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40篇
  39篇
综合类   168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麦秸还田对水稻群体质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粳型水稻品系2645为材料,在等氮量条件下设麦秸半量还田、麦秸全量还田和全施化肥(对照)3种处理,研究麦秸还田对水稻群体构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还田初期,两个麦秸还田处理平均土壤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分别比对照降低4.2%和19.8%,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土壤矿质氮含量较对照降低3.8%,导致拔节前水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降低;还田后期,土壤矿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7.4%、10.4%、6.2%、4.5%,麦秸还田后根系伤流速率增加19.9%,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0.1%,氮肥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表明:麦秸还田可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群体质量,全量还田作用最为明显,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2.
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春茶亚细胞中硒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倩  王昌全  李冰  李焕秀  刘杨 《园艺学报》2010,37(5):794-800
对茶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2SeO3(0、50、100、200和400μg·mL-1)和醋酸锌(CH3COO)2Zn·2H2O(0、0.2%、0.4%、0.8%和1.2%),研究硒(Se)、锌(Zn)及硒锌交互(Se-Zn)作用对春茶亚细胞中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硒各处理下,亚细胞细胞壁部分、膜和细胞器部分、可溶性部分的硒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硒主要分布在膜和细胞器部分。(2)低中浓度(0.2%~0.4%)的锌处理对各组分硒含量的提高效应明显,而高浓度(0.8%~1.2%)的锌处理抑制了硒的吸收。(3)硒锌交互处理下,硒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均以膜和细胞器部分最大,细胞壁部分次之,可溶性部分再次之。中高浓度硒(100~400μg·mL-1)与中浓度锌(0.4%~0.8%)配合喷施对亚细胞硒含量的提高效应明显,而高锌(1.2%)与不同浓度的硒配比下亚细胞各组分硒含量无明显变化。低中浓度(50~100μg·mL-1)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细胞壁部分和可溶性部分中的硒向膜和细胞器部分转移明显,高浓度(400μg·mL-1)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处理,亚细胞各组分间的转移主要表现在膜和细胞器部分与可溶性部分之间。总的来说,单硒和硒锌交互处理亚细胞硒主要分布在膜和细胞器部分,单锌处理亚细胞硒主要分配在细胞壁部分。  相似文献   
53.
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营林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 《花卉》2016,(10):78-79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我国从经济发展到资源开发都开始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发展科学生产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缓解全球变暖,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营林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出发,探究如何才能提升营林工作效率和水平,促进我国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4.
利用航天诱变方法获得烟草品种NC89的突变体NC89-M,与野生型相比,NC89-M叶形呈宽椭圆,叶面褶皱,叶缘呈锯齿状。为明确烟草航天诱变突变体NC89-M叶形突变机理,挖掘突变体叶形突变基因,利用NC89-M与烟草品系2014-168杂交获得F2群体,对F2群体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叶形性状受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通过混合集团分离法,确定SSR标记PT60795与叶形性状连锁。利用已有的突变体基因组序列信息,开发InDel标记最终将突变基因nc89m定位于标记PT60795与InDel5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9 cM和4.4 cM。在该区间内发现在叶片中高表达的基因Nitab4.5_0000008g0880.1编码区第1 294个核苷酸发生突变,由腺嘌呤突变为胞嘧啶,其编码氨基酸由酪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因此将其作为nc89m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Nitab4.5_0000008g0880.1的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5.
采用小波变换A Trous算法对小波信号进行分解后,对各小波变换序列进行互相关分析,建立各小波变换序列相应的随机模型,最后采用小波重构算法得到小波随机耦合模型.然后根据查哈阳农场1956-2008年作物生育期月降雨量数据资料,建立了小波随机耦合模型,对模型进行拟合预测精度检验,研究表明该模型拟合预测精度高,能够反映该地区的降雨量变化规律,是一种实用的预报模型.对当地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高效利用降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WUSCHEL-related homeobox基因编码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茄子中克隆了SmWOX13基因,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233bp,包含834bp编码序列。推导氨基酸序列用于分析该基因的保守性及生成3D结构。扩增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被用于该基因结构的分析。SmWOX13与GFP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蛋白被定位于细胞核。系统发生树显示茄子SmWOX13基因与番茄WOX8和拟南芥WOX13属于同一个分支。综上结果可表明茄子SmWOX13基因可能与之前报道的番茄和拟南芥WOX基因类似,参与了果实形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57.
为明确四川省烟叶播种面积的年际动态规律和驱动因子,统计分析了1999—2018年四川省烟叶和烤烟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并从四川省人均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税收收入等3个宏观经济指标,粮食、油料、棉花、麻类和糖料作物播种面积等5个农田土地利用指标中,筛选出了显著影响烟叶播种面积的指标体系。结果发现:(1)1999—2018年四川烟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大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1999—2018年烤烟播种面积占比呈上升趋势,晾晒烟播种面积占比逐年下降。(3)1999—2005年四川烟叶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升,之后一直维持在2 t/hm2的水平。(4)烟叶播种面积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呈正相关,而与棉花播种面积、糖料作物播种面积呈负相关。(5)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AIC最低的回归方程为S烤烟播种面积=-564.100+0.005×GDP人均+0.169×S农作物总播种面积-0.129×S粮食播种面积+0.164×S油料播种面积+5.166×S麻类播种面积-4.469×S糖料播种面积-0.178×S蔬菜播种面积-0.616×S茶园面积-0.323×S果园面积。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四川省烟叶播种面积将综合受到经济发展、作物播种结构等多方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8.
对风云卫星(FY-3B、FY-3C)系列土壤水分产品和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V2.0(Chinese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Version 2.0)土壤水分产品展开精度验证与评价,旨在明确中国土壤水分产品的时空序列精度特征,以期为后续土壤水分产品精度校正与反演模型改进提供参考。验证实验在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开展,基于那曲地区大(1°×1°)、中(0.3°×0.3°)、小(0.1°×0.1°)三个尺度观测网中观测站点0-5cm、0-10cm和10-40cm土壤水分逐日观测资料进行评价,并加入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1(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Vision 1.0)Noah土壤水分产品作为对比。结果表明:(1)时序性上,CLDAS-V2.0土壤水分产品表现出良好的时空连贯性,FY系列土壤水分产品空值普遍存在,在冰冻期尤为显著。FY及CLDAS-V2.0土壤水分产品多数时间存在高估现象,在降水事件发生后和植被生长期高估尤为明显。(2)各土壤水分产品在不同尺度观测网中的统计结果一致。但相较于大中尺度稀疏测站,各产品在小尺度密集观测网的评价结果更加稳定和优异。(3)0-5cm深度,CLDAS-V2.0土壤水分产品质量整体优于FY系列土壤水分产品,FY系列土壤水分日间观测产品精度高于夜间观测产品。10-40cm深度,CLDAS-V2.0土壤水分产品精度高于GLDAS-1 Noah土壤水分产品。结果表明中国自主研制的土壤水分产品数据集质量较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9.
高山树线交错带是高海拔地带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在生态系统变化中具有显著指示作用。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进行连续分级分离,研究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在海拔环境梯度下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物理分级组分(≥0.02 mm),且粒径越大有机碳含量越高,即主要以颗粒态有机碳形式存在,占比均高于98%;在<0.02 mm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碳采用化学分级分离,这部分有机碳占比低于土壤总有机碳2%,且主要以腐殖质(胡敏素)形式存在(占土壤总有机碳0.6%~0.8%),腐殖质占有机碳比例远低于一般土壤;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总量上升,颗粒态有机碳(物理分级组分)比例升高,胡敏素类腐殖质比例下降。因此,川西高海拔树线交错带的高寒土壤有机碳,主要以不稳定有机碳(POC)形式存在,随着温度上升(海拔降低)将导致土壤矿质化和腐殖化加剧,有机碳总量下降,土壤不稳定性组分(物理分级组分)降低,土壤稳定性(腐殖化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60.
为了选育出产草量高、品质好、耐盐碱性和扩展性强,能够在内蒙古盐碱湿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虉草新品种,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 Tongcao No.1)为母本(或父本),分别与川引3号虉草(P. arundinacea L. Chuanyin No.3)、美国虉草(P. arundinacea L.)进行杂交,得到了杂种后代(F1~F3),选择14个杂交株系和4个亲本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并依据遗传相似系数,运用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方法对18份虉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为虉草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10条引物共扩增出17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8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4.0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47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8 5,平均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61 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02 3~0.818 2。当欧氏距离为0.57时可将18份虉草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1类群由川引3号虉草、美国虉草和S18杂种构成;第2类群包含通草1号虉草、通辽野生虉草和S2、S17杂种构成;第3类群由6个通草1号虉草为母本(或父本)的杂交F1代构成;第4类群由4个通草1号虉草为父(母)本的杂种F2代和1个F1代构成。14份虉草杂种后代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