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1.
12.
13.
为了解邓恩桉的木材性质,本研究采用排水法和《GB/T 1930-2009》方法测定邓恩桉的生材含水率、年轮宽度以及木材密度。结果表明:全树生材含水率、年轮宽度、生材密度和基本密度均值分别为114.61%、4.73 mm、1.164 g·cm-3、0.522 g·cm-3。随着树高的增加,年轮宽度、木材密度呈-大-小-大‖趋势,生材含水率呈-小-大-小‖趋势;由髓心向外,木材密度逐渐减小,生材含水率逐渐增大,年轮宽度先增加后减小。4个材性指标在树干径向不同位置间差异极显著,在不同树高间差异不显著(除年轮宽度外)。基本密度与3个材性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揭示大花序桉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花序桉群体资源的保存和育种潜力的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利用14个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大花序桉4个主要分布地区进行变异检测,分析位点多态性和群体多样性,计算地区间的分化系数和遗传相似性以及地区间和地区内的分子方差分量,基于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14个SSR标记共检测到249个等位片段,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18个等位片段。基于所有标记,大花序桉各地区的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1.785 4,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510 0,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788 2,表明遗传多样性较高。地区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71 6,分子方差分析(AMOVA)中群体间方差分量仅为6.8%,表明遗传分化水平中等、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非加权分组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大花序桉4个主要分布地区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大类。 结论 种质资源保存要优先考虑多样性较高的地区。大花序桉遗传多样性较高,进一步选育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17.
以桉树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dNTP浓度、Mg2+浓度及退火温度对桉树随机引物PCR反应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体系为:20μL的PCR反应体积中,10×Buffer2.0μL,Mg2+(25 mmol/L)1.28μL,dNTP(10 mmol/L)0.4μL,Primer(10μmol/L)2.0μL,Taq(5 U/μL)0.2μL,DNA2.0μL;最优扩增程序:94℃预变性2 min,然后进行35个循环(94℃变性30 s,36℃退火30 s,72℃延伸2 min),最后72℃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18.
19.
20.
研究羽叶决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代木栽培鸡腿菇(Coprinus ovatus)对其绝对生物学效率、基物失重、呼吸消耗及木质纤维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羽叶决明牧草替代60%木屑(A60)栽培鸡腿菇的绝对生物学效率最高,均为10.77%.覆土前和采收后的基物失重和呼吸消耗都以A0(CK)为最高,分别为11.47%、11.47%和31.75%、25.55%,其木质素转化率也最高,为79.21%;纤维素转化率以A100(羽叶决明牧草替代100%木屑)为最高,达50.93%;半纤维素转化率以A40(羽叶决明牧草替代40%木屑)为最高,为49.7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绝对生物学效率和半纤维素转化率与替代比例呈抛物线相关,而基物失重、呼吸消耗及木质素、纤维素转化率与替代比例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