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变权欧式距离模型的森林流域地表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经济建设对木材及木质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人工林的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其中,华南地区的桉树(Eucalyptus L’Hérit.)人工林的发展速度极快,至2008年我国桉树林面积为260万hm2[1]。桉树人工林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4];然而,部分桉树种植区的居民甚至少数政府部门人员认为桉树污染水体,出现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明确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的改良效果。【方法】以小白菜和黄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小白菜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硝酸盐含量和氮磷钾含量等指标,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黄壤化学特性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0.5%、2.5%以及5%辣椒秸秆生物炭处理组土壤pH值分别增加了0.17、0.77和0.62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8.43%、183.52%和378.35%,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也呈增加趋势。在辣椒秸秆生物炭3个用量条件下(0.5%、2.5%和5%),小白菜地上部鲜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7.20%、290.38%和286.82%。此外,添加辣椒秸秆生物炭后,小白菜地上部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51.02%~216.33%和13.36%~38.58%,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72~3.69个百分点,Vc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58.60%~131.72%,而硝酸盐含量降低了7.36%~18.02%。【结果】辣椒秸秆生物炭的添加改善了黄壤的化学特性,促进了小白菜对养分的吸收,提升了小白菜的生物量和...  相似文献   
13.
岳雪娇  刘英  向仰州  黄沛  姚斌 《种子》2022,(7):97-101+118
为探讨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和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 L.)种子幼苗对酸雨胁迫的响应,分别在pH值为2.0、2.5、3.0、3.5、4.0、5.0的酸雨条件下观测并分析两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干重。结果表明,随胁迫强度的增大,红三叶和白三叶种子萌发(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和幼苗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均受到显著抑制,但红三叶受到的抑制程度低于白三叶。模拟酸雨对两种三叶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但红三叶种子的耐受性较好,酸性土壤或酸雨严重地区生产实践中可以考虑选择红三叶。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桉树林、橡胶林和次生林3种森林地表径流的月动态以及不同雨量等级发生的地表径流规律,为准确评价3种森林水源涵养效益以及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南黎母山不同林分建立径流场,其中桉树林中有4个(F1、F2、F3、F4),橡胶林有1个(F5)、次生林中有1个(F6),从2010年4月到2011年3月进行地表径流观测,对比分析了3种森林类型地表径流特征,并借助G(2,1)模型基本思路以及sigmoid模型预测了月地表径流系数。结果(1)F1 ~ F6径流场全年地表径流量分别为230 、49 、170.1 、84.2 、340 、396.4 mm,其中雨季地表径流量分别占全年地表径流量的90.28%、91.61%、87.89%、92.74%、91.86%、90.88%。(2)各月地表径流量大小呈现相同的顺序,即F6 > F5 > F1 > F3 > F4 > F2。(3)雨季次生林地表径流总量是桉树林的1.75 ~ 8.11倍,橡胶林是桉树林的1.49 ~ 6.89倍。(4)单次降雨超过10 mm才会发生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随降雨等级而增大,大于60 mm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57.95%,而F1 ~ F6径流场产生的地表径流分别占全年地表径流量的84.92%、89.08%、82.14%、87.75%、79.56%、83.49%。sigmoid模型对雨季地表径流系数的预测精到高于旱季,但对2010年8月各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预测偏差较大。结论该地区5年生桉树、6年生橡胶人工林的地表径流并不总是比次生林大,因此在评价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时有必要考虑林龄和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检索1950-2016年发表在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文章,筛选出关于我国退耕还草工程与土壤有机碳的文献123篇(126个研究地点)。基于筛选文献,提取了农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恢复时间和气候等数据735条,旨在探究我国退耕还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农田恢复为草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时间拐点约为第6年),整体上退耕还草工程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9.8%。2)土壤有机碳的正响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且深度超过1 m时其正响应不明显。3)土壤有效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恢复的主要因素,而土壤有效磷和植物功能群对其影响不大。4)沿着增加的水分梯度,土壤有机碳的恢复效果由负变正,转变阈值为25.15 (干旱指数)。总体而言,我国退耕还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正效应,此效应受环境梯度和恢复时间的共同影响。本研究能够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库管理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刺梨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人工草(AG)、自然草(NG)和清耕(CK)三种处理,测定三种模式下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AG和NG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2 mm粒径中,CK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 mm粒径中;生草栽培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数量和平均重量直径,增加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2)0~20 cm层,NG和AG处理下,6个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比CK分别高236.99%、188.52%、295.76%、267.51%、290.14%、242.10%,和122.44%、84.46%、157.05%、91.19%、127.83%、110.46%;(3)生草栽培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主要集中在0.25 mm粒径大团聚体中,比例为86%~95%;CK处理下,其贡献率则主要来自于0.25 mm的微团聚体。综上所述,生草栽培能显著提高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自然生长杂草对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效果优于人工种植黑麦草,研究结果可为刺梨园的科学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南桉树人工林直径分布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是我国南方种植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树种,研究其直径分布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经营。采用Normal分布函数、Logistic分布函数、Weibull分布函数和Γ分布函数拟合和检验了海南省文昌、琼中、昌江以及乐东桉树人工林直径分布。结果表明:4个模型中,Normal分布函数和Weibull分布函数对文昌桉树人工林直径分布拟合效果较好,Weibull分布函数对琼中、昌江和乐东桉树人工林的模拟结果较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石漠化区旱地施用改良剂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返青及增产效果的影响,进行外源添加牛粪炭、蚯蚓粪、保水剂、长效有机复合肥和秸秆粉等改良剂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出苗生长期,与对照比较,施用蚯蚓粪处理的黑麦草出苗时间缩短50.00%,出苗率和分蘖数(60 d)分别提高了46.24%和46.34%,且都优于其他改良剂处理。添加复合肥对黑麦草的株高和单株鲜重增加量最大。返青恢复生长期,添加秸秆粉处理的返青时间、株高、鲜重和分蘖数等指标表现最好。本研究得出,施用不同改良剂对黑麦草生长适应性的提高效果为蚯蚓粪复合肥、牛粪炭、保水剂CK秸秆粉,返青恢复性为秸秆粉复合肥、蚯蚓粪、保水剂CK牛粪炭。因此,施加改良剂可促进多年生黑麦草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可用于尾矿植被恢复的高羊茅适栽品种,采用质量浓度为200 g/L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对8个高羊茅品种作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千粒重、胚芽长等11个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不同品种种子的抗旱性能。结果表明,8个高羊茅品种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凤凰、维加斯、易凯、锐步、天霸、新秀、凌志Ⅱ、探索者。凤凰抗旱评级为一级,高抗旱;维加斯和易凯抗旱评级为二级,抗旱;天霸、新秀、凌志Ⅱ和探索者抗旱评级为三级,中抗旱。因此,在贵州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先推荐种植的高羊茅品种为凤凰,其次为维加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