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6篇
  23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根据地表水质标准(GB3838-2002),对长湖水质进行了评价,长湖水质富营养化,总磷超过地面Ⅴ类标准,溶解氧达到Ⅳ标准,长湖水质中氨氮、氰化物及总氨含量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笔者还分析了造成长湖水质污染的原因,并根据长湖的现状对长湖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2.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之称,湿地资源丰富,现有湿地面积156.33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5%,湖北省湿地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湿地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成就,并对湖北省湿地资源现状、湿地保护与恢复试验、湿地综合开发利用等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省湿地资源保护与研究的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3.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初建以来,为定量化反映出不同林分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以端坊溪小流域为试验点,针对鄂西三峡库区6种优良林分,从林地的小气候观测及影响森林小气候的主要林分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小气候效益研究。研究表明:1.森林对林内光照、地温、空气温度、湿度及林地水汽蒸发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2.林分因子中,影响森林小气候的主要是郁闭度,平均林分高及林冠层厚度等;3.林分结构不同,对小气候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84.
长江水患日趋严重 ,1 998年的长江洪水是 1 95 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洪水过后 ,我们对长江中游 (湖北段 )地区湿地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地区调查了 66科 1 68种植被。其中 ,木本树种共 5 1科 1 31种。重点调查了木本树种对水淹抗性强度的研究 ,这为指导长江中游 (湖北段 )湿地环境地区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该文针对芦花冲生态经济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结构,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对其进行农林结构、林种结构调整,并合理布局,解决了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86.
本文在分析了长江中游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根据护岸护堤林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防护功能和目标 ,将护岸护堤林林种体系划为 4个三级林种和 1 2个四级林种。根据护岸护堤林的适宜性树种和灌草的选择指标 ,采用模糊相似选择法 ,应用微机进行统计分析 ,选出2 8种乔木、1 7种灌木和 6种草本。通过对护岸护堤林结构配置模式的综合效益和功能的评价 ,提出建设护岸护堤林带应采用多树种、多带型和林农复合型等 ,为长江中游护岸护堤林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优先流对渗流和地表径流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优先流对渗流和地表径流的影响,以长江三峡地区曲溪小流域作为试验用地,选择适当的土壤剖面作为观测剖面。采用自记流量计测量了优先流、渗流和降雨过程。在小流域出口处设置90°薄壁三角堰和水位计记录了地表径流过程,分析了优先流和渗流、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等降雨条件下,优先流晚于渗流出现,早于渗流停止。优先流流量在剖面渗流总量中的比例可达2.40%~48.72%。优先流水分通量最大可达剖面渗流水分通量的17200倍,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土壤水分运动通量。在同场降雨中,优先流的介入使得渗流流量峰值出现时间提前。优先流的出现导致地表径流峰值出现时间延迟,洪水历时过程延长。前期影响雨量及产流次雨量较小时,优先流与地表径流之间相互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8.
三峡库区3种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通过对三峡库区3种森林类型(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林下枯落物储量调查分析及其持水特性试验,得到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栓皮栎纯林林下枯落物储量最大(10.7t/hm^2),其后依次为松栎混交林(10.1t/hm^2)、马尾松纯林(5.8t/hm^2)。松栎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其风干重的310.4%,栓皮栎纯林为286.5%,马尾松纯林为221.1%。松栎混交林林下枯落物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其风干重的252.7%,栓皮栎纯林为249.2%,马尾松纯林为201.5%。经分析拟合,得到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关系式为S=kt^n。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同为中龄林条件下,三峡库区针阔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大于阔叶树纯林或针叶树纯林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  相似文献   
89.
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管流与渗流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优先流形式运动的土壤水分运动过程不遵从达西定律,管流是优先流的一种形式。为研究管流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选择了一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次生马尾松林地作为试验场地。采用双环渗透筒法分层测了不同层次土壤的水分渗透特性,用自记流量计测定了管流过程和土壤渗流过程,同时进行了降雨过程的观测。对数场降雨、管流及渗流过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土壤水分入渗性能较好,在所划分的7层土壤水分渗透过程中,地表层0-10cm的土层水分渗透性最差,可能是由于地表层的黏粒含量较高,土壤质地较细所至,不透水层距地表深度约为150~200cm.坡面渗流主要产生于该深度之上。在降雨初期,渗流以非饱和流的形式流动,土壤大孔隙通道内无法形成快速连续的水流,因此不能产生管流。随降雨历时延长,土壤水分含量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开始有管流产生,因此,相对于坡面渗流,管流总是于其后产生。可以推断管流的产生需要有更高的土壤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