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如何培养林业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农林高校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以江西农业大学林学实验班为例,论述了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实践,明确了林学实验班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制考核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探索,为我校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油茶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 AM)真菌群落对不同季节、土层和品种的响应,为油茶菌根生物技术的研发和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的油茶为研究对象,采集3个季节2个土层5个品种的油茶根际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油茶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结果】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油茶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对油茶的侵染率受季节和油茶品种的影响。油茶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4目8科9属AM真菌,相对丰度最高的为球囊霉属Glomus(58.50%),其次是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9.43%)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3.28%)。秋季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且春季最低;0~20 cm土层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高于20~40 cm土层,而其多样性低于20~40 cm土层。品种对油茶根际AM真菌的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对AM真菌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有显著影响。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季节对AM真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土层和品种显著影响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供有效促进油茶吸收有机磷的途径,为油茶高产高效集约化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年生油茶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接种摩西斗管囊霉、接种摩西斗管囊霉且施有机磷、施有机磷4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8月和12月收获油茶植株.收获前测定和统计各处理下油茶植株的高、地径、叶面积、根冠比、光合指标,收获后观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中国乳菇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思茅乳菇(Lactarius kesiyae),标本采自江西省南昌市江西中医药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校园。该种的鉴别特征是个体大小中等,在潮湿的环境下菌盖表面光滑且黏,浅棕灰色至浅棕红色,边缘梳状;乳汁白色或透明;担孢子具不完整网状结构;侧生囊状体较长且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油茶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油茶品种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AM真菌对植物基因型的响应和菌肥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江西省5种主栽品种油茶(长林3、长林4、长林53、赣无84-8和赣兴48)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在5个品种油茶中共获得2 538个OTUs,隶属于1门、1纲、4目、10科、12属,球囊霉科Glomeraceae相对丰度最高,占AM真菌41.12%。辛普森指数、Chao 1指数、ACE指数和香农指数在5个品种油茶间无显著差异。菌根侵染率、Glomus丰度、Paraglomus丰度、Gigaspora丰度和Claroideoglomus丰度在5个品种油茶间存在显著差异。NMDS分析表明,油茶品种改变了根际AM真菌的群落结构;RDA分析表明,硝态氮是土壤因子中影响油茶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的最主要因素。[结论]油茶品种对AM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对AM真菌多样性影响不大,硝态氮含量变化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土壤中绝大多数的磷都以植物难以吸收的形态存在,导致了植物无法正常生长,而解磷细菌具有溶解难溶性磷的特性,因此,开发高效解磷细菌对提高磷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根际解磷细菌的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温度、pH、接种量以及溶氧量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溶磷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NH4)2SO4,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温度28℃,初始pH值7.5,接种量1%,溶氧量100 mL。解磷菌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的溶磷能力明显提高,培养基有效磷含量高达586.73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45.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