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6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
本文研究了德氏钝绥螨发育速率、繁殖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德氏钝绥螨对桔全爪螨的功能反应、数值反应及不同螨态的选择捕食作用。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德氏钝绥螨—桔全爪螨种群数量变动的模拟模型,并在四种不同释放钝绥螨的条件下,进行了桔全爪螨种群数量变动的模拟实验,从而得出了最佳的释放钝绥螨时间、数量、频率及螨态。  相似文献   
72.
本文通过在三种恒温条件下对桔全爪螨进行饲养,分别组建其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应用Morris模式和Leslie矩阵,以探讨温度与桔全爪螨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组建25℃下的实验种群生殖力表,以计算桔全爪螨的内禀增长能力、周限增长率和净生殖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73.
利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溪监测站2014年12月1日到2016年11月30日的监测数据,分析了6种大气污染物(SO_2、NO_2、CO、O_3、PM_(2.5)和PM_(10))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了气象条件对污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SO_2和CO达到了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但NO_2、PM_(2.5)和PM_(10)超标严重,平均浓度分别是二级标准的1.21、1.40和1.04倍。2)除O_3外,其余污染物均呈冬高夏低的变化特征,而O_3浓度为夏高冬低;大气氧化性O_x冬季受NO_2主导,其余季节受O_3主导。3)PM_(2.5)与NO_2、C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其次与SO_2、O_x(夏季)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4)温度与O_3呈较强的正相关,而与其他污染物呈负相关;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雨量与SO_2、NO_2、CO、PM_(2.5)和PM_(10)存在负相关性,而CO受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影响较小。该研究可为杭州市大气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合成生物学作为新的分支学科带来了很多新的研究理念,同时在应用上具备很大的应用潜力.由于兴起时间不长和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可供参考的教材和教学经验不多.总结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尝试在教学内容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和案例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5.
对云南松泌脂日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00打孔,打孔后头4h泌脂量最大,为1.01mL。此后4h内泌脂量显著下降,仅为0.36mL,不足前者的一半。不同时段泌脂量测定结果表明:13:00~17:00达到当日泌脂高峰,每4h泌脂量为0.60mL。泌脂量与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呈正相关。一天内泌脂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和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6.
利用云南半帚孢测试了干季中云南松抗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抗性的相对强弱与降雨量及环境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98和r=-0.4627,|r0.05|=0.811,P>0.05。在干季前期,温度较低,降雨量偏少,松树的针叶及韧皮含水量较低,伴生菌的生长力较低,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增强,这一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较轻;而干季后期,温度逐渐升高,降雨量也有所增加,松树含水量较高,伴生菌的生长力增强,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减弱,因此该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的蛀干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77.
云南潞江坝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变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2006年采用诱蝇谜对云南潞江坝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动态进行诱捕监测,并就气候因子及寄主植物对该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云南潞江坝桔小实蝇成虫种群表现出全年性发生,并明显分为种群高位(5~11月)和低位(12~4月)2个时期,成虫种群增长呈单峰型,高峰期出现在8月.芒果、龙眼、柑桔、番木瓜、荔枝、番石榴是桔小实蝇在该地区的主要寄主水果,其种植面积、挂果期和产量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影响较大,是影响该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逐步回归分析揭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降雨量、月雨日数、月日照时间和月相对湿度综合影响5~11月潞江坝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其中雨日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日照时间和空气相对湿度综合影响12~4月潞江坝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其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8.
小蠹虫是针叶树木的重要害虫。为减轻或避免小蠹虫的危害,针叶树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了由原生性防御和诱导性防御构成的特定抗御体系,最终在与小蠹虫的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文章综合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针叶树木防御体系的基本特征、产生机制及其生态学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79.
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捕食量及对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和繁殖率的影响.在室温为22~24 ℃条件下,繁殖期疑山郭公虫平均每天可捕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0.61±0.043头.在实验室内,先将纵坑切梢小蠹引入云南松新鲜木段,7 d后再引入疑山郭公虫成虫.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成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产卵过程形成干扰,从而导致后者繁殖率下降.疑山郭公虫幼虫可以捕食木段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各虫态,捕食率为8.3%.在野外,将疑山郭公虫成虫放到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干上,再用尼龙网将其包裹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对树干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幼虫和蛹)的捕食率大体为10.6%.疑山郭公虫对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的影响主要包括捕食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干扰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以及捕食纵坑切梢小蠹幼虫等.研究初步认为,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种群增长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侵害云南松树组织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辉  吕军 《林业科学》2001,37(6):71-74
通过对云南松树进行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蓝污真菌(Leptogramphium yunnanense)接种试验,对云南松受害组织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验证了蓝污真菌对云南松的致病作用。蓝污真菌发现于受害木质部和韧皮组织中的各类细胞中,在木质部,蓝污区域呈现出以心材为中心的扇形分布。在韧皮组织内,蓝污真菌主要沿着细胞轴向在垂直方向上生长,并可通过孔纹进入到水平方向上的相邻细胞内。本项研究揭示了该蓝污真菌在云南松树干韧皮和木质部组织,细胞内的生长和蔓延规律,进一步表明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L.yunnanense是云南松的一种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