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林业   312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292篇
  202篇
综合类   1604篇
农作物   194篇
水产渔业   117篇
畜牧兽医   885篇
园艺   223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基于瓦楞纸板受冲击压缩变形的特征,提出-表征其非线性冲击力-变形模型,结合其跌落冲击试验结果表征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富士"苹果-瓦楞纸板缓冲跌落动力学模型方程,进行不同高度下的苹果缓冲跌落冲击响应的理论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结果吻合性好,所提出苹果-瓦楞纸板缓冲跌落冲击模型能合理地表征苹果缓冲跌落冲击动力学特征,瓦楞纸板能显著降低苹果跌落的冲击加速度.研究结果为果品缓冲包装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2.
233.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和生理生态指标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河北省30多年来不同年代广泛种植、有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析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生理生态指标,研究了冬小麦品种更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更替,冬小麦产量水平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上粒数的增加对产量提高起主要作用;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不同年代间没有显著变化,对产量提高所做的贡献并不明显;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收获指数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株高的降低;20世纪90年代以后,冬小麦地上部分生物学产量没有随株高的降低而减少;品种更新对蜡质含量、SPAD值、叶水势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比叶重和灰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灰分含量与产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4.
黄土斜坡优先流促滑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斜坡中因节理、裂隙、孔洞等优势通道的存在而发育的优先流所产生的促滑效应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引起学者重视优先流理论在斜坡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为准确开展滑坡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优先流的定义与类型出发,分析了优先流的众多影响因素,重点综述和评价了优先流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斜坡优先流探测技术以及稳定性评价模型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黄土斜坡优先流促滑致灾的4个发展阶段,并以典型滑坡作为实证,最后分析了优先流促滑作用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黄土斜坡优势渗流通道中普遍发育的优先流是有限降雨影响深度条件下斜坡失稳的合理解释,然而,优先流在滑坡致灾规律理论及应用上仍需更多实践检验。[结论]斜坡优先流是斜坡水文学、非饱和土力学、地质灾害学等相关学科方面一项重要的理论,多年来已取得不少成果,今后还需继续深入开展黄土斜坡优先流促滑效应研究,加强多学科交叉和新技术应用,来提高地质灾害科学预测与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35.
淮北平原土壤高光谱特征及有机质含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龙妹  张平  卢宏亮  刘斌寅  赵明松 《土壤》2019,51(2):374-380
以安徽省淮北平原的蒙城县为研究区,采集131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采用Cary 5000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光谱反射率,分析该地区典型土壤类型的光谱特征,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土壤有机质光谱预测模型。首先比较不同光谱变换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光谱预测建模的影响;其次根据光谱相似性对土壤样品进行分类,比较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光谱分类的有机质光谱预测精度。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不同土壤类型光谱曲线在整体波段范围内趋势基本一致;有机质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越低,曲线特征差异明显,可能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②土壤光谱反射率经倒数的对数处理后,有机质光谱建模的决定系数和相对分析误差均有所提高,均方根误差降低,模型预测效果较优;③按照光谱相似性分类后建立的有机质光谱预测模型,比按土壤类型建立的光谱预测模型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36.
低高径比气体环流生化反应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研究低高径比气体环流生化反应器的目的和方法,采用在反应器内设置特别设计的喷嘴和挡板来提高混合和传质性能,从而反应器的高径比降低到3左右,用气含率、混合和传质特性等性能参数和相同尺寸的机械搅拌反应器进行对比试验,其性能相当。为进一步考察其实用性,设计和生产出250L气体环流反应器,对复合酶进行发酵培养试验。  相似文献   
237.
圆弧形弹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设计及捡膜性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6,他引:11  
介绍了一种圆弧形弹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对该机构的捡膜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通过分析建立了机构的运动模型及残膜相对弹齿运动的微分方程。试验证明机构设计合理,捡膜能力强。在配有起膜铲及膜田表土较干燥条件下,残膜回收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38.
贺兰山西麓绿洲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贺兰山西麓腰坝绿洲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为当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农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当地选取21个试验点进行野外双环入渗试验,利用不同入渗公式对实测结果进行拟合,并通过多元分析及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结果]Horton公式的拟合结果相关系数高达0.963,相对误差与均方根误差分别仅为4.09%与0.046 mm/min,拟合精度要优于Philip公式与Kostiakov公式,且模型参数具有较好的物理意义。土壤质地对入渗过程有显著性影响,土壤中含砂量越高,入渗速率越大,达到稳定所需时间越短,而土壤容重与初始含水率则分别对累积入渗量及初始入渗率有一定影响。稳定入渗率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12倍,变异系数高达0.677,且由东北向西南呈现递减的趋势。[结论]Horton公式适用于描述腰坝绿洲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土壤性质差异对入渗过程有较大影响,同时在空间上入渗率也存在较强变异性。  相似文献   
239.
谷豆覆膜条带种植技术及其光合水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谷豆条带种植技术、谷子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大豆膜际条播栽培技术的进一步集成, 形成一套新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发挥了3种技术的优势, 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热资源, 明显改善谷子和大豆的光合、呼吸及水分交换环境.谷子光合速率(Pn)分别比普通条带谷子和单作谷子提高19.2%、32.4%, 气孔导度(Cleaf)分别提高6.3%、42.2%, 蒸腾速率(E)与单作谷子相近; 大豆光合速率分别比普通条带大豆和单作大豆提高5.6%、56.1%, 蒸腾速率分别提高3.1%、46.1%, 气孔导度分别提高31.3%、148.9%; 谷子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比普通条带谷子和单作谷子提高32.3%和31.9%, 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普通条带大豆和单作大豆提高2.6%和7.0%.模式总产量显著高于单作大豆, 与单作谷子相近, 比普通谷豆条带种植模式高17.7%; 总效益比单作谷子增加1 413.75元·hm-2, 比单作大豆和普通谷豆条带种植模式分别增加2 242.5元·hm-2、1 542.0元·hm-2.模式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240.
美国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频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美国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频次分析揭示转基因作物研发的概貌和规律.采用EXCEL数据透视表与数据透视图软件,对美国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数据库和世界经济合作组织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数据库近20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至2008年9月止,美国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累计达13782次,涉及158种作物,10大类性状和98家公司或研究机构.1987-2008年间,审批的田间试验次数先呈直线上升,其后稳定在每年1000次左右.试验物种以玉米、大豆、棉花为主,分别占45.8%、9.7%和6.4%.涉及的主要性状有抗除草剂、抗虫和品质性状.62.7%的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由孟山都和国际先锋等五家私人公司完成.分析认为,只有经济价值高、安全性好、技术成熟、消费者容易接受的转基因作物才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议我国加强非粮食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