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9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大量研究发现干湿变化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温室气体排放。然而,土壤干湿变化下活性微生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瞬时动态变化仍不清楚。因此,本实验首先观察稻田土壤在干旱、湿润和干湿变化三种情况下细菌群落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变化,然后运用基于18O的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探讨干湿变化下土壤活性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构建与潜在功能。相比于干旱和湿润处理,干湿变化显著促进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含有更高相对丰度的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干湿变化下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随着培养时间呈现显著增长。而DNA-SIP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变化处理活性细菌的alpha多样性随着培养时间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是最主要的活性细菌,其中变形菌门中黏球菌目的相对丰度随培养时间呈显著增加。活性细菌的群落构建由确定性所主导,且随着培养进行,确定性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活性细菌的功能预测进一步发现碳水化合物代谢潜能随培养时间显著降低。综上,干湿变化处理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并促进稻田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干湿变化处理的活性细菌由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主导,活性细菌的群落构建由确定性过程主导。  相似文献   
112.
研究黄花菜(Hemerocallis fulva)的养分吸收规律及其与高产形成的关系,可为黄花菜高产栽培中的科学施肥,以及专用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黄花菜普通品种实心和高产品种207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3—11月,对不同生育期的黄花菜取样,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以及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锌(Zn)、硼(B)、钼(Mo)、锰(Mn)含量。结果显示,2个品种总的干物质积累均在萌蕾开花期达到最大,在展叶期到抽薹期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普通品种的根干重在抽薹期最大,而高产品种的根干重在萌蕾开花期最大。高产品种对N、P、K、S、Ca、Mg、Zn、B、Mn、Mo的需求量均显著(P<0.05)大于普通品种实心。高产品种对N、K、P的养分需求主要在萌蕾开花期之前,而普通品种在萌芽期到展叶期对N、K的吸收量最大,P的吸收量在抽薹期最大;普通品种在萌芽期,对S和Ca的吸收量最大,Mg在展叶期的吸收量最大,而高产品种对S、Ca、Mg的吸收主要在萌蕾开花期之前;普通品种对Zn、B、Mo、Mn的吸收集中在抽薹期之前,而高产品种对Zn、B、Mo、Mn的吸收一直持续到抽薹期,且以抽薹期吸收量最大。整个生育期,高产品种对N、P、K的需求比例为1.0∶0.25∶2.3,而普通品种为1.0∶0.24∶1.7;高产品种207对S、Ca、Mg的需求比例为1.0∶11.5∶1.8;而普通品种为1.0∶5.5∶1.0。综上,高产品种具有更长的根系发育时间和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黄花菜,特别是高产黄花菜专用肥料的配制中,尤应保证钾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供应,以满足黄花菜生长发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3.
鸡粪和垃圾有机肥对苋菜生长及土壤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采用盆栽试验,在红壤和潮土中分别施入土壤重量5%、10%和15%的鸡粪或垃圾有机肥.研究其对苋菜(Amaranthus tricoclor L.)生长、土壤化学性状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入鸡粪或垃圾有机肥显著增加苋菜的鲜重、主根长和株高;土壤有机质、EC值、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大幅增加,但土壤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潮土中施用两类有机肥使苋菜植株Cu和Zn含量分别增加26.3%~36.0%和1.2%~20.13%,但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Cu和Zn的允许含量;Cd、Cr和Pb含量都较对照降低,没有出现积累现象.红壤施用两类有机肥,苋菜植株中Zn、Cd和Pb分别下降42.7%~59.9%、0~48.9%和4.1%~71.3%,达到显著水平.有机肥的施入量为5%时,两类土壤中重金属都没有出现明显积累;当施入量为10%和15%时,两类土壤的Cu、Cd、Cr和Pb含量显著增加,出现明显积累趋势,其中除了施用鸡粪使土壤有效Cu含量下降外,两种有机肥均增加了两类土壤中重金属Zn、Cd、Cr和Pb的有效态含量.试验结果提示,从土壤培肥与环境质量安全综合考虑,有机肥的用量应控制在一个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4.
于浙西丘陵地区‘龙井43’成龄茶园设置纯化肥和猪粪、茶渣、沼渣3种肥源有机肥处理(有机肥替代50%化肥),连续2a进行大田试验,探究3种不同肥源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春茶产量、品质及中量、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2a有机肥后,猪粪、茶渣、沼渣有机肥分别比纯化肥提高春茶鲜叶产量21.53%、3.98%和6.62%;与纯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1 a和2 a后,茶渣、沼渣有机肥处理的茶叶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有所提高;茶渣有机肥施用1a后显著降低了茶叶酚氨比,猪粪、沼渣有机肥施用2a后也显著降低了茶叶酚氨比,有机肥施用2 a对茶叶品质的提升效果比1a更明显;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a试验茶叶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茶渣有机肥、猪粪有机肥、沼渣有机肥、纯化肥的综合得分依次降低;猪粪有机肥处理的茶叶Cu、Zn含量最高,茶渣有机肥处理的茶叶Ca、Mg、Fe、Mn含量最高。可见,施用3种有机肥均可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对中量、微量元素的吸收,尤其以茶渣有机肥在茶园的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5.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浙江宁绍平原稻田生态系统氨挥发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紫云英、商品有机肥、水稻秸秆、紫云英+商品有机肥、紫云英+秸秆等还田均能明显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其中以紫云英还田和紫云英+秸秆还田效果最佳,可减少50%以上的氨挥发损失量;有机物料的施用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同时可使水稻的产量不减产或略有增加,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6.
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生地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生地上紫云英绿肥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施肥可以显著增加红壤生地紫云英产量,在240 kg·hm-2 N、120 kg·hm-2 P2O5、90 kg·hm-2 K2O的处理下,紫云英鲜草和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分别达21.75、2.966 t·hm-2,是不施肥处理的14.3倍和12.2倍,积累的氮磷钾素养分总量也最高,达到182.4 kg·hm-2。在等量化肥处理下,配施有机肥料有利于紫云英鲜草产量和总干物质产量的提高,其中,商品有机肥料对紫云英的增产效果优于腐植酸肥料。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紫云英将无机养分转换为有机养分的能力,其中,配施商品有机肥料对促进紫云英将无机养分转换为有机养分的效果要优于配施腐植酸肥料。  相似文献   
117.
有机替代对农田土壤肥力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施用过量和养分利用率较低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施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是针对性策略之一。论文阐述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综述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的方法,对农田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指标的变化,以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同时,指出现有的有机替代有机肥标准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有机替代背景下开展重金属的相关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8.
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静态吸附的最佳条件:样品溶液总黄酮浓度为4.0mg/mL,pH值为3.0;静态解吸的最佳条件:解吸液体积与树脂质量之比为12.5∶1,解吸液乙醇浓度为70%;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在最优条件下可使芦柑总黄酮的纯度提高到51.6%。AB-8大孔树脂能较好地分离纯化芦柑皮总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9.
为展示新品种“武粳15号”、探索其机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张家港市农业试验站开展了该品种丰产示范种植,笔者根据示范方群体质量特点,提出了“武粳15号”机插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0.
运用1978-2006年的河南省统计数据,对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期内河南省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其他支出均对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短期内农村生产和农林气象水利事业费、农村基本建设和其他的本期增长率变化会带来农民人均收入本期增长率的反向变化,且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影响显著,但财政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滞后一期增长率的变化会引起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正方向的变化,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本期增长率的变化会引起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正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