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毛竹尖胸沫蝉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毛竹尖胸沫蝉为害毛竹新梢数量、每枝新梢的平均叶片数,以及毛竹不同径阶的株均叶片数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剪去新梢模拟危害,建立经济损失Y与危害程序X的回归模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上毛竹尖胸沫蝉的防治指标为260.57头/株。  相似文献   
22.
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株筛选及诱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夏江  梅乐和  黄俊  盛清  许静  吴晖 《核农学报》2006,20(5):379-382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本研究从鲜奶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GABA的乳酸菌株hjxj-01,经初步鉴定为短乳杆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含5%的L-谷氨酸钠的GYP培养基中,此乳酸菌产GABA最大积累浓度为7 g/L。在此基础上,又先后使用了紫外线和γ射线对出发菌株进行了诱变处理。以正突变率为标准确定诱变条件。30W的紫外灯下,距离45cm照射及照射时间50 s为紫外线诱变的较佳条件;60Co射线诱变的适宜剂量为300 Gy。诱变后得到1株突变菌株hjxj-08119,经连续传代12次,遗传性状稳定,平均GABA产量达到17 g/L,较出发菌株hjxj-01提高142.9%。  相似文献   
23.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教学,是培养能力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分析森林昆虫学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型为主、以被动学习为主、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忽略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诱导及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不足的基础上,阐述了创新性在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构建创新性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包括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确立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性地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和评分体系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最后,结合森林昆虫学的特点,提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包括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实验课堂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与地点,提倡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性教学,加强昆虫学网络资源建设,强化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创新性等。  相似文献   
24.
测定了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大型米粉加工厂排放废水中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并探讨了以此米粉加工废水来生产扣囊内孢霉菌体蛋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废水中含有0.09%的还原糖、0.31%的淀粉糖、0.63%的粗蛋白,扣囊内孢霉能利用该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来快速地生长;扣囊内孢霉处理米粉加工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优化发酵工艺为:(NH4)2SO4添加量2 g/L,发酵温度25℃,初始pH 6.5,6%(V/V)的接种量,发酵24 h,扣囊内孢霉菌体蛋白的得率为4.34 g/L.  相似文献   
25.
[目的]优化紫芝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提高紫芝菌丝体多糖的得率。[方法]以紫芝菌丝体为原料,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首先对紫芝菌丝体多糖的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pH、提取次数单因素进行优化,然后采用L_9(3~4)正交试验探索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料液比1∶30 g/m L,温度90℃,浸提时间4 h,溶液pH 7的条件下,紫芝菌丝体多糖得率最佳,为9.56%。[结论]该研究可为紫芝菌丝体多糖的工业生产提供有利的条件,为紫芝菌丝体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农药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种防治松突圆蚧常用农药对花角蚜小蜂成蜂的接触毒性测定结果表明,25%喹硫磷、4.5%高效氯氰菊酯、40%喜蚧束和40%毒死蜱对花角蚜小蜂成蜂均有很高的毒性,而10%吡虫啉对其毒性相对较低;试验表明,喷药3 d后各农药对成蜂有很大的杀伤力,喷药10 d后各农药对成蜂基本没有毒性;5种农药对花角蚜小蜂出蜂的影响表明,40%喜蚧束、40%毒死蜱和25%喹硫磷对花角蚜小蜂的影响最大,未见成蜂羽化,而10%吡虫啉的影响相对较小,出蜂数约为对照组的1/2。林间试验表明,40%毒死蜱1 500倍液对花角蚜小蜂林间定殖及其种群数量影响较大;10%吡虫啉1 000倍液对花角蚜小蜂林间定殖及其种群数量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松突圆蚧重度发生的林分,应在施药后10 d放蜂;在花角蚜小蜂已定殖的松突圆蚧重度发生林分施药,应选用适当浓度的10%吡虫啉,避免对花角蚜小蜂定殖及其种群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以样地实地调查方法调查了闽西地区引种树种翅荚木( Zenia insignis Chun)纯林昆虫群落结构。共记录到昆虫11目55科93种,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为优势类群;中性昆虫占比在50%以上,植食性昆虫次之,捕食性昆虫种类和个体数均少于植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比例最低。分析结果表明,翅荚木纯林昆虫群落多样性高,各种类个体数量较均匀;群落中各种类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天敌类群种数与植食性昆虫种数之比( Sn/Sp )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对于引种树种翅荚木的虫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锥栗抗栗瘿蜂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未受栗瘿蜂为害和受害2种条件下不同抗栗瘿蜂性锥栗品种叶片的PAL活性,研究锥栗抗栗瘿蜂与PAL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受栗瘿蜂为害时,抗、感品种PAL活性无明显差异;栗瘿蜂的为害胁迫可诱导抗栗瘿蜂品种PAL活性提高,感虫品种不产生诱导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