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74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76篇
  62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生多素是美国生多素公司系列产品的总称。生多素(叶面剂)含有多种有机物、无机物和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平衡调节剂。它是采用两步发酵和生物技术生产的。不含活性微生物,无毒,在动植物体内不会留下任何残余物。1996年我们在北疆团场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取得了良...  相似文献   
92.
5种动植物实用饵料对锦鲤诱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饲养所用鲤浮性饵料有饵料系数大、诱食活性相对较差等缺点,不利于锦鲤的快速生长繁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若能在饲料中添加一种少量而有  相似文献   
93.
浅谈如何在新农村中开展林果技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土地流转、技术服务、推广资金、人员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农村林果经济的生产与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时期,要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林果经济,重点加强科技推广,林业资源开发,林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努力提高林果技术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94.
八须鲶,由于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另可促进伤口愈合,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深受市场欢迎,在我国得到广泛养殖,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水产养殖品种。据统计,我国2016年八须鲶养殖产量为45万t(渔业统计年鉴,2016),主要养殖地区在四川、江西、辽宁、湖北、湖南、广东及广西。2018年,笔者在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镇养殖户熊苗苗的0.7hm^2(10亩)养殖池塘进行了八须鲶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效。当年投放规格25~30g/尾鲶鱼苗3300尾/667m^2,养殖4个多月,产量近7.5万kg,纯收入5万余元。  相似文献   
95.
秸秆肥料化利用是保护农业耕地的有效手段,根据东北中部半干旱地区的特点总结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不同模式的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和优缺点;探讨阻碍保护性耕作推进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政策、农机(农业)技术人员、农机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客观因素包括技术模式、耕地性质、地形特点、土壤特点、气候特点、相关农机具性能;政...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选取山东省2012年—2020年的数据,通过构建山东省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山东省整体及各地级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同时借助地理空间分异图以及三维趋势图分析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空间变化状况。经一系列分析后,结果显示:(1)山东省整体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各区域之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日益缩小。(2)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山东省各地级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布不均匀且具有不均衡性,序列两端区域稳定。(3)从东西方向来看,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由西向东平滑过渡,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呈阶梯状。南北方向上呈现南部与北部弱于中部地区的趋向。各区域在空间上仍存在差异但也呈缩小的趋势,但空间差异格局仍然存在。最后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1)西部地区要依靠技术创新改造其传统农业存在的弊端,加大现代化农机设备的投入力度;(2)东部地区依靠其独有的资源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3)中部地区依托其地形的特点,开发多样化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7.
生物质炭钝化农田土壤镉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生物质炭治理农田镉污染是农业和环境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质炭对污染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对作物镉吸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生物质炭钝化土壤中镉的多作用机制,分析探讨了影响镉钝化效应的生物质炭性质、土壤和管理因素,提出了提升钝化材料性能并改善管理以提高生物质炭钝化的高效性和持效性机制,建议未来该领域应加强生物质炭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以进一步为生物质炭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灌溉定额分配及水磷耦合对滴灌苜蓿 生长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分配及水磷耦合对滴灌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规律的影响。【方法】 设3种灌溉梯度,分别为:5 250 m3/hm2(W1)、6 000 m3/hm2(W2)、6 750 m3/hm2(W3),在灌水量为6 000 m3/hm2(W2)下,设3种灌溉定额分配模式:(1)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F1)、(2)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F2)、(3)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F3)。在三种灌溉梯度下分别设3种施磷模式为:施P2O5 50 kg/hm2(P1)、100 kg/hm2(P2)、150 kg/hm2(P3)。【结果】 不同灌溉定额分配条件下,各茬次F2处理苜蓿植株达到最快生长速率的天数最少为17~18 d,F1处理苜蓿生物量的增长空间最大,且受灌溉定额分配的影响最小;不同水磷耦合条件下,各茬次W3P2处理苜蓿植株达到最快生长速率的天数最少为15~16 d,W1P3处理、W2P3处理、W3P3处理苜蓿生物量的增长空间最大,W3P3处理受水磷影响最小。【结论】 在苜蓿达到最大生长速率15~18 d时进行水肥管理效果最佳,且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以及适宜灌溉量(6 000 m3/hm2)与施磷量(P2O5 100 kg/hm2)的有效耦合,均有利于建植第二年滴灌苜蓿生长潜力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9.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多中心治理典型案例与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以政府监管为中心,技术上高度依赖规模化水平,管理上政府与养殖场(户)成为对立博弈主体,加大了污染治理难度。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发现种植企业、有机肥企业、污染处理中心(企业)参与对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污染治理成本产生积极影响,总结出改进养殖污染治理的基本路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环境监管、政策引导、利益协调、服务购买等综合职能;构建养殖污染治理的多元合作机制,支持种植企业等建立起与自身生产经营相结合的经营型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体系,并结合区域治理需求补充公益型污染收集处理体系;应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择优选用附加值较高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0.
指出了垃圾渗透液其实是一种浓度很高的有机废水,其具备十分强的污染性,其对地面以及低下的水资源还有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为了让我国社会得到更为健康的发展,必须对环境加以保护,因此需要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透液污染控制设置相应的标准,以此来降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透液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标准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降低了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