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年鉴这一文献类型由于其自身特点,在地方文献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地方文献的采访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采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角度来剖析了年鉴类文献的采访.  相似文献   
92.
9种化学农药防治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试验结果表明,3‰多效杀虫灵粉剂防治效果达90%以上,成本低,高效低毒低残留,林区使用方便,是大面积防治的理想药剂。水剂或乳油常规用量下1.25kg/亩喷雾,既不烧叶又不少量,可缓解喷雾与水源短缺和工效慢的矛盾  相似文献   
93.
 1982~1984年研究结果,广东水稻瘤矮病毒田间的自然越冬寄主植物主要是再生稻、自生稻,带毒率分别为63.95~100%和28.57~41.20%;还新发现看麦娘(Alopecurus aequulis)是越冬寄主植物,但只个别株发病,故不重要。人工接种成功的寄主植物还有小麦(Triticum aestivum)、燕麦(Arena sativa)、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和玉米(Zea mays)。玉米是本研究接种成功的新寄主。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s)和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不受侵染。在自然情况下,迄未发现越冬的小麦和野生稻有感染此病的。  相似文献   
94.
<正> 素有“水果皇后”雅称的草莓,历来在北方栽培。近年,南方一些省利用草莓耐寒喜凉特点,在冬闲地试种获得成功,并解决了草莓越夏繁苗问题。由于采用轮作、套作、间作,见缝插针,发挥土地经济效益,使草莓在南方,特别在长江流域各省,大有兴起之势。在南方诸省中,尤以江苏发展最速。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总面积达6298亩,是目前我国草莓栽  相似文献   
95.
菌根在在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树木引神成功、提高林分质量和地力的自然资源。本文择要介绍了我国十多年来在菌根应用研究上的重大成就,例举了理论先进、使用简便、效益显著的Pt菌育苗造林技术,指出海南和雷州半岛在生态保护恢复和迅速发展的林业建设中,高科技和价廉的菌根生物技术,在生产应用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问题,展示了这一地区菌根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6.
试验目的是利用体外酶解法快速评定不同酶制剂在小麦型日粮中的应用效果。针对小麦的营养特性,实验选用酶制剂1#(E1)、酶制剂2#(E2)、木聚糖酶、欧蒂酶等4种不同酶制剂(均以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为主),测定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酶活,然后在体外环境下模拟猪胃肠道消化环境,并使不同酶制剂与小麦-浓缩料型日粮在其中充分反应,然后利用DNS比色法测定反应物中还原糖总量(实验以葡萄糖计)来评定酶制剂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含量相对较高的E1反而酶解反应效果不明显,几乎检不出还原糖;相反,4种酶制剂中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含量相对较低的欧蒂酶的应用效果则最好。结果表明,检测时酶活高的酶制剂其体外应用效果并不一定好,这可能与酶制剂的耐酸能力有关,在一定条件下能为使用者提供简便的检测依据。由于实际应用中酶制剂的影响因素很多,这次实验结果还需通过饲养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7.
青贮对饲料稻秸秆DM和NDF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选用3头带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以直接晒干饲料稻Oryza sativa秸秆(HRS)为对照,鲜湿稻秆青贮(SRS)为试验组,研究了青贮对饲料稻湘早籼24号秸秆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显著降低了NDF的含量(P<0.05),对粗蛋白(CP)、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无显著影响(P>0.05);青贮极显著提高了饲料稻6、12、24 h时间点的DM和NDF的瘤胃消失率(P<0.01),显著提高了48和72 h时间点的DM和NDF的瘤胃消失率(P<0.05),对36 h时间点DM和NDF瘤胃消失率无显著影响(P>0.05);青贮极显著提高了DM和NDF慢速降解部分(b)和其降解速度常数(c)(P<0.01),对快速降解部分(a)无显著影响(P>0.05);极显著提高了DM和NDF瘤胃有效降解率(P<0.01).结论:青贮可改善饲料稻秸秆养分DM和NDF的瘤胃降解特性,是合理利用水稻秸秆,挖掘其饲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
水稻瘤矮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瘤矮病主要为害晚季稻,尤以杂优稻受害特重,这与杂优稻秧苗田播种量和大田插植苗数较少有关。目前病区未有免疫或高抗品种。早季稻一般受害较轻,仅零星发病,但成为晚季稻的主要侵染源。晚季稻播种后从秧针期开始(播后4-5天)即受侵染。特别是在7月中旬早季稻收割时介体叶蝉被迫大量迁移,秧田的虫数激增,秧苗感染率也激增。愈靠近早稻病田的秧苗感染率愈高。早播早植比迟播迟植发病重。秧苗在6叶龄前最易感染发病,苗龄愈小受害愈重,9叶龄后感染的不发病,所以大田的发病率基本上就是秧苗期的感染率。
防治本病主要抓晚稻秧田下述两项措施:(1)播植期适当推迟7-10天,即在7月中旬播种,8月上旬移植;(2)秧苗田从秧针期开始每4-5天喷药1次,共4-5次,如结合迟播则只需喷药2-3次。1983年的2,670亩防治试验和1984年病区全面推广防治结果,防效极为显著。1984年发病面积仅3.36万亩,为1982年发病面积50万亩的6.7%;发病率在0.5%以下,(1982年一般发病率为20-30%,严重的达98%)基本不造成为害,保产约2,5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99.
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林业工作作为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工程,对社会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业工程的发展中,苗木培训到移植造林,除了要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艺上也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培训和移植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0.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是适于我国广大地区种植的乡土树种,是集食用(皂荚籽仁)、材用(特殊珍贵木材)、药用(皂荚刺)、工业用(洗涤、糖胶)等的多功能利用树种,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产业。鉴于目前贵州省织金县依托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将皂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就需要广大参与群体掌握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皂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中皂荚的繁育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就处于最关键的环节。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希望为广大皂荚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