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6篇
林业   8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为了评价从日本引进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通过无性快繁获得的再生植株在我国的生长状况.本研究对田间试种的抗病赤松6个家系12个无性系共688株再生植株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抗病赤松0.5年生再生植株试种成活率明显低于2.5年、2年、1.5年及1年生再生植株;不同无性系间抗病赤松再生植株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A和5#-5无性系再生植株生长较好.菌根化造林试验表明,两种外生菌根菌美味牛肝菌(Be)和黄色须腹菌(R1)对抗病赤松1#-A5代、8代再生植株具有明显促生效果.此研究为今后抗病赤松再生植株造林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松材线虫种群间及种群内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样性.为了增加其基因的纯合性,以强毒松材线虫虫株AMA3为原始种群,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培养20代的方式进行近交系培育,共获得来自3对不同亲本的80个近交系.以感病黑松为宿主比较AMA3原始种群及不同近交种群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连续近交未对松材线虫的致病力造成显著影响,来自3对亲本的F6,F10,F15及F20松材线虫种群依然保持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103.
从5种不同松树上分离到拟松材线虫24个虫株,并在高倍显微镜下对其雌成虫的12个形态指标进行了测计,并以这些形态指标值作为形态学变异研究的依据。结果表明,拟松材线虫雌成虫的平均体长约为954.41μm,最长的能达1 312.50μm,最短为527.80μm;24个不同虫株的拟松材线虫雌成虫同一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在不同的虫株间各不相同,这反映了拟松材线虫形态多样性是很丰富的。但雌成虫的生殖系统指标(V’、V)和消化系统口针长度变异度较小,可以作为拟松材线虫的重要鉴定特征。不同寄主树种上的拟松材线虫雌成虫体长的均值大小依次为黑松、华山松、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借助于SPSS 13.0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寄主树种上的拟松材线虫雌成虫绝大部分的形态指标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也就说寄主树种因素对拟松材线虫形态的分化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松材线虫SCAR标记与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松材线虫RAPD特异片段OPM05-X2100进行分离、回收,与载体pGEM-TV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并培养,对目标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用Oligo5.0软件设计引物,正向引物为M05F2(5’-CGGGT CATGG CTGGA GGTAT CGT-3’),反向引物为M05R1(5’-TGGCT CAATG GCAAA TCCTT CGTA-3’),成功地将松材线虫特异片段OPM05-X2100通过引物对M05F2/R1转化为SCAR-M05-X600。运用SCAR标记引物M05F2/R对枯死松树体内分离的92份线虫样本的DNA进行标记,并对单条线虫经简易方法提取的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引物组合对所有81份松材线虫株系均扩增出一条600bp的清晰、明亮的条带,而对8份拟松材线虫、1份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1份大核滑刃线虫、1份长尾属线虫均无扩增产物。该对引物可以检测单条松材线虫。利用这对特异引物组合可构建松材线虫检测试剂盒,实现对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5.
杨树是杨柳科(Salicaceae)中杨属(Populus)植物落叶乔木的统称,是重要的速生树种之一,杨树产业在苏北地区是重要的支柱产业。植物寄生线虫是重要的病原物之一,其分布广泛,几乎每一种栽培植物都受线虫寄生,杨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必然受到线虫的寄生和为害。为了解线虫对杨树的危害性,首先要对杨树寄生线虫种类展开调查,课题组前期已在江苏省2个地区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范围有限(怀意君等,2010)。为了明确寄生江苏省杨树的主要线虫种类,此次选择在更广的范围内对江苏省杨树寄生线虫进行调查鉴定。下面就鉴定结果中的垫刃目(Tylenchida)和矛线目(Dorylaimida)线虫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6.
2009年10月-2010年7月,对南京栖霞区、江宁区和浦口区苗圃地的40种园林植物根际寄生线虫进行了初步调查,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值鉴定出短体属和半轮属线虫3个种,分别是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伤残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vulnus)和紧鞘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 strictathecatus).其中,紧鞘半轮线虫为江苏省新记录种.在40种寄主植物中,卫矛(Euonymus alatus (8a) 和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8a))为咖啡短体线虫的新寄主,红果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8a))和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8a) 为伤残短体线虫的新寄主,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pendula (8a))为紧鞘半轮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07.
叶建仁  黄素红 《林业科学》1994,30(5):430-436
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是我国南方重要病害。在湿地松(Pinuselliottii)抗褐斑病选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湿地松针叶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抗病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生健康针叶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水平与针叶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在测定的13个无性系和单株中,4个易感株的酶活性较低,9个抗病无性系中除个别酶活性与易感株相近外,其余无性系的酶活性和比活性都明显比易感株高。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株间差异相对较小,但在总体水平上,抗病无性系的酶活性和比活性也比易感株略高。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液处理后,无论是抗病针叶还是易感针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升幅为0.5—1倍,但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用毒素处理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8.
国家林业新时期的森林生物灾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国家林业新时期的重要特征,认为国家林业新时期是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为标志,以五大历史性转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阐明了国家林业新时期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特征,包括:以国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生物灾害频繁发生;在西部为主的生态脆弱区,森林的寄主主导性生物灾害发生普遍;已入侵我国的森林有害生物逐步形成稳定生态格局的同时,伴随着国际、国内物流通径的增多和物流通量的增大,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不断增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灾害流行;森林的历史性生物灾害间歇发生的同时,次要性的生物灾害逐步演化成主要威胁;伴随都市化的高速进程,城市森林的生物灾害发生普遍且机理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林业新时期六大工程的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目标需求和实现对策。进一步提出了森林生物灾害管理的三大技术体系建设及其研究任务。具体内容为:森林生物灾害的信息管理,森林生物灾害的基因管理,森林生物灾害的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09.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LA-I的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 ,从松针褐斑病菌的PD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到一种致毒活性物质LA -I,该物质为无色油状物。紫外扫描显示LA -I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2 0 7nm。在 36 5nm和 2 5 4nm波长下LA -I无吸收。FAB- MS和HRFAB- MS分别显示该毒素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为 16 2和C6 H1 0 O5;氢谱中的 2个信号 (δ1 2 6 ,δ4 2 2 )表明该毒素物质存在—OCH(CH3)—基团。碳谱显示有 3个碳信号 (δ181 0 9,δ6 6 99,δ2 1 6 9) ,证明存在—COOH ,—CH ,—CH3基团。综合质谱、核磁共振谱分析确定LA -I为COOHCH(CH3)OCH(CH3)COOH(α ,α′ -二丙酸醚 ) ,红外光谱也证实了毒素的这一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10.
在江苏常州地区一苗圃内采集了21种园林苗木根及根际土壤共63份,并对土壤样品中的寄生线虫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初步发现5种根际线虫,分别是拟裸露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paranudus Phukan & Sanwal)、甘蓝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brassicae S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