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林业   5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8 毫秒
21.
摘要:本研究发现并完善了一种利用圆叶杨菌材种植羊肚菌技术,较为稳产、高产,现将此技术给以简要阐述并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2.
‘七彩红竹’Indosasa hispida ‘Rainbow’是由蒲竹仔I.hispida McClure引种、选育而成的竹子新品种。该竹因秆中下部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至紫红色、叶具白色至淡黄色纵条纹而极具园林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但是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关于七彩红竹陆续涌现出不少相关的文献记录或论文资料,所使用的品种名称随意性较大,混乱异常。文章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对七彩红竹的名称进行规范和修订,以利后续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3.
用6个不同地点的五针松疱锈病病原菌锈孢子作温度、相对湿度、酸碱度、营养条件及光照条件5个因素下的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锈孢子的萌发率普遍低,一般不超过10%;在0~35℃均可以萌发,最适的温度是20~30℃,但不同来源地的孢子最适温度有一定的差别;相对湿度10%以上锈孢子都可以萌发,以50%~75%的萌发率最高;锈孢子萌发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以pH值6~9较适宜,但以中性的酸碱度最佳;光暗交替对孢子萌发有利,营养条件对萌发的影响不明显,各种浸汁对萌发率影响不大。经方差分析,在最适的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各地的锈孢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在不同的营养条件和光照条件下,锈孢子萌发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
采用改进的三氯乙酸/丙酮法,对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获得了高分辨率电泳图谱,较改进前三氯乙酸/丙酮法蛋白质点数量平均提高687个点。在等电点pI 3~10和4~7范围内,电泳图谱上可分别检测到(500±40)及(984±70)个蛋白点。利用该方法对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在pI 4~7范围内电泳图谱上检测到(1 169±90)个蛋白点。通过加强对样品的清洗结合丙酮对蛋白质在水化液中的二次沉淀,能较好地除去样品中杂质而保证电泳质量。优化后的方法可用于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组的研究,并获得了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
茶藨生柱锈菌选择性寄生茶藨子植物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转主寄主茶藨子植物的遗传背景与被茶藨生柱锈菌选择性寄生之间的关系.分析了7个五针松疱锈病典型发病区来源的11种茶藨子植物之间的ITS遗传关系,并结合不同来源的寄主与病原之间交互接种实验的结果,比较不同发病区的茶藨生柱锈菌孢子对不同转主寄主的感染亲和特性.结果显示:易被多个发病区的茶藨生柱锈菌孢子所感染的茶藨子植物的ITS遗传关系很接近;茶藨生柱锈菌特异性地选择生活地的茶藨子植物作为寄主;地域分布广泛的茶藨子植物容易被多个发病区的茶藨生柱锈菌选择作为转主寄主.本研究揭示出在茶藨生柱锈菌特异地选择其转主寄主时,对寄主茶藨子植物的遗传结构和地域分布范围有特异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26.
在研究小花口壳属 (Anthostomella)的过程中 ,对从中国采集的该属中不同种的模式标本或非模式标本以及新采集的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列出了从中国采集的 2 2个种类 ,包括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寄主及所保存标本馆 ;并列出了 6个存疑种和两个被剔除种类的名称、采集地点和时间、寄主以及理由和说明 .  相似文献   
27.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大蚜种群数量在一年内有两次明显的变动。春季虫口数量最多,但初孵若蚜在迁移过程中造成大量死亡,保存率并不高。夏季虫口急剧下降,甚至达到难以找到的程度;秋季虫口回升,但总量远不及春季。研究初步认为夏季高温是影响虫口急剧减少的主要因素。对林间若蚜数量的调查分析,表明其在林中呈负二项式分布。已知天敌有食蚜蝇、瓢虫、草蛉、蚜茧蜂、褐蛉、粉蛉、蜘蛛等。以食蚜蝇、瓢虫、草蛉为主,食蚜蝇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8.
竹子很少开花,开花后通常就会死亡,这是由竹子自身生物学规律和环境变化等综合因素所致。竹花的形态、结构、开花周期和表现形式均具有多样性特点,研究竹子开花的特点及其发生的原因,对于深入研究竹子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药学和食品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竹花形态、竹花结构以及开花习性等方面分析了竹花的多样性,并阐述了竹花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9.
在研究小花口壳属(Anthostomella)的过程中,对从中国采集的该属中不同种的模式标本或非模式标本以及新采集的标本进行限观察和描述。列出了从中国采集的22个种类。包括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寄主及所保存标本馆;并列出了6个存疑种和两个被剔除种类的名称,采集地点和时间,寄主以及理由和说明。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