等岭南佳果基地和高效益的蔬菜基地,是广东省以至全国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分析了南亚热带的自然概况、广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资源优势及丘陵赤红壤的特征。研究了广东省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土壤贮水库容和有效库容小,下层非饱和导水率及土壤水力扩散度低等水分特性及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利用生物或工程措施截流降雨、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流率从而增加土壤贮水量和有效贮水量。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土壤供水能力,采取防止或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措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土壤水分调控与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8.
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土壤的沙漠化演变过程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但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一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沙化过程和机制的了解还不够透彻。2002-2003年,我们在科尔沁沙地选择具有明显沙漠化梯度的一个区域,调查和研究了土壤沙漠化演变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科尔沁沙地,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理化特性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土壤粘粉粒和粗沙相比,具有较低的土壤容重和较高的土壤结持力、起沙风速、毛管持水力和养分含量。从土壤粘粉粒到粗沙,容重增加了10.32%,结持力、毛管持水量、有机碳、全氮分别下降了99.15%,51.23%,83.73%和80.24%。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理化性质随着土地沙漠化程度的增强而明显恶化。和非沙漠化土地相比,严重沙漠化土地的土壤粗沙含量、非毛管孔隙度和容重分别增加了35.04%,117.50%和21.7%,细沙含量、粘粉粒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分别下降了77.78%,70.00%,15.38%,27.49%,54.34%,37.54%,64.15%,70.77%,65.90%,66.32%和50.5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结持力的变化与土壤粘粉粒的减少呈明显正相关,与土壤粗沙含量的增加呈明显负相关。这说明,沙漠化过程中,由于风蚀而导致的富含养分和具有较高持水能力的土壤细颗粒的损失,是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9.
沙地农田肥水因子对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沙地春玉米水肥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沙地农田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6.6%。施用尿素量59.4g/m^2时可获得1.13kg/m^2的最高产量,影响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是N肥施用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春玉米产量(Y)——与土壤相对含水量(X1)、N肥施用量(X2)的关系为Y=4.1 0.54X1 0.46X2-0.23X1X2-0.24X21-0.16X^22。  相似文献   
110.
封育对沙质草甸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不同封育年限沙质草甸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封育对沙质草甸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封育时间的延长,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明显变化,>0.25 mm的中粗沙成分明显减少,0.05~0.25 mm的细沙成分明显增加,而且表层粘粉粒含量也明显增加;各取样层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不同封育状况下形成显著差异,并随封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随封育时间的延长,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土壤硬度逐渐增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与0.25~0.05 mm的细沙含量及<0.05mm的粘粉粒含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0.25 mm的中粗沙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