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4篇
林业   8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LA-Ⅰ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从松针褐斑病菌的PD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到一种致毒活性物质LA-Ⅰ,该物质为无色油状物.紫外扫描显示LA-Ⅰ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07 nm.在365 nm和254 nm波长下LA-Ⅰ无吸收.FAB-MS和HRFAB-MS分别显示该毒素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为162和C6H10O5;氢谱中的2个信号(δ1.26,δ4.22)表明该毒素物质存在一OCH(CH3)-基团.碳谱显示有3个碳信号(δ181.09,δ66.99,δ21.69),证明存在-COOH,-CH,-CH3基团.综合质谱、核磁共振谱分析确定LA-Ⅰ为COOHCH(CH3)OCH(CH3)COOH(α,α′-二丙酸醚),红外光谱也证实了毒素的这一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72.
外生菌根菌对抗性黑松和赤松不同家系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从日本引进的抗松材线虫病的黑松和赤松优良家系在引种地新环境下的成活和生长能力,2005~2006年对松树抗性家系开展了优良外生菌根菌肥的施用试验.连续跟踪调查发现,抗性赤松和黑松9个家系施用Be菌肥后,大部分家系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或显著提高;5种外生菌根菌剂(Ap、La、Be、Pt1和Pt2)对抗性黑松的促生作用显著,对地径的促生效果优于苗高,且各菌根菌肥间的促生作用差异不明显;对3种菌根菌(Be、La、Rl)的固体菌剂和泥浆菌刺进行施用效果比较,表明Rl使用泥浆菌剂蘸根施用效果优于固体菌剂直接施用;Be和La则因家系不同效果有所不同.总体来看抗性黑松和赤松采用菌根化造林明显提高了松树生长量.  相似文献   
73.
分析9个湿地松抗病无性系和4个易感株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及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抗病和感病针叶中都存在黄酮类物质,且抗病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和叶绿素的平均含量均略高于感病针叶中的平均含量,但方差分析显示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4.
以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对接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AMA3虫株后马尾松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总糖)、次级代谢产物(总酚和黄酮)以及有机酸(苯甲酸和水杨酸)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松材线虫后,马尾松茎干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接种松材线虫后1.0 d,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4.0~10.0 d均低于对照组;马尾松茎干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总体上呈现较低水平;马尾松茎干总糖和总酚的质量分数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糖的质量分数在0.5 d达到峰值,而总酚的质量分数在4 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马尾松茎干黄酮、苯甲酸和水杨酸的质量分数总体上呈现较高水平,且在7 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因此,松材线虫的侵染对松树体内营养物质、次级代谢产物及有机酸的质量分数均有影响,其中,马尾松苗茎干苯甲酸和水杨酸的质量分数对病害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病理生理学和与病害相关的微生物2个方面论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对病理生理学进行了阐述,包括水分代谢、活性氧代谢、苯丙烷类代谢、酶、毒素和激素,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6.
不同株系拟松材线虫对黄山松和黑松苗木的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3个不同来源的拟松材线虫株系对2年生黄山松和2年生黑松进行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1)对黄山松苗具有致病作用的拟松材线虫有4个株系,分别为CFS4,SLD3,ZJ1和KOR1.其中接种ZJ1,SLD3 2个株系的黄山松苗的死亡率均为16.7%.2)对黑松具有致病作用的拟松材线虫有9个株系,分别是CFL1,SFS1,SFS4,SLD9,SDZ1,ANL5,ANL7,AHS9和HYC1.感病指数最高的ANL5达到83.3.其次是AL7,感病指数为54.2.发病率最高的拟松材线虫株系同样是ANL5,发病率达100%.死亡率最高的拟松材线虫系是ANL5和ANL7,达50%.3)根据拟松材线虫对2年生黑松苗的感病指数、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将供试的23个拟松材线虫株系划分为3个致病等级:Ⅰ级(强致病性):ANL5和ANL7个株系;Ⅱ级(弱致病性):CKL1,SFS1,SFS4,SLD9,SDZ1,AHS9和HYC1 7个株系;Ⅲ级(无致病性):ANL1,JLH1,JLH10,JXY7,JYX31,CFL4,SLD3,YWF1,GBL3,ZJ1,HN1,TW1,JAP1和KOR1 14个株系.4)来自安徽的4个拟松材线虫株系,有3个株系对2年生黑松苗具有致病作用,其中2个株系(ANL5,ANL7)具有强致病作用;来自四川的5个拟松材线虫株系,有4个株系(SFS1,SFS4,SLD9,SDZ1)对2年生黑松苗具有中等强度的致病作用,而另外1个株系(SLD3)对2年生的黄山松苗具有致病作用;来自江苏的4个拟松材线虫株系(JLH1,JLH10,JXY7,JYX3)对2年生黄山松苗、2年生黑松苗均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77.
遗传背景相对一致、致病力稳定的植物线虫材料是开展其遗传学和致病机制研究的基础。对分别来自中国和日本的4个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1个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虫株采用两条幼虫配对在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基质上进行单异活体共培养的方法获得了若干个遗传背景相对一致线虫家系,家系成功率为13.3%~20%。线虫家系在盛有灰葡萄孢培养基质的、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上取食完全所需的时间为10~44天。对不同家系进行了致病力测定表明,家系间的致病力分化明显。综合考虑感病率、感病指数、接种松苗死亡历期等指标,其中松材线虫家系AN19#F1的致病力最强,而拟松材线虫虫株AN5#所建家系都没有表现致病力。  相似文献   
78.
电镜观察到两年生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茎中形成层细胞以及其他的薄壁细胞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特征: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多泡体;细胞壁出现膨胀扭曲;线粒体峭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细胞质膜始终是完整的,内质网在细胞器降解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细胞核在线粒体等细胞器降解之后才崩塌消失.这表明,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系统反应过程中有PCD发生,其变化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细胞死亡.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系统反应过程中,PCD是持续发生的,最终引起植株全面崩溃,这可能是感病黑松死亡的内因.在感病10d后,形成层区才开始出现空洞化现象.因此,形成层的空洞化并非是植株死亡的主因,而是其感病症状.  相似文献   
79.
为了评价从日本引进的抗性赤松对松材线虫的抗病性,在无菌条件下,用中强毒力无菌松材线虫对6个月生的无菌赤松组培苗进行接种。结果表明:抗性赤松不同家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1号和10号家系抗病性表现较好,2、13、19、22和23号家系抗病性表现次之,3、14和16号家系未表现出抗病性;抗性赤松不同无性系间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间的抗病性差异主要来源于家系间的抗病性差异。发病率与松材线虫繁殖倍数相关性极低。从发病组培苗上分离的松材线虫仍然无菌。  相似文献   
80.
在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14种不同成分培养基对红绒盖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液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红绒盖牛肝菌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蔗糖2%、玉米粉2%、黄豆粉1.5%、酵母膏0.5%、MgSO40.05%、KH2PO40.1%。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硅类消泡剂对红绒盖牛肝菌菌丝体生长没有影响;液体发酵的适宜初始pH为5~6;液体培养周期为10 d,菌丝体生物量可达5.7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