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6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研究了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Leptographium yunnanense在不同温度下,在PDA培养基,云南松木段和活树上的生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5-20℃温度范围内,真菌的生长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云南松韧皮反应区长度逐渐增大;在20-35℃温度范围内,真菌的生长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韧皮反应区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变化使真菌的生长力与云南松的抗性之间的对比力量改变,从而导致真菌的生长长度和韧皮反应区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2.
切梢小蠹伴生真菌发生及病害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长喙霉 ( Ophiostoma minus Hedgc.)于 190 6年作为新种定名为 Ceratostomella minorHedgc,1981年更名为 Ophiostoma minus Hedgc.,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1]。小长喙霉以小蠹虫( Tomicus spp.)为媒介 ,通过小蠹虫对树木的蛀害 ,被携带进入到寄主植物组织内 ,进行自身生命过程并危害寄主植物[2 ] ,故也被称为小蠹虫伴生真菌 [3,4] 。该菌的寄主植物主要是松树( Pinus spp.) [4] ,它在协助小蠹虫蛀害松树树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4]。80年代以来 ,纵坑切梢小蠹 ( 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在云南 8个地州大面积暴发成灾 ,10余万 hm2 …  相似文献   
23.
2003年3月11日,我站、市站和我区畜牧站监督所共同去市扶贫养殖小区奶牛厂进行奶牛检疫。  相似文献   
24.
含锌酵母的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酵母菌 IFO2 346菌株为菌种 ,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锌离子 ,经发酵试验获得高锌酵母产品。对该株酵母的最适生长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在无机锌浓度为40 0 μg/ m L、接种量为 10 %、最适 p H值为 6左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磷酸二氢铵的培养条件下 ,干酵母含锌量达 80 mg/ g,该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一、马齿苋脯1.产品特色马齿苋别名五行草、长寿菜、耐旱菜、地马菜、瓜子菜、五色菜、指甲菜、猪马菜。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产品具有清热解毒、利肠通淋、散瘀消肿、  相似文献   
26.
按年初省站确定的试验示范任务,计划今年在镇赉县试验示范泥鳅苗种池塘培育技术,项目落实在黑鱼泡镇棉西鱼苗养殖场,计划落实10亩,实际落实10亩。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泥鳅长势良好,取得了亩产405公斤的产量。实践证明,在我县养殖泥鳅适宜。  相似文献   
27.
研究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的主要伴生菌Leptographiumwing-fieldi在六种温度下的生长力及对苏格兰松Pinussylvestris的侵染力和致病力。在10℃~25℃范围内,L.wingfieldi随温度升高生长加快,而在3℃或30℃下生长受到抑制。接种苏格兰松的前10天表现出一定侵染力,但也诱发了树木的抗性反应,该反应抑制伴生菌的进一步扩张。在伴生菌较高密度接种下,寄主木质部有大量伴生菌、松脂分布,部分木质部也因失去水分而丧失正常功能,表明L.wingfieldi对苏格兰松有较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从我国辽宁、云南、四川、山西等4省6地的五针松疱锈病发病林分中采集茶藨生柱锈菌锈孢子,对其形态分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茶藨生柱锈菌在形态上存在分化现象。锈孢子大小为21.10~40.10×14.97~29.40μm之间,变幅较大,其中辽宁清原红松上的锈孢子最小(18.72~30.73×16.04~24.07μm)。锈孢子的超微形态结构也存在差异,红松上的锈孢子的疣突基部和顶部基本一样宽,而华山松上锈孢子疣突的基部比顶部稍宽;不同病区华山松疱锈菌环纹数、疣突的排列和间距不一。寄主在病原菌的变异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栗瘿长尾小蜂(Torymus sp.)属长尾小蜂科、长尾小蜂属,是栗瘿蜂幼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作者在禄劝县板栗生产乡的调查表明,凡是有栗瘿蜂危害的板栗园中,都会找到栗瘿长尾小蜂的踪迹,自然寄生率最高可达80%以上,对栗瘿蜂发生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0.
基于灵敏度和碰撞仿真的汽车车身轻量化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灵敏度分析和侧面碰撞的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首先以车身结构零件的板厚为设计变量,以白车身的模态和刚度为约束条件,白车身质量最小为目标,分析了零件板厚关于车身模态和刚度的灵敏度.选取对车身模态和刚度以及抗撞性不敏感的车身零件的板厚,进行以白车身质量最小为目标的优化计算.优化结果使车身减轻14.8 kg.对轻量化后的整车和乘员约束系统进行了侧面碰撞的模拟计算,并与轻量化前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整车耐撞性和乘员的安全性进行对比校核,根据碰撞结果对车身零部件的厚度进行了再调整.结果表明,轻量化后的车身满足碰撞安全性的要求,假人的C-NCAP得分也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