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9篇
  27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灌区水利信息自动化进行介绍,包括灌区各级水利调度中心、现地PLC控制系统、各类水情水文的采集、视频监控系统和无线及有线通信系统5方面内容,以期为灌区水利自动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农田开放体系中调控臭氧浓度装置平台(O3-FACE)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昊冶  刘钢  韩勇  朱建国  小林和彦 《土壤》2010,42(5):833-841
本研究研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稻麦轮作的O3-FACE平台系统。平台主要由O3供应系统、O3释放系统以及平台监控系统3大部分组成;FACE圈O3目标浓度设定值为高于对照圈O3浓度50%;系统根据风向、风速、FACE圈内中心点O3浓度值等因素控制布气。平台运行3年以来,85%以上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15%之内;90%以上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20%之内。FACE圈内O3浓度分布基本随风向由边向中心逐步降低,作物生长季内圈内O3浓度分布与控制中心点的O3浓度相比,变幅小于±10%。在低风速条件下(风速0.3 m/s),80%布气时间内,平台控制区域O3浓度波动在控制目标值的±20%之内。  相似文献   
63.
【目的】明确臭氧(O3)浓度升高对转Bt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农田开放式O3浓度升高(O3-FACE)研究平台,以Bt汕优63(Bt-SY63) 及汕优63(SY6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分别于处理26 d、47 d和75 d对其光合特性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随着O3处理时间的延长,Bt-SY63和SY63剑叶净光合速率(Pn)呈现下降趋势,与各自对照相比75 d时分别下降21.1%和15.1%(P<0.01),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Pn基本保持一致;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两品种非光化学猝灭、吸收光能用于PSⅡ天线色素耗散部分的变化则是处理高于对照;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呈下降趋势,Bt-SY63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后期处理高于对照,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的含量未显著减少。【结论】O3浓度升高使Bt-SY63的光合特性相关指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变幅大于SY63,说明Bt-SY63对O3的响应较SY63敏感,在O3胁迫下,Bt-SY63各性状指标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64.
斗鸡是我国古老而宝贵的家禽品种,但是,对斗鸡的开发利用并不多,以往只是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斗鸡优良的品种特性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本文作者从斗鸡的发展历史、品种特性、种质资源、饲养管理、生理生化、行为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这有利于大家全面认识斗鸡,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优良的资源。  相似文献   
65.
太湖水旱轮作条件下施用氮肥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和不同氮肥施用水平条件下,田间原位测定和模型计算了NO^-3淋溶污染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土壤溶液中,NO^-3-N含量几乎均低于饮用水标准,高于富营养化水南标准。麦季当地氮肥施用量减少31.8%,末显著降低作物产量,作物未利用氮减少50%左右,且具有经济效益;水稻季节减少氮肥施用量40.1%,虽然显著减少氮素淋溶和作物未利用氮,但减产8.5%,经济上略有损失。  相似文献   
66.
蒋倩  朱建国  朱春梧  刘钢  张继双  徐习 《土壤》2020,52(3):552-560
在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free-air CO_2 enrichment, FACE)条件下,研究了籼稻IIY084与粳稻WYJ23根际土壤矿质元素(Fe、Mn、Cu、Zn、Ca和Mg)有效态含量及其在水稻各组织中的吸收与分配,结合前期稻米矿质元素含量下降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其下降的机制。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水稻穗、茎、根和整株生物量,两个品种平均增加19.4%、9.3%、23.4%、16.0%;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除Ca吸收量增加外,水稻其他矿质元素总吸收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显著促进大部分矿质元素在穗中的吸收与分配,而降低其在茎中的分配比;在穗内有增加大部分矿质元素在壳梗中滞留的趋势,相应地减少其在糙米中的分配比。品种效应分析显示,IIY084的茎和整株生物量,以及穗中Fe、Mn、Cu,叶中Zn、Mg,茎中Cu的吸收量与分配百分数均显著高于WYJ23,而叶中Mn、茎中Fe和根中Cu、Zn则呈相反趋势。可见,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碳水化合物与矿质元素从植株营养器官到籽粒的不平衡转运以及在壳梗中的滞留可能是导致两水稻品种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农民问题,也是迫在眉睫,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快速致富奔小康,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培养和激发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怎样培养新型农民,使他们具有时代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这是我们农民科技培训中心最终的目标。创新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没有创新的教育科技理念,就没有新型的农村人才的诞生:  相似文献   
68.
高CO_2浓度条件下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作物生物量,从而使进入土壤的有机碳增加,这势必会影响土壤碳的稳定和积累。采取利用化学方法获得的具有不同化学稳定性的有机物,间接地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以后通过直接影响秸秆生物量和化学成分对土壤碳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处理:高CO2浓度处理使土壤经Na2S2O8化学氧化后的抗氧化部分,在LN、NN和HN水平下,分别增加16.4%、21.7%和降低3.8%;使土壤经硫酸水解后的第一组分分别降低2.2%,增加9.5%和7.5%,第二组分分别增加4.7%、17.6%和降低4.9%,第三组分分别增加7.3%,降低4.2%和2.6%。表明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稳定性有所增加,可能与高CO2浓度条件下向土壤输入的有机质量及化学组成有关,且受N水平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9.
冬小麦旺盛生长期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库的主要输出途径和大气CO2重要的源。利用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技术平台,采用LI6400红外气体分析仪(IRGA)-田间原位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小麦轮作制中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测定期间,CO2浓度升高均增强了土壤呼吸的排放速率和释放量,增幅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呼吸在孕穗-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土壤呼吸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随施氮量从112.5kg·hm^-2增加到2255kg·hm^-2,FACE处理的Q10值从2.98增大为3.26,但比相应的Ambient(对照浓度)处理的Q10值下降了6.3%和18.3%,显然CO2浓度升高降低了土壤呼吸对温度增加的敏感性。总之,大气CO2浓度升高将加快土壤向大气的CO2排放,将有助于评价未来高CO2浓度环境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寒地高产玉米的源库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群体条件下高产处理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均高于低产处理。高产玉米的光合势始终高于低产处理,而且花后光合势与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1)。花后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对经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10和0.028。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对经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38和0.374。高产处理玉米截获更多的光能,子粒光能利用率比低产处理平均提高37.6%。建立花后平均LAI和单位粒数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复相关系数R=0.9701),分析表明,在库或源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增源或增库均明显提高产量,随着库或源水平的逐渐提高,增源或增库的增产效果逐渐降低,当库或源水平较高时,提高源或库水平均导致产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