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析了玉米精量播种造成缺苗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该项技术在桦甸市的顺利普及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牛流行热的综合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流行热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由于临床症状与感冒相似,民间兽医称之为“牛流感”,又因四肢僵硬,走路跛行,当地群众称“撮腿瘟”或“软脚病”。该病发病率高虽然死亡率低,但因大群发病,应引起养殖户和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防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缓释尿素对绵羊瘤胃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 5只 10月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 ,按 5× 5拉丁方试验设计 ,研究了 5种不同处理的日粮对绵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通过对瘤胃液pH值、氨态氮、尿素氮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以尿素部分替代混合日粮中的豆粕作为蛋白源 ,瘤胃液pH值、氨态氮等生理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经包被处理的缓释尿素 ,食后 0 .5h时瘤胃中氨态氮的释放速度低于直接添加尿素组 ;以聚乙烯醇 (PVA)包被的尿素 ,食后 0 .5h时瘤胃液尿素氮浓度高于其它处理组。从而初步证明尿素经包被处理可在某种程度上减缓释氨速度  相似文献   
34.
猪栏复杂环境对断奶仔猪啃咬行为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猪栏内添加异物对断奶仔猪啃咬行为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分 3个组 :T1,对照组 (单调环境 ) ;T2 ,悬挂异物组 (在猪栏的一定高度上悬挂三角皮带 ) ;T3 ,地面异物组 (在猪栏内添加树枝 )。每个试验组包括长白和大白两个品种各两窝仔猪 ,共 72头仔猪。试验使用摄象机 ,采取即时性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每日的采食量和仔猪试验前后的体重以计算日增重和饲料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在猪栏内放置异物增加环境复杂性 ,显著影响断奶仔猪的各种行为反应。添加异物不仅使仔猪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异物进行探求和啃咬 ,还显著减少咬尾行为、咬耳行为、咬蹄行为和啃栏等。在猪栏内添加异物有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  相似文献   
35.
刘洪贵  王超  包军 《中国畜牧杂志》2013,49(8):56-60,67
在评估户外饲养的母猪福利时,除了好的饲养管理水平和好的圈舍条件外,还需要母猪有很好的母性能力、抗应激能力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繁殖性能。本试验对杂交的大民母猪(大白猪×民猪,n=21)和长民母猪(长白猪×民猪,n=21)分娩后72 h、产后第2、3、4周每周任意两天的上午07:00-09:00和下午13:00-15:00的姿势(侧卧、俯卧、站立和犬坐)和哺乳行为(哺乳频率和哺乳时长)进行录像观察;对产前7天、分娩时和产后第7天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红结合蛋白(HP)、IFN-γ、IL10和五羟色胺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两种母猪在姿势和哺乳行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都表现出有利于仔猪存活的姿势时间分配及哺乳行为;两种母猪血清中五羟色胺浓度在分娩前7 d、分娩时和分娩后7 d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IL10、C-反应蛋白(CRP)和血红结合蛋白(HP)浓度在分娩时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为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母猪都遗传了东北民猪很好的母性特征;生理指标表明两种不同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处于应激状态,但没有出现明显的疾病和损伤状况。结合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不同初产母猪对中国东北部夏季的户外环境(热应激、降雨等)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也表明了与地方品种杂交出的母猪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户外母猪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36.
蛋鸡喜好在栖架上休息,在鸡笼中提供栖架可以改善蛋鸡的行为和生理状况。试验选择390只18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分为个体组、4只群体组和8只群体组依次放入同时装有3种材质(铁质、木质和塑质)栖架的测试笼中进行测试,于测试日当日8∶00~10∶00,14∶00~16∶00,19∶00~21∶00和23∶30~0∶30使用摄像机记录各测试笼中的蛋鸡行为和栖架利用情况,系统地研究在不同群体(饲养密度)条件下,蛋鸡对栖架材质的喜好,以及不同条件下蛋鸡一般行为和栖架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群体(密度)效应对蛋鸡的一般行为影响显著(P<0.01),但栖架行为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段蛋鸡一般行为表现差异较大(P<0.001)。在夜间喜好试验中,不论个体组、4只群体组,还是8只群体组,对木质栖架的选择均显著高于铁质和塑质栖架(P<0.05)。个体组中,白天蛋鸡在铁质栖架上的转换次数高于其它两组(P<0.05)。在4只群体组中,白天木质栖架上的探究行为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8只群体组中,晚上塑质栖架上的修饰行为低于其它两组(P<0.05)。木质栖架的栖息时间稍高于其它两组。因此,木质栖架更受笼养蛋鸡喜好。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富集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影响,将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白n=60)、大杜民(大白×杜洛克×民猪n=60)和杜长民(杜洛克×长白×民猪n=60)育肥猪分别饲养在富集和贫瘠环境圈舍,测定其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结果表明,畜舍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富集环境中育肥猪屠宰后24 h肌肉p H(p H24)显著高于贫瘠环境(P0.05);与大杜民和杜长民相比,杜长大生长至100 kg时间短(P0.001),日增重和胴体眼肌面积较大(P0.05),胴体平均背膘厚较小(P0.05);大杜民和杜长民p H24显著高于杜长大(P0.05)、肉色亮度(L*)显著低于杜长大(P0.05)。富集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改善肉质。民猪杂交育肥猪生产性能稍差,胴体脂肪比例偏高,肉多汁性较好。  相似文献   
38.
本试验对60 头断奶仔猪进行6 周的持续观察,旨在探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咬尾等几种与仔猪啃咬有关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断奶仔猪的啃物行为随年龄增长显著下降,咬尾行为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而且强度逐渐加大,特别是当尾巴被同伴咬破以后频率及强度上升更快,雌性咬尾多于雄性。咬耳、咬蹄行为没有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9.
基于深度学习的密闭式猪舍内温湿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猪舍环境控制中传感器只能实现对当前环境状况的监测,无法对猪舍内环境变化趋势作出预判,不能提前对环境控制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控制效果滞后的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结合实际传感器监测的历史数据和猪舍外影响数据,建立了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预测模型,实现了精确的猪舍内温湿度变化预测。结果表明,猪舍内冬季和夏季温湿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温度最大误差1.9℃,平均误差为0.5℃;相对湿度最大误差为13.5%,平均误差为2.3%;温度和相对湿度预测的平均决定系数分别为0.821和0.645。本文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优性能,可为制定优化的猪舍内环境控制策略,解决环境控制效果滞后问题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在猪栏内添加不同物理特征异物和断尾处理,对断奶仔猪的啃咬行为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中选择35~40日龄大白猪及长白猪断奶仔猪各6窝,从每窝选出健康均匀仔猪6头,转群后放入一栏,公母各占一半。其中两个品种各有2窝在出生后进行了断尾。试验分三个处理组T1,断尾组;T2,异物组一,在猪栏内放置篮球;T3,异物组二,在猪栏栅栏近地面处拴系三角皮带。每个试验组包括两个品种各两窝仔猪。试验使用摄像机,采取即时性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每日的采食量和仔猪试验前后的体重以计算日增重和饲料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猪栏内放置异物增加仔猪对添加异物进行探求和啃咬的时间。异物在栏内的位置不同对断奶仔猪咬尾行为、咬耳行为、咬蹄行为和啃栏行为等行为的影响不同。断尾也可以避免咬尾行为的发生,且有利于日增重和饲料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