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4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凤眼莲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贡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凤眼莲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吸收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06~20.08mg·L-1和0.14~1.43mg·L-1的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可正常生长,近1年的试验中,凤眼莲总生物量累计增加41.03~47.12kg·m-2,平均生物量增长率为0.096~0.262kg·m-2·d-1。凤眼莲地上部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24.16~34.15mg·g-1和3.46~6.90mg·g-1;地下部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11.76~18.45mg·g-1和6.02~8.50mg·g-1。凤眼莲在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和P吸收量累计分别为43.06~71.16g·m-2和8.68~16.63g·m-2,且随水体初始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与自身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N、P负荷较低的水体(Ⅰ和Ⅱ)中,凤眼莲吸收对N、P的去除贡献均超过100%,表明凤眼莲吸收利用了底泥中部分N和P;而在N、P负荷较高的水体(Ⅲ和Ⅳ)中,凤眼莲吸收对N、P的去除贡献也均超过42.32%和83.79%。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凤眼莲吸收在水体N、P去除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淹水土壤中秸秆氮素的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5N示踪技术和密闭培养法研究水稻和玉米秸秆15N在淹水土壤中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 :土壤中秸秆15N的各转化过程相互制约 ,每个过程中15N含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秸秆种类和土壤类型对土壤矿质15N含量的影响随时间延长逐渐变小 ,培养 112d后土壤中矿质15N含量仅占加入秸秆15N的 0 96 %~ 1 6 8%。秸秆15N有 2 0 3%~ 4 2 5 %被微生物固持 ,0 2 3%~ 14 16 %被粘土矿物固定。粘土矿物类型影响土壤对秸秆15N的固定 ,变性土中固定态15NH 4含量明显高于红壤。秸秆15N的固定使其以气态形式损失的量减少 ,这在农业生产中将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整个培养过程中秸秆15N的损失率为 2 9 70 %~ 46 30 %。 112d后秸秆15N实际矿化了 47 72 %~5 1 74% ,仍有 5 0 %左右的秸秆15N残留于土壤。  相似文献   
63.
当前,国内生产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检测卡(试纸条)的厂家众多,试剂条的质量参差不齐,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差异很大,致使现场检测过程中,要么假阳性样品数量太多,增加了监管部门确认经费的负担,要么出理假阴性样品,导致兽药残留超标的畜产品流入市场,造成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如何在使用前进行质量验证是确保试纸条检测结果准确有效的重要手段。文章探讨了快速检测试纸条的质量验证试验,提出三个验证参数"检测阈值、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指出"检测阈值"是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太湖蓝藻发酵后的沼液作有机肥,以化肥氮肥为对照,研究施用蓝藻沼液对甘蓝、白菜、辣椒的产量和维生素C、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蓝藻发酵沼液后,甘蓝、辣椒、白菜分别增产9.96%、19.28%、13.51%,对甘蓝、辣椒、白菜有增产作用;甘蓝、辣椒、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1...  相似文献   
65.
叶面喷施铜肥对芍药光合及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芍药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铜肥对芍药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铜肥的芍药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显著。不同处理的芍药光补偿点为6~12μmol/(m2.s),光饱和点为500~1 000μmol/(m2.s),CO2补偿点为60~90μmol/L,CO2饱和点为1 000~1 600μmol/mol,喷施400 mg/L铜肥处理的光饱和点、CO2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较高;不同处理的芍药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喷施200 mg/L、400 mg/L铜肥的处理净光合速率最高;喷施800 mg/L铜肥的处理表观量子效率、Fv/Fm值低于其他处理。叶面喷施铜肥对芍药光合作用具有显著影响,综合比较,在本试验条件下,铜浓度以400 mg/L为宜,浓度过高则对光合作用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66.
凤眼莲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滇池水质及湖体氮磷收支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滇池草海水体水质改善及湖体氮、磷归趋的影响,于2011-2013年在滇池草海实施了规模化控养凤眼莲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试验性工程。生态工程实施期间,监测草海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及分析湖体TN、TP收支平衡。结果显示,草海水体TN和TP浓度均值分别由工程实施前(2006-2010年)的14.48 mg/L和0.60 mg/L降低至工程实施期间(2011-2013年)的7.09和0.36 mg/L,分别下降了51.04%和40.00%;草海入湖水体TN和TP浓度均值由入湖河口经凤眼莲控养区至出湖口的沿程方向上分别下降了9.74和0.40 mg/L。草海湖体TN、TP收支平衡表明,经出湖口排出和水体库存的TN量占入湖TN量比例较小,凤眼莲的吸收作用是入湖TN量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大部分入湖TN量(40.31%~59.04%)极可能是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沉积等作用去除;各种途径支出的TP量高于入湖TP量,其中凤眼莲吸收的TP量为入湖TP量的40.44%~116.56%。因此,规模化控养凤眼莲对草海水质改善发挥了较大作用,凤眼莲的吸收作用既是湖体TN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又是TP去除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7.
针对目前国内精播机播种均匀性的验证方法存在费时费力且不能完全反映其工作效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非接触检测地下玉米种子的方法,并研究设计了相关的检测系统.为此,详细叙述了该系统电路设计方面的内容,包括线圈的选形与设计、激励信号源和信号处理部分的设计等.经验证,其检测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8.
商南县板栗病虫害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南县板栗病虫发生的现状 (一)主要种类:1、板栗虫害部分。(1)食叶害虫:古毒娥黄刺娥、铜绿金龟子、白星金龟子栗黄桔叶蛾。(2)果实害虫:栗实象鼻虫板栗雪片、象桃蛀、螟栗实娥。(3)枝干害虫:栗透翅蛾、栗瘿蜂、栗大蚜、栗花翅蚜、栗红蜘蛛2、板栗病害。板栗干枯病、板栗白粉底、板栗叶斑病、种实霉烂病。  相似文献   
69.
实验以凤眼莲(Eichhirnia crasslpes)-水体-底泥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pH 值为6.0、7.5、9.0 和10.5 条件下,各系统内各组分(凤眼莲、水体、底泥)中总磷(TP)含量变化和释放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底泥TP的释放受pH值影响很大,即碱性条件下释放量最大,近中性的释放量最小;随pH 值由低到高,种养凤眼莲各处理底泥TP 的释放量较空白对照分别增加了7.40、6.73、7.33mg·kg-1和1.13 mg·kg-1。水体TP 变化是底泥释放和凤眼莲吸收作用平衡后的外观表现,并不单独决定于某一因素,如pH 值在6.0~9.0 范围内,种养凤眼莲处理水质净化优于空白对照,其降低范围在0.03~0.27 mg·L-1之间;pH 值为10.5 时,种养凤眼莲处理水质净化劣于空白对照。在凤眼莲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其吸收吸附是系统可移动TP的主要去向,占系统可移动磷的73.12%~79.06%,但极端碱性条件下,凤眼莲死亡后腐烂产生的TP也是系统可移动TP 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0.
蓝藻泥干发酵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藻泥干式发酵资源化利用的潜力。以太湖脱水藻泥为原料,进行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分析蓝藻干式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物与蓝藻体积比为3∶7时,在恒定温度为35℃的发酵环境中发酵42d,蓝藻TS产气潜力为352.31mL/g,VS产气潜力为381.59mL/g,产气高峰时沼气中甲烷的含量为67.25%,蓝藻TS利用率为50.15%,VS利用率为52.39%,TOC利用率为53.86%。蓝藻泥可以作为发酵原料直接进行干式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