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7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1篇 |
农学 | 28篇 |
基础科学 | 23篇 |
31篇 | |
综合类 | 177篇 |
农作物 | 18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107篇 |
园艺 | 25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氮肥用量下冬小麦土壤剖面累积硝态氮及其与氮素表观盈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在陕西关中地区户县、周至两县连续2年的20余个3414肥料田间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冬小麦收获后土壤2 m剖面硝态氮的分布、累积及其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其向土壤下层淋溶的程度也越严重;当施氮量为180~240 kg/hm2时,一些试验点的土壤氮素已经表现出盈余;当施氮量达到270~360 kg/hm2,所有试验点土壤氮素均明显盈余。不同施氮量时土壤表观氮素平衡值(施氮量与氮素携出量的差值)与土壤02 m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表观氮素平衡和盈亏决定了土壤剖面硝酸盐的累积状况;土壤氮素表观盈余值每增加100 kg/hm2,02 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约62.5 kg/hm2。 相似文献
42.
43.
44.
针对草莓柔嫩易受机械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减损方法,即将成堆新鲜草莓置于水中辅助机械加工作业而避免损伤的方法,并对草莓物理参数和压缩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得到不同质量的中型果草莓尺寸差异性不大,其中大规格草莓形状较中小规格草莓更接近球形。压缩试验表明:成堆草莓置于水中,水面以下第2层可能受到的最大挤压力0.26N;当草莓变形量在允许范围内即小于1mm范围内变形时,所需压缩负荷远远大于0.26N,故草莓置于水中可有效防止机械作业时的挤压损伤;在变形量为1mm时,草莓刚度总体偏小,均小于0.2 N/m。研究结果可为草莓深加工机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正>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或法定的其他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的施行,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各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的设定与实施,保障与监督行政机关有效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法亦属行政法规的范畴,它的颁布实施,对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工农业的稳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行行政处罚是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也是水土 相似文献
46.
采用外源法及内源法对牛白血病病毒反转录酶(BLV-RT)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纯化的BLV-RT对病毒RNA和细胞RNA没有模板特异性;对细胞DNA和poly(dA)。oligo(dT)12-18仅有较低的亲和性;以poly(A)。oligo(dT)_(12-18)为模板引物时酶活性最高。BLV-RT对热不稳定;酶作用的最适pH为8.3;在内源性反应中。Mn~( )和Mg~( )对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K 及放线菌素D对BLV-RT有抑制作用;无机磷酸盐列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7.
前言敌百虫的化学名称叫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磷酸酯。1952年德国拜耳公司首先研究成功,以后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有合成和专利的发表。1957年在我国试制成功后,广大兽医工作者应用本药剂对各种家畜进行大量试验的结果表明:不仅外用可杀灭体表许多外寄生虫,而且内 相似文献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