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河三角洲植被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对湿地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油田开发、人类活动增多以及环境变化,滨海湿地发生了局部退化.为了探讨湿地退化的机制,在该地区选择典型湿地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基本是由白茅→柽柳→碱蓬→到光板地进行演替的.在湿地演替过程中.光板地、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白茅群落相比,分别降低了81.0%,67.4%,59.5%,全氮含量则分别降低了61.1%,59.6%,41.2%,速效P含量分别降低了19.5%,7.9%和4.7%.同样,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酶活性从白茅群落→光板地,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逐渐降低,盐分含量则逐渐提高.这说明植被的演变与湿地退化几乎是同步响应的.土壤盐碱化,加快了植物群落的退化演替,植物的退化又反作用于土壤,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向着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转化,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土壤水盐运动是盐渍土演变过程的核心,也是影响湿地植被演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宜兴段生态公益林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太湖流域宜兴段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现状和水污染治理的需求,讨论了在太湖流域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原则,提出了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改造应当注重培育水源涵养林,尤其是混交林、复层林,从而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与观赏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太湖湖滨防护林建设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在江苏宜兴市进行了环太湖防护林营建试验,分析了防护林建设前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及有效钾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通过防护林建设能有效降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农田土壤相比,防护林土壤的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降低率分别为29.06%和26.33%,全氮、全磷和有效磷的降低率均超过30%。同时,防护林能够实现减源增汇的效果,通过减源和增汇合计,2009年10月—2011年5月,生态恢复区土壤的纯氮和纯磷负荷减少分别约46.30~69.54 g/m2和3.78~7.30 g/m2。可见,在太湖湖滨营建防护林能够起到治理面源污染、改善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壤Cu~(2+)和Cd~(2+)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阐明重金属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方法]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农田、草地和林地不同类型土壤对Cu2+和Cd2+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差异。[结果]农田、草地和林地土壤对Cu2+的最大缓冲容量分别为833.332、71.43和500,对Cd2+的最大缓冲容量分别为75、12.5和21.43。对Cu2+的解吸率分别为8.25%、7.11%和5.06%,对Cd2+的解吸率分别为13.34%、13.66%和13.16%。[结论]土壤对Cu2+和Cd2+的吸附量随平衡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农田土壤的饱和吸附量、吸附作用力、最大缓冲容量和吸附速率最大,但解吸率各类型土壤间差异不大;Cu2+比Cd2+更容易被土壤吸附,这与其本身化学性质有关;农田土壤吸附Cu2+和Cd2+能力比草地和林地土壤强,这与农田土壤的pH值、有机质、CEC和黏粒含量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对城市森林的营建、管理以及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行都十分重要.选取土壤容重、质地、pH值、有机质、速效钾和纤维素酶活性6个指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南京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森林土壤综合肥力系数(Q)变幅为0.85~1.51,平均为1.19±0.17;其中,肥力属于"中"一级(1.0≤Q<1.5)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90.91%;城郊天然林和林、灌、草混交林土壤肥力系数较高,而道路绿化带和草坪覆盖较低.表明南京城市森林土壤肥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要加强土壤肥力质量改良;草坪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改良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6.
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筛选——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质量指标的筛选是科学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的前提.本文以城市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肥力指标的筛选方法.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森林土壤样品(0 ~ 20 cm),分析了24个土壤质量指标.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体积质量(容重)、黏粒含量、分散系数、可蚀性因子K值、水稳性指数、pH值、有机质、速效钾和纤维素酶活性,共9个指标作为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太湖湖区气候和水文特征,结合芦苇的生理生态特征,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太湖岸带芦苇滩涂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由围堰消浪技术、堆土工程技术、护泥技术和芦苇种植技术组成。应用该技术体系成功修复太湖西岸沙塘港至欧渎港段芦苇滩涂20 hm2,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古树名木多为珍贵、珍稀和濒危植物,足霞要的物种资源。做好占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对于科学知识普及,环保意识加强,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室内盆栽法,研究了铜胁迫退化土壤对其适生植物的选择过程和驱动力,以及适生植物对铜胁迫退化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显示,铜元素是铜富集退化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在铜元素的胁迫下,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和葛藤(Pueraria lobata)将成为这类退化土壤的适生优势植物,楸树(Catalpa bungei)、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梓树(Catalpa ovata G.Don)的生长受到抑制,呈局部散生,而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将被逐步淘汰;适生植物生长初期对铜胁迫退化土壤的pH值无明显改良作用,对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能解析土壤固定态磷和钾并较快地吸收磷和钾元素,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脱氢酶活性的提高,有效降低土壤中铜元素含量。植物与土壤的耦合响应表现出高度不对称性,即土壤往往通过自身某一极端因子就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而植物对土壤多因子可同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自然演化模式、林业治理模式和农业治理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壤单质量指数(Soil single quality index, SSQI)和土壤综合质量指数(Soil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dex,SCQI)法,研究了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根据土壤单质量指数,研究区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度和含盐量总体属于优、良级水平, pH、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属于中级水平;而质地、有机质、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属于中、差级水平。农业和林业治理模式能有效地优化滨海盐碱地土壤的含盐量、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指数。根据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研究区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平均为1.2?0.1(中级水平),土壤质量一般,不利于植物生长。其中农业治理模式的土壤综合质量指数为1.24?0.11,林业治理模式为1.2?0.1,自然演化模式为1.14?0.09。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显示不同处理模式的土壤质量有一定的差异,这一差异的稳定性较高,但未达统计分析的显著性水平。人为干扰如农业和林业治理模式是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在短期内产生时空变异的主要诱因,加速了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