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研究在苹果花露红期和落花60%~70%时喷施4种生物药剂防治苹果霉心病的效果。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种生物药剂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10%、85.54%、76.30%和70.41%,花朵坐果率分别为93.67%、96.33%、84.67%和85.67%;化学药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为91.10%,但花朵坐果率仅为63.33%。综合比较,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较好,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以传统喷雾施药为对照,选用4种常用的内吸性农药进行树干高压注射防效研究,为苹果黄蚜防治提供一种高效持久的方法。结果表明,4种内吸性药剂采用传统喷雾施药的速效性均明显好于树干高压注射施药,且4种内吸性药剂(除低剂量树干高压注射外)在2种施药方式下均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其中高、中剂量树干高压注射的持效性明显长于传统喷雾施药。总体而言,传统喷雾施药(除吡蚜酮外)的防效高峰出现在施药后第1~5 d,而树干高压注射施药的防效高峰出现在施药后第10~15 d,且树干高压注射施药的防效和持效性随药剂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吡虫啉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最好,施用1 d后,高、中、低3个剂量树干高压注射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81%、72.80%和70.80%,施用20 d后,相应的苹果黄蚜防治效果依然维持在80.67%、77.19%和66.74%。树干高压注射施药可以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基于施药时间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树干高压注射施药用于果树病虫害防治时仅适用于小面积的大型乔化果园。  相似文献   
23.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研究棉花栽培与美洲斑潜蝇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距离越冬虫源(日光温室)越近的田块,美洲斑潜蝇危害越重,且花铃期危害最重,建议生产上棉花适当与美洲斑潜蝇不嗜食的作物套种或轮作,以减轻其危害。  相似文献   
24.
 在山西小地老虎主要以1代幼虫为害棉花。通过对当地2011、2012年棉田第1代成虫及幼虫危害的发生监测,分析小地老虎的发生规律,预测明年的发生情况,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5.
梨园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单植梨园和毗邻苹果园的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和合理使用密度,本研究于2012、2013和2014年在山西省运城市采用每根含270 mg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散发器进行了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单植梨园和毗邻苹果园的梨园以600、900和1200根/hm2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逐年提高,且高密度处理迷向效果更好;连续使用3年后,梨小食心虫的蛀果率显著低于对照园,单植梨园内防治效果分别为80.00%、90.00%和90.00%,毗邻苹果园的梨园则分别为69.23%、84.62%和84.62%,单植梨园效果好于毗邻苹果园的梨园。综合防治成本和效果,建议单植梨园可使用900根/hm2密度处理,毗邻苹果园的梨园使用1200根/hm2以上密度处理,并建议大面积连片使用3年以上。  相似文献   
26.
螨类是陆生动物中仅次于昆虫的第2大类群。长期以来,对害螨抗药性的研究都落后于害虫。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开辟了害虫和害螨抗性机理研究和抗性监测的新局面。本文概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害虫和害螨抗药性机理研究已取得的进展,介绍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的抗药性监测新方法,并提出了害虫和害螨抗药性机理研究和田间种群抗性水平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室内研究了梨小食心虫对蜡纸、PE保鲜膜、硫酸纸和玻璃载玻片4种基质的产卵选择性。结果发现,梨小食心虫在硫酸纸基质上的累积落卵量和卵孵化率最高,分别为70.75粒和79.39%,与蜡纸基质差异不显著(66.50粒和70.95%),但显著高于保鲜膜和玻璃两种基质(P0.05);5日龄和6日龄雌虫对硫酸纸的产卵选择率分别为33.33%和33.08%,与蜡纸基质差异不显著(32.26%和31.82%),而7日龄时对硫酸纸基质的产卵选择率为32.46%,显著高于其他3种基质。表明基质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的产卵场所选择,且不同日龄雌虫之间选择性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优化梨小食心虫人工饲养技术方案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8.
转基因再生棉花嫁接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转基因再生棉花以往都采用带根移栽法 ,并要求再生棉株茁壮、根系发达。由于移栽棉花的缓苗期最少需要 1个半月 ,并且 ,许多再生棉苗的根系不发达或没有根系 ,因此 ,使转基因再生棉株的成活率成了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棉花方法中的一大难题 ,若采用嫁接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1 嫁接方法在土盆里先种植砧木棉花苗 ,待砧木苗真叶生长至 2~ 3叶时 ,去掉顶尖 ,留下展开的叶片 1~ 2叶 ,先用手术刀片在茎中间劈开 2 cm长的小口 ,再将转基因棉株去掉根部 ,在茎秆两边削尖 (长度1 .7cm~ 1 .8cm) ,贴在砧木苗上 ,再用粘合绳把嫁接口全部缠实 ,…  相似文献   
29.
通过6种种植密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12.0万株/hm~2)和高密化控措施对棉花群体进行株型对比试验,探索黄土高原棉区棉花再高产的最佳群体结构和株型模式。结果表明,密度由4.5万~6.0万株/hm~2(稀高大)增加到10.5万株/hm~2(密矮小),单位面积成铃数增加30.2%~38.5%,皮棉产量提高24.7%~33.5%。增产机制主要表现为10.5万~12.0万株/hm2比4.5万株/hm~2,在7叶期单位面积叶片数增加95.1%~127.6%,叶面积增大65.0%~93.8%;16叶期棉株下部光照强度平均高出99.1%~113.9%;单位面积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光合产量分别高出41.3%~79.2%、11.1%~33.3%;1、2节最佳铃位成铃率平均提高86.8%~106.7%;经济系数提高12.8%~17.4%。表明密矮小群体株型结构能够塑造一个大群体、小个体、短枝、小叶、高光效的群体株型,是适合黄土高原棉区棉花再高产的栽培模式和有效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30.
生态降解地膜覆盖棉花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种生态降解地膜为供试材料,以普通聚乙烯地膜作对照,在山西省运城市进行棉田覆膜对比试验,观察生态降解地膜覆盖棉田的适用性和降解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指标、棉花生育进程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降解地膜3号适合棉田使用,对土壤的理化指标和棉花的农艺性状无影响,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