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6篇
林业   8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选用松材线虫特异引物对M03F2/R1(Fl:5'-CGGGT CATGG CTGGA GGTAT CGT-3',R1:5'-TCGCT CAATG GCAAA TTCTT CGTA-3'),以Dig-11-dUTP代替部分dTTP,采用PCR技术,直接扩增松材线虫特异片段作为松材线虫地高辛探针.结果表明,地高辛探针长...  相似文献   
52.
劣味乳菇液体发酵工艺优化及其防治杨树溃疡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菌根真菌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外生菌根真菌劣味乳菇(Lactarius insulsus)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发酵法,分析接种量、溶解氧及p H值等因子对其发酵培养的影响,并将发酵产物制成液体菌剂,采用灌根法对杨树溃疡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5%,发酵过程中p H保持5左右,发酵中后期保持溶氧浓度在28%~35%可有效提高劣味乳菇菌丝体生物量,缩短了发酵周期;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劣味乳菇对溃疡病有较好防治效果,防效可达41.1%。该研究可为该菌株作为生防菌株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榆枯萎病在欧美等国流行时间长、影响大,相关国家从病原菌种类、病菌流行及变异、菌株致病差异、病害分布、传播媒介、抗病机理、抗性种群、综合治理等诸多领域对榆枯萎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榆枯萎病在我国至今没有证据表明已有发生,但国内学者仍对榆枯萎病保持了高度关注,从病害的起源、致病机理、检疫鉴定、风险分析及诸多疑似榆枯萎病事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4.
松材线虫实时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林业大学开发的松材线虫实时PCR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进行了规范化.介绍了检测松材线虫所需要的试剂及使用方法,对仪器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对检测结果的判读方法进行了规定.规范化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55.
厉艳  叶建仁 《林业科学》2008,44(4):95-99
研究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后,被侵染早期寄主薄壁细胞死亡的过程和方式.应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到,接种后松苗皮层薄壁细胞陆续发生程序性死亡,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并在核膜下"半膜状"呈新月形凝集以及核变形、降解、不规则碎裂直至解体等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这与自然干枯萎蔫的松苗细胞坏死有显著差异.产生细胞凋亡现象不仅发生在接种点附近,而且还出现在线虫未到达的远离接种点部位,细胞凋亡数量和程度随着时间的 '推移和线虫在松苗体内不断扩散分布而逐步增加.在松材线虫致使松树萎焉的过程中寄主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并提供了寄主松树感染线虫后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有关细胞学证据.在植物组织上应用碘化丙锭荧光染色法研究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该技术可以作为今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6.
竹类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近年来竹类病害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国内外竹类病害的种类、分布、病原和寄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于国内竹类病害,从引起病害不同种类病原(真菌、细菌、植原体、线虫和其他病原)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其中竹类真菌病害种类多且危害严重,细菌和植原体病害缺乏深入研究,线虫病害研究较少,病毒病害和螨害也值得关注.对我国竹类病害未来研究前景及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竹类病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瓶内菌根化及驯化移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微繁殖效率,对湿地松丛生芽发生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再生植株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外植体年龄对湿地松带子叶顶芽丛生芽诱导有较大影响。改良GD(Gresshoff and Doy)为最佳基本培养基,苗龄以18 ~ 25 d为宜。改良GD培养基中加入0.5 mg·L-1活性炭能促进丛生芽的伸长生长。将改良GD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并添加0.05 mg·L-1α-萘乙酸(NAA)和1.0 mg·L-1吲哚丁酸(IBA)使嫩梢生根率达80 %,生根的小植株与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在离体条件下形成菌根。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再生植株的驯化移栽成活率。再生植株在田间生长正常,3 a后平均高度为80.3 cm。图2表4参28  相似文献   
58.
松干基褐腐病菌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性病原菌,为建立该病原菌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根据该病菌与同属内形态与寄主上最接近的4个种的ITS差异区域,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IW1、IW2,经PCR扩增,只有松干基褐腐病菌可得到约165 bp的产物,而其余作为对照的菌株均无此产物,其检测灵敏度为100 pg基因组DNA。此外,特异性引物IW1和IW2还适合于Real-timePCR,其检测灵敏度更低,为0.1 pg基因组DNA(20μL反应体系)。应用此2种方法均能成功的从人工污染了的松干基褐腐病菌的木块中检测出病原菌。  相似文献   
59.
松材线虫对黑松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文对接种松材线虫后3~4年生黑松茎部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线虫后,松苗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在病情发展中期和后期比早期降低更显著。松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含量逐渐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也降低。松树茎部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用于病害的早期诊断。此外,对这4个生理生化指标在病害致病机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抗松针褐班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方法]对湿松地再生植株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菌根真菌培养基质和接种量对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湿地松丛生芽诱导出根原基后,以转接到珍珠岩为培养基质接种彩色豆马勃为最佳,有利于菌根的形成;在珍珠岩接种彩色豆马勃为2个菌块时,菌根化率高达84.4%,形成的二叉分枝状短根最多,平均每条主根上形成12.49条;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再生植株的驯化移栽成活率,菌根化再生植株在植物生长室长势良好,根系发达。[结论]为提高抗松针褐班病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的成活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