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7篇
林业   8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经过数十年的防治研究,我国积累的林木病虫害防治资料十分丰富,但目前收集、储存、管理、传递手段落后,无法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论述了林木病虫害防治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62.
分析9个湿地松抗病无性系和4个易感株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及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抗病和感病针叶中都存在黄酮类物质,且抗病针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和叶绿素的平均含量均略高于感病针叶中的平均含量,但方差分析显示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3.
【目的】菌根辅助细菌与菌根真菌是林木根际重要的微生物菌群,为探讨二者互作关系,采集马尾松人工林中有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子实体的菌根根际土壤,对分离获得的74株细菌进行菌根辅助细菌的筛选。【方法】通过干皿对抗法筛选获得1株能高效促进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t2)和红绒盖牛肝菌(Xc)生长的菌根辅助细菌 MPt17。【结果】MPt17菌株对 Pt2和 Xc菌丝生长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6%和25.0%,其胞外代谢产物对 Pt2和 Xc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9.6%和29.5%,该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对Pt2和 Xc的生物量也有相一致的影响,生物量增长率分别为124.2%和34.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双接种 Pt2-MPt17处理、双接种 Xc-MPt17处理、单接种 Pt2、单接种 Xc 和单接种 MPt17较未接种处理的马尾松苗高分别提高78.0%,68.2%,32.7%,39.2%和53.4%,地径分别提高46.3%,57.5%,17.5%,23.8%和25.0%。由此可以确定MPt17既是菌根辅助细菌又是根际促生细菌。通过对 MPt17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BIOLOG 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及16SrD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reuszeri),在 GenBank 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KF891383。【结论】MPt17菌株与外生菌根真菌 Pt2和 Xc 双接种马尾松幼苗对苗木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 MPt17菌株单接种马尾松幼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苗木的生长。通过外生菌根真菌( EMF)-菌根辅助细菌( MHB)-植物三者互作机制进行植物生长研究的方法,对类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的致病机制,以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产生的毒素对北京杨Populus × beijingensis愈合组织的褐化程度为评价指标,对溃疡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条件和粗毒素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溃疡病菌在改良Fries No.3液体培养基,25 ℃温度,光照,振荡培养,21 d后所得的粗毒素毒性最强;该病原菌在偏酸性和中性条件(pH 5.60和7.00)下易于产毒;产生的粗毒素对热不稳定,经121 ℃高温,0.11 MPa压力处理15 min后,其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粗毒素对酸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pH 4.69及8.69时,粗毒素的生物活性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自然pH条件下的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差异不显著。图5表3参18  相似文献   
65.
中国巴兹尔属线虫1新纪录种(线虫门:垫刃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苗圃地卫矛Euonymus alatus、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和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根际土壤中采集分离的1种巴兹尔属线虫,并鉴定为冬天巴兹尔线虫(Basiriahiberna Bernard,1980),其主要鉴定特征:口针基部球呈凸缘状;侧区4条侧线;中食道球偏后,MB=55.3(54.6~55.8)%,背食道腺开口位于口针基部球后4.6(4.1~5.1)μm处;受精囊缢缩,阴门位于体长的61.4(60.1~64.1)%处;尾细,尾端通常为棒状或圆柱形。冬天巴兹尔线虫为中国新纪录种,卫矛、秤锤树和厚皮香3个树种均为冬天巴兹尔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66.
67.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LA-Ⅰ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从松针褐斑病菌的PD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到一种致毒活性物质LA-Ⅰ,该物质为无色油状物.紫外扫描显示LA-Ⅰ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07 nm.在365 nm和254 nm波长下LA-Ⅰ无吸收.FAB-MS和HRFAB-MS分别显示该毒素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为162和C6H10O5;氢谱中的2个信号(δ1.26,δ4.22)表明该毒素物质存在一OCH(CH3)-基团.碳谱显示有3个碳信号(δ181.09,δ66.99,δ21.69),证明存在-COOH,-CH,-CH3基团.综合质谱、核磁共振谱分析确定LA-Ⅰ为COOHCH(CH3)OCH(CH3)COOH(α,α′-二丙酸醚),红外光谱也证实了毒素的这一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68.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病理生理学和与病害相关的微生物2个方面论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对病理生理学进行了阐述,包括水分代谢、活性氧代谢、苯丙烷类代谢、酶、毒素和激素,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9.
混合接菌对马尾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证明,菌根菌混合接种对宿主植物生长具有正效应。本试验中发现,504、EG、HX和Pt2四种菌根菌混合接种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与单一接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在促进幼苗生物量的积累上,四种菌根菌混合接种分别比504、EG、HX和Pt2单一接种增加了379.68%、184.84%、126.21%和38.21%,比对照增加了467.79%。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血清学反应及其在植物病害检测中运用的一些成功技术,主要包括免疫电镜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点免疫结合技术、直接组织斑免疫技术及单克隆抗体技术等。详细介绍了以上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及特点。根据生物学技术发展趋势,描绘了血清学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