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篇
  30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开展了广西野生惠兰无菌播种及繁育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浸泡种子、低温预处理及低盐培养基可使惠兰种子提早萌发并提高萌发数,最佳基本培养基为Kyoto培养基;适宜的激素组合可促进原球茎(根状茎)增殖,最佳组合为2 mg/L BA+1 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4.3倍;在培养基中加入水果汁特别是椰子汁可明显提高壮苗和生根效果,发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5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从国内外引种的46份睡莲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中的原生种及原生变种构建DNA指纹图谱,旨在阐明其亲缘关系基础上,为睡莲分类鉴定、杂交育种、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及图位克隆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在46份睡莲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81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8.1条,多态性条带281条,多态性比例为10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97,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5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1.4139,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51~0.98之间,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建立了聚类树状图,揭示了46份睡莲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并在相似系数水平为0.68时,可将所有供试材料聚为6类。对总计24个睡莲原生种及原生变种构建了DNA指纹图谱,依据图谱差异可鉴定不同的睡莲种质。  相似文献   
253.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中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表层(0~20cm)土壤pH值、有机质、全N、速效K、交换性Ca和Mg、有效P、B、Mo、Cu、Fe、Zn和易还原M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它两森林土壤;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Ca除外)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即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指标的累积呈现出持续增加(有机质、交换性Mg、有效B、Mo、Cu、Fe和易还原Mn)、持续递减(交换性Ca)、先增加再减少(有效P)和先减少再增加(pH值、总N和有效Zn)的4种变化形式;土壤养分元素的相关对对数以马尾松林最多。植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累积效应显著,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是土壤养分不断积累的过程,土壤有效养分元素来源也趋多元化。  相似文献   
254.
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及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通过7年的生物有机肥试验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使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长发展态势,促进干物质的积累;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15000kg/hm^2的处理有机质含量上升的最快,从1996年的1.26%升高到2001年的1.96%。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持续稳定的提高作物产量。施用生物有机肥15000kg/hm^2的处理冬小麦年平均产量比常规施肥和对照分别增产1808.14kg/hm^2和3652.39kg/hm^2;夏玉米产量分别增产2668kg/hm^2和5062kg/hm^2。  相似文献   
255.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张辉  李维炯  倪永珍 《土壤通报》2006,37(2):273-277
进行了化肥、传统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⑴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比其它处理高11.73%~105.80%,差异极显著。⑵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降低土壤pH值和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⑶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与不施肥处理比较,土壤细菌增加了165.38%,真菌增加了189.47%,放线菌增加了48.72%,总量增加了104.07%,其增加量高于其它处理。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也都有明显提高,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和速效养分的释放。⑷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56.
长期施用EM生物有机肥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施用不同肥料处理十年后,通过小区对比试验,分析EM生物有机肥、普通堆肥、化肥、不施肥对小麦生产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EM生物有机肥比普通堆肥增产8.4%~8.9%,比化肥增产17.2%~32.4%。分析产量差异的原因,得到:EM生物有机肥土壤的有效氮、磷、钾含量显著提高,充足的肥料供给使植株的N、P、K含量增加,机体的功能得到改善,小麦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光合作用的增强促使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孕穗期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其他处理高1.5%~194.2%。前期良好的干物质积累和灌浆期的光合能力强,为灌浆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其他处理相比小麦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提高6.6%~16.4%。此外,在品质方面,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提高4.9%~19.9%。综合来看,长期施用EM生物有机肥不但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还能有效地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257.
孙浩  卢家顶  史莹华  王成章 《草业科学》2022,(11):2453-2465
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口粮供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饲料粮的重要补充。2021年局部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玉米(Zea mays)大面积减产以及饲草收贮不足等问题,全株小麦青贮成为受灾地区春季反刍动物饲料的有效补充。本研究通过归纳演绎法对全株小麦青贮的应用现状、营养特性、饲喂价值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生产主要以籽实收获为主,全株小麦青贮的应用并不广泛,仅在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紧张的地区,通过全株小麦青贮加工调制来补充奶牛、肉牛、肉羊及生猪等牲畜饲草的不足。且与常规饲料作物相比,全株小麦青贮存在生物学产量低、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差、反刍动物饲喂效果不良以及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并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我国饲料资源匮乏的南方地区,可以利用冬闲田进行全株小麦青贮生产,用以缓解当地饲草不足等问题。本研究结合当前“小麦青贮事件”引发的人畜争粮问题,从政府、社会和企业3个层面进行分析,为饲草产业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58.
热泵技术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源热泵对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进行控温,提供养殖车间冬季所需的热负荷,使水体维持在养殖鱼类适宜的温度,可大大提高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经济效益显著,节能潜力巨大。文章概述了热泵技术及其优越性,并以宁德市蕉城区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车间为例,介绍了其循环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流程,并从经济性和环保性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水源热泵技术在海水养殖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9.
以山药品种桂淮2号为材料,在块茎膨大初期进行氯吡脲和多效唑不同浓度组合配施,研究氯吡脲和多效唑对山药块茎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吡脲和多效唑不同浓度组合配施提高了与山药块茎淀粉合成相关的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可溶性淀粉分支酶的活性,进而提高了山药块茎淀粉的含量;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均为先升高后下降,与山药块茎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氯吡脲和多效唑不同浓度组合配施对山药块茎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而氯吡脲的影响大于多效唑.最适处理浓度组合为氯吡脲30~34 mg/kg、多效唑610~630 mg/kg.  相似文献   
260.
恩施州是湖北省相对干旱较为突出的地区,季节性气候干旱与土壤结构性干旱是我州干旱的主要特征,为有效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我州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一系列节水抗旱措施与成效进行了总结,以供相似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