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7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 近年来,鸡马立克氏病一直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一些鸡场因此病死亡可高达50—60%。1980年前后,全世界每年因马立克氏病所造成的损失肉鸡达1.27亿美元,蛋鸡为7.26亿美元。为保证养鸡业的安全生产,减少经济损失,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应在完善实施鸡马立克氏病综合防制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鸡马立克氏病二价冷冻疫苗防制本病,可获得明显的效果。鸡马立克氏病二价冷冻疫苗,是由鸡马立克氏病Ⅱ型自然弱毒株及血型火鸡疱疹病毒联合组成,注射到1日龄雏鸡体内的二价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含有上述二种型的疫苗病  相似文献   
42.
促进云南松母树林开花结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木材质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用遗传品质低劣的种子造林。为保证云南松材质优良,提高林分经济价值,必须选用优质种子造林。优质种源基地建立以后,如何使母树早结实、多结实,作者在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松母树林中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四年的实施、观察、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对云南母树施氮肥,种子产量增加265%;施硼砂,种子产量增加175.32%;在树干上注射赤霉素和高锰酸钾,种子产量增加43.76%和87.66%;对云南松母树树冠适当修剪能改变树冠的形状,增加结实层和树冠表面积,这些措施既不会改变云南松的遗传特性,又能提高种子产量,在生产上简单易行,建议在林木种子生产部门试用。  相似文献   
43.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早期遗传增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种子园、母树林,最重要的是获得优良性状的遗传增益。本文通过永仁县白马河林场子代测定林的试验,用“滇中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的选择标准和方法”选择出的优良林分,其速生的树高生长量的遗传力为76%,丰产的蓄积生长量遗传力为47.48%,遗传增益为36.44%,已经超出项目要求3%的水平。用该方法及标准选择出来的云南松优良林分,可以经过人工改造、建立母树林,用母树林的种子造林,可以改变云南松林分中树干弯曲及木材纹理扭曲的不良特性,还可以提高云南松林分的木材产量。  相似文献   
44.
东川市薪炭林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云南省薪炭林研究项目的试验结果,考察了东川市的基本情况、能源结构、薪炭林的现状,认为发展东川市的薪炭林是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的办法:第一,扩大薪炭林的面积。第二,选择适宜东川条件的薪炭林树种。第三,提高薪炭林单位面积的产量。第四,建立以自然村为单位的薪炭林基地。第五,采用集约经营的方式来经营薪炭林。通过在东川的试验,研究出薪炭林树种的定量选择方法及标准,并总结出一套薪炭林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45.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LX株感染SPF鸡免疫器官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动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超强毒LX株接种2周龄SPF雏鸡,在其法氏囊、脾脏、胸腺、盲肠扁桃体、骨髓和哈氏腺中均可检出IBDV抗原的存在和CD4^ 与CD8^ T淋巴细胞的数量改变。在法氏囊中,CD4^ 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滤泡间隙和滤泡皮质,而CD8^ T淋巴细胞则丰在于整个淋巴滤泡和滤泡间隙,并且CD8^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CD4^ T淋巴细胞,在接种后14d仍未见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或散在,而CD8^ T淋巴细胞则多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和红髓。接种后胸腺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在皮质中减少,但在髓质增多,尤其是CD8^ T淋巴细胞数明显多于CD4^+T淋巴细胞。盲肠扁桃体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发生中心,尤其是CD8^ T淋巴细胞数比CD4^ T淋巴细胞明显多。骨髓和哈氏腺中也可见CD4^ 和CD8^ T淋巴细胞,而且CD8^ T淋巴细胞更多。在这些淋巴器官中,病毒损伤部位出现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迁入聚集,表明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IBDV超强毒的免疫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46.
滇中地区乡土树种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整地方式、肥料种类和施肥量等造林措施,对滇中12种乡土树种进行造林试验,测定造林5年后的生长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整地方式以撩壕整地最好,而穴状整地则经济适用;氮肥和钾肥对提高参试树种生长量效果显著,而磷肥的效果不明显;施肥量以硝酸铵50~100 g/株,或硫酸钾30 g/株为宜,而施用硫酸钾100 g/株则会对多数参试树种的地径和冠幅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周蛟 《兽医导刊》2014,(12):37-38
最近一些地区,很多养殖户不敢养鸡,认为鸭可以比鸡抵抗更多病原,因此就从养鸡转移到养鸭,现在全国鸭的饲养量是相当高的,我国鸭的肉量已经占全球的70%。从目前的发病情况来看,北方多于南方,但各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由于每一只禽做过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不同以及多种原因造成的抗体不齐,使得患病后表现出的症状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48.
昆明地区面山造林乡土树种的定量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昆明地区绿化造林的优良乡土树种,于2003年5月在石林林场紫云林区设计了14个乡土树种的随机区组造林试验,包括5个重点区组,14个树种处理,于2007年2月进行调查.通过5年的观测调查,对14个参试树种的树高、地径、冠幅、冠高等的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存在极显著差异.并用定量的方法筛选出冬樱花、石楠、麻栎、川滇桤木、旱冬瓜、云南杉等6个树种为入选乡土造林树种,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蜀葵-胶质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土壤镉污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胶质芽孢杆菌对蜀葵修复土壤Cd污染能力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蜀葵为供试植物,研究了25 mg·kg^-1Cd胁迫下施用3、6、9 g·kg^-1的胶质芽孢杆菌对蜀葵生物量、Cd积累量、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mg·kg^-1Cd胁迫下,施用6 g·kg^-1胶质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蜀葵根、茎生物量(P<0.05),总生物量相比单一Cd处理提高了33.6%~73.2%;施用3、6、9 g·kg^-1的胶质芽孢杆菌,蜀葵整株Cd积累量是单一Cd处理的1.64、2.89、1.69倍,蜀葵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上升4.8%、13.1%和8.5%。25 mg·kg^-1Cd胁迫下施用胶质芽孢杆菌后,蜀葵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随施用浓度增加而升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脱氢酶活性在施用3 g·kg^-1和6 g·kg^-1胶质芽孢杆菌下活性显著增强(P<0.05);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施用胶质芽孢杆菌浓度上升而持续减弱且变化显著(P<0.05)。研究表明,25 mg·kg^-1Cd处理下施用6 g·kg^-1胶质芽孢杆菌可有效提高蜀葵修复土壤Cd污染的能力,蜀葵-胶质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土壤Cd污染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0.
进行了禽脑脊髓炎病毒L2Z株在BGM-70传代细胞系上培养特性的研究,该毒株在细菌上盲代3代后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并且传代过程中细胞病变稳定地出现,利用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免疫试验及负染电镜观察研究表明,L2Z株接种BGM-70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特性,并且病毒是在细胞浆中进行复制,该研究报道禽脑脊髓炎病毒能成功地传代细胞系上培养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