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6篇
林业   8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青杨脊虎天牛极易随木质包装、木制品等调运进行传播,具有较大的入侵风险.本文通过MaxEnt模型对青杨脊虎天牛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为:青杨脊虎天牛在我国的适生区面积占比达到62.94%,...  相似文献   
92.
混合接菌对马尾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证明,菌根菌混合接种对宿主植物生长具有正效应。本试验中发现,504、EG、HX和Pt2四种菌根菌混合接种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与单一接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在促进幼苗生物量的积累上,四种菌根菌混合接种分别比504、EG、HX和Pt2单一接种增加了379.68%、184.84%、126.21%和38.21%,比对照增加了467.79%。  相似文献   
93.
采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组培苗针叶、采用苗圃组培苗人工接种松针褐斑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抗病性。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家系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同一家系不同无性系间抗病性差异也显著。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各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依次为8#40,8#2,8#11,32#3,普通组培苗;温室组培苗各无性系抗性强弱依次为32#7,32#3,普通组培苗。苗圃组培苗与实生苗间、组培苗不同代数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单元回归分析表明,瓶内测定结果与温室针叶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0.999 7、与苗圃接种孢子悬浮液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0.958 8。因此,为了缩短选育时间,减少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瓶内抗病性测定替代室外抗病性测定。  相似文献   
94.
以树干注射方式对黑松基部按地径施用不同剂量的甲维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药90d后和2年后树体内甲维盐含量;在林间注药黑松上人工接种松材线虫,调查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注药90 d后,按松树地径2 mL/cm注药量的甲维盐可输导至树体注干点以上不同部位至枝干顶梢,注药2年后,在注干点以上不同部位仍能检测出...  相似文献   
95.
比较了保护剂平衡时间、解冻温度、线虫浓度及线虫发育期对低温冷冻松材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时间对冷冻保存有较大影响,以20%甘油为保护剂,在4℃下平衡12h后转入-80℃超低温冰箱,1d后线虫存活率为(41.7±4.9)%;冻存存活率与线虫发育期有一定关系,幼虫显著高于成虫,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31.5±7.4)%,(7.9%±3.5)%,(6.6±2.8)%.在所选择的解冻温度(30 ~45℃)和线虫浓度(10 500 条/mL~8 4000条/mL)范围内,解冻温度及线虫浓度对存活率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
首次研究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确定了在南京地区的病原主要为南京裂爪螨Schic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et Yun,同时伴有竹裂爪螨Schicotetranychus yoshimekii Ehara危害.对南京裂爪螨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建立特定年龄生命表.该螨在南京地区3月上旬出蜇,11月上旬以卵和雌成螨越冬.生活史分为5个阶段: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不同温度对南京裂爪螨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32 ℃是南京裂爪螨生长的适温区.  相似文献   
97.
树木抗病的生理生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树木受病原物侵染前后体内生化物质及其变化状况和诱发产生的多种生理生化代谢差异在寄主抗病性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目前关于树木抗病性的研究多集中在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上,有关抗病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基因定位等研究是今后深入探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8.
研究比较了松针褐斑病菌 (Lecanostictaacicola)两个致病毒素LA Ⅰ和LA Ⅱ的热稳定性、寄主专化性和最低有效浓度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LA Ⅰ和LA Ⅱ均具热稳定性 ,经沸水水浴加热 15min仍具活性。LA Ⅰ和LA Ⅱ不仅能伤害易感寄主植物湿地松、火炬松 ,对云南松、华山松、紫茎泽兰等也有伤害作用 ,说明LA Ⅰ和LA Ⅱ均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LA Ⅰ和LA Ⅱ配成不同浓度溶液生测 ,显示LA Ⅰ对湿地松幼苗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10 0 μg·mL- 1 ,LA Ⅱ的最低有效浓度为 5 0 0 μg·mL- 1 ,LA Ⅰ活性较LA Ⅱ的活性高 4~ 5倍。LA Ⅰ和LA Ⅱ混合液生测表明 ,2个活性物质对寄主植物的伤害作用没有明显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
对松针褐斑病菌Lecanosticta acicola美国密西西比州长叶松菌株,明尼苏达洲欧洲赤松菌株和中国黑松菌株、福建湿地松菌株的孢子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作了比较,认为欧洲赤松菌株为一种生态型,其他3菌株属另一种生态型。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福建、江西和江苏等省17个县(市)的松树枯梢病的危害程度及发病特点调查,把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区域归纳为:轻(无)度病害区、中度病害区和重度病害区三大类.感病程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4、5月份的月平均湿度、月降水量和月降水天数,以及年平均湿度与病害发生关系较为密切.以上述气象因子为自变量,发病程度为因变量,建立了病害的回归预测模型:y = 98.60 13.54x1-9.33x2-3.62x3 0.07x4 0.07x5-11.97x6 3.26x7 (R=0.933 3).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南方主要县(市)的病害进行了预测和划分,并提出了该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