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0篇
  23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混和10%的盐酸和95%的甲醇溶液,然后浸入富士(套袋和不套袋)和红元帅成熟果的果皮。将果皮浸出液配成100%、50%、25%、125%、5%的浓度,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其吸收光谱的波长和光谱吸收率。采用TLC层析法分析富士果皮中的色素成份。富士和红元帅果皮的浸出液浓度为125%~25%时,其光谱吸收率随果皮颜色和浸出液浓度增加而增大。富士果皮中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层析过程中以纤维素为载体较硅胶色带形成的时间短,分离程度大;喷洒铵化钼后,富士果皮的色带不变色和变色,说明套袋果实果皮中的红色素为芍药配质(Pe onidin),而不套袋富士果皮中的红色素主要为花青素、花葵素和花翠素。  相似文献   
102.
混和1.0%的盐到和95%的甲醇溶液,然后浸入富士(套袋和不套袋)和红元帅成熟果的果皮。将果皮浸出液配成100%,50%,25%,12.5%,5%的浓度,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其吸收光谱的波长和光谱吸收率,采用TLC层析法分析富士果皮中的色素成份,富士和红元帅果中的色素成份。富士和红元帅果皮的浸出液浓度为12.5%~25%时,其光谱吸收率随果皮颜色和浸出液浓度增加而增大,富士果皮中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北方常见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特性,为植被建设提供参考,选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黄毛头(Kalidium cuspidatum)、红砂(Reaumuria soongca)、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7种沙旱生植物,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在温室大棚进行容器育苗观测。结果表明,沙米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黄毛头较小,两者相差1.1倍。黄毛头发芽率最低,与罗布麻、沙米相比减少了10.93%和11.76%。盐爪爪幼苗干重和鲜重显著大于其余沙生植物。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容器幼苗株高、冠幅、胚轴长、主根和侧根生长速率相对较大,黄毛头较小。大叶白麻苗高生长速率较白刺、罗布麻、红砂、盐爪爪和黄毛头分别增加了233.33%、53.84%、94.17%、104.18%和66.67%。沙米发芽过程较其他植物快,而大叶白麻的幼苗生长量最大,生长于流沙和盐渍环境的植物分别以快速发芽和加速生长适应严酷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4.
土壤粒径分布是研究其沙化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通过研究沙障方格内不同方位砂粒粒径特征对其微地貌蚀积状况进行分析,确定粒度特征对地貌形态的指示作用,为选取适宜沙障类型提供技术保障。在腾格里沙漠西缘流动沙丘布设的植物纤维网和土工编织袋沙障内不同区域取样并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砂粒径,对比分析障内与障间不同区域沙物质粒配组成、粒配曲线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土工编织袋沙障内截留砂粒作用强于纤维网沙障,即前者阻沙效果更优于后者。2种沙障内部方格砂粒含量在西方位比其余方位多18%~23%,表明在西方位为弱风蚀或强堆积。土工编织袋沙障方格中东和南方位砂粒含量比其余方位少8%~26%,即东方和南方位为风蚀区。土工编织袋沙障中部砂粒含量沿主风向逐渐提高,表示沙障内砂粒沉积增多;而纤维网沙障方格中变化不明显。在纤维网沙障区砂粒组分沿主风向逐渐减少,粒度组分与自然沙丘状态差异不显著(P<0.05),指示其沙障阻沙作用较弱。土工编织袋沙障砂粒组分集中在中南部,且跃移质组分分选性中部相比南北部较差,表明其砂粒组分在沙障内主风向下风区沉积较多。处于中线两侧纤维网沙障西侧比土工编织袋沙障东侧细砂和中砂含量高24%以上,而粗砂和极粗砂含量低近43%。  相似文献   
105.
民勤荒漠植被退化演替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的典型荒漠化地区。为了研究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的退化特征,该文通过样方调查和查阅地方史志、文献资料的方法研究了民勤荒漠植被退化的阶段。研究结果认为,民勤自西汉以来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植被退化经历了3个阶段:在大面积湖泊、河流背景上是沼泽植被,在干涸湖泊、河床背景上的是盐生草甸植被,在沙质荒漠背景上的是荒漠植被。现阶段存在着荒漠植被退化演替和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2种退化过程。目前的植被正处在进一步退化过程中,植物种类和面积减少,大面积枯梢、死亡,优势种的优势度增大。现阶段决定荒漠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是大气降水,植被盖度和密度随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影响植被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上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草场严重超载和造林密度过大等。  相似文献   
106.
美国华盛顿州苹果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虎俊 《世界农业》2000,(12):24-26
华盛顿州是美国苹果主产区,是世界闻名的新红星苹果 (蛇果 )出口基地。该州现有苹果总面积近 7万 hm2。其中元帅系品种为 4 5hm2,占 64%,其次为金冠、澳洲青苹果、勃瑞本。近年,元帅系品种比例减少,而勃瑞本、富士、嘎拉品种增加较多。 一、华盛顿州苹果栽培历史   1苹果种植 1825年,在太平洋西北部, John Mcloughlin博士种下了第一粒苹果种子, 1859年, Clark先生建成了华盛顿州的第一个苹果苗圃, 1861年,华盛顿州出现了第一个果园,其园中果树就有苹果。至 1917年,华盛顿州的苹果树超过了 100万株,第一次超过了纽约 …  相似文献   
107.
电导法测定甘肃临泽小泉子地区土壤含盐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振荡时间、水土比、离子类型和含盐量4个方面,分析电导法测定小泉子地区硫酸盐渍土壤的全盐量与土壤浸出液电导率的相关性和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水土比5:1,土样振荡时间为3、30、60min,浸出液的电导率之间差异不显著;水土比1:1和5:1时,电导率与全盐量间相关性显著,根据本地区土壤特性,用水土比5:1为宜,当全盐量〈140g/kg时,用电导法测定本地区全盐量,建议一般选方程Y=2.968Z  相似文献   
108.
人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是石羊河下游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人工固沙林,具有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增加碳汇等生态功能。近年来,人工梭梭林的普遍退化严重威胁着民勤绿洲的生态安全。因此,及时摸清人工梭梭林的健康状况,对人工固沙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文献及咨询专家(调查问卷),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的人工梭梭林健康评价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基于野外调查数据,运用生态健康综合指数(HI),对人工梭梭林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指数值在0.50~0.67之间,均值为0.617。造成人工梭梭林处于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群落结构不合理及生境因子的影响等,建议采取间伐、平茬以及围封等抚育管护措施来提高人工梭梭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9.
通过2种非均匀结构林带对风速效应比较,探索低覆盖度的防护林结构模式,为干旱区防风固沙林建植提供参考。在风洞内布设覆盖度25%和30%的前密后疏结构的仿真防护林带,测定在6 m/s和10 m/s风速的林带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分析风场变化模式。结果表明,覆盖度30%林带与25%的防风效能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覆盖度林前与林后的风速降低率差异显著(P<0.05)。覆盖度25%的防护林带对6 m/s风速降低率>10 m/s的分别有88.32%和80.52%的观测点的风速降低;有2个较为明显的减速区,林带前2倍树高,第1个林带的第1行与第2行之间区域,即距第1行之后1~2H范围的风速降低最大。相同风速下,覆盖度25%的风速减速区较30%的面积大。覆盖度25%的林带降低风速率最大为83.38%,是覆盖度30%的风速降低率的1.11倍,25%覆盖度的前密后疏林带降低风速明显。适宜林带结构可提高低覆盖防护林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