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6篇
  40篇
综合类   246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73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丁香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丁香属(Syringa Linn.)植物种质资源的名称、分类、分布、群体遗传多样性、生化特性、育种繁殖以及植物药学和园林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概况, 指出今后丁香种质资源研究应在充分利用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加强资源清理、收集、保护、利用和花粉致敏性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22.
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区降水输入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寒温带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原始林生态系统降水输入总养分含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养元含量占总养分含量的比值,降水输入养分含量月际变化和年内分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区降水输入的大量元素低于其它几个研究地区。微量元素含量趋平均水平,降水输入养分月际变化最大者是Ca元素,全年降水输入养分集中在生长季。  相似文献   
123.
风沙土是我国重要耕地之一,具有土质瘠薄、漏水漏肥等特点,易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产量低等问题,急需对其改良,以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以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BM)、水稻秸秆生物炭(BR)及花生壳生物炭(BP),设置生物炭两个不同施用量:0.5%土重和1%土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来源和数量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生物炭均可以提高风沙土土壤pH、有机碳、速效钾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增加效果越明显;与未施生物炭处理(CK)相比,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升效果最显著,分别提高了101.70%、20.30%、14.92%、88.36%;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处理对土壤pH提升效果最显著,提高了0.46个单位。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均提高了土壤氮素残留率和利用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氮残留率提高,其中以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和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处理提升幅度最大,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5.47%、36.10%。而氮素利用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却出现降低趋势,低量玉米秸秆生物炭的处理氮素利用率最高,为51.32%。土壤氮残留率与花生籽粒产量、土壤pH、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氮肥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施加生物炭能显著改变风沙土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和花生壳生物炭短期内可以显著提高氮残留率,而在氮肥利用率提升方面不如玉米秸秆生物炭,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4.
鲜食玉米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甜玉米和糯玉米2种鲜食玉米在重要呈味成分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的差别,以3个不同成熟度的苏玉29普通玉米(C1、C2、C3)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技术对3个不同成熟度的晶甜5号甜玉米(S1、S2、S3)和京甜紫花糯2号糯玉米(W1、W2、W3)中的3种游离糖和18种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玉米样品中的糖主要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氨基酸以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为主;不同品种及不同发育程度的玉米样品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些成分含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了3个主成分(PC),分别解释总变异量的49.6%、15.2%和12.1%;在主成分得分图上,3个玉米品种在PC1上的得分按发育程度排列,而PC3将S1、S2、S3与W1、W2、W3分为2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1与甜玉米更为接近,而C2、C3与糯玉米更为相似。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可对S1、S2、S3与W1、W2、W3这2组样品进行识别,由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可知,区分2种鲜食玉米的最重要的2种组分分别为蔗糖和天冬氨酸,说明氨基酸在鲜食玉米类型的区分上也有明显作用。由结果可知,多元统计的方法可更直观、有效地展示不同鲜食玉米滋味成分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鲜食玉米的风味特征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5.
126.
辽宁省树莓和蓝莓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树莓和蓝莓是一种小浆果类果树,在国际上被称为“第三代水果”、“黄金浆果”和“水果之王”,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树莓和蓝莓适宜在我省栽培,但规模化开发较晚,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是具有辽宁特色的水果之一。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推进树莓和蓝莓产业发展,对优化辽宁果树树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振兴辽宁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现状!树莓树莓分为红莓类群、黑莓类群和其他类群。1983年开始,沈阳农业大学先后从美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引进“美21”、“美22”、“澳洲红”、“早红”等大果优质红树莓;从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27.
FLC2基因作为影响成花的关键枢纽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成花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培育适于早春栽培的晚抽薹青萝卜新品种,在充分考虑FLC2基因对抽薹开花作用的基础上,以晚抽薹基因型白玉春萝卜为供体,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将晚抽薹性状转移到潍县青萝卜中,并在转育过程中对FLC2扩增多态性进行了研究,以探索晚抽薹植株FLC2的特征,并开发其对早春品种选育的作用。结果表明:FLC2第1内含子在晚抽薹供体中具有长约1 628 bp的插入突变,该基因型对晚抽薹作用较大,纯合的插入突变对晚抽薹作用大于杂合型。通过对该插入突变的PCR扩增可知,不同春化时期对插入突变内含子扩增的影响不同,短期春化主要影响野生型FLC2第1内含子的扩增,较长时间的春化主要影响插入突变内含子的扩增,而在抽薹开花期2种基因型的扩增基本不受影响,扩增效率高。通过改进引物,可以提高扩增效率,但不能消除春化对FLC2第1内含子扩增的影响,苗期未经春化植株不及抽薹开花期检测效果好。萝卜晚抽薹回交转育可以连续进行,每次转育只要获得杂合基因型即可传递晚抽薹性状,最后的自交后代,通过花期对插入突变内含子的PCR检测可以准确鉴定植株是否为纯合突变型晚抽薹植株,获得遗传稳定的晚抽薹基因型,从而可防止后代晚抽薹性状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8.
向日葵籽粒锈斑严重影响了向日葵产业的发展,弄清其形成机理是向日葵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3种药物试验,对5个向日葵产区蓟马数量与锈斑形成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药物防治试验,结果发现减少蓟马数量能有效防治锈斑,蓟马数量与锈斑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证明向日葵籽粒锈斑是由蓟马为害形成的挫斑。  相似文献   
129.
2ZYS-2型玉米育苗滤水移栽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总产量最高的优势作物,其栽培模式长期以来以直播为主。玉米移栽技术是一项抗旱高产新型农艺栽培技术,相比传统的直播种植方式,移栽能够使玉米作物提高有效积温时间、减少春季低温伤害、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确保纸筒秧苗存活率率,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过去玉米移栽大都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劳动力需求大,作业效率低下,移栽质量难以保证,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育苗滤水移栽机的研制成功为玉米机械化移栽提供有效机械载体,填补了我国在该类型农机装备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0.
石榴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观赏价值,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水果,其栽培历史悠久,石榴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收集、保存和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石榴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的综合研究日渐深入。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石榴种质资源的分布、研究现状、问题分析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等进行阐述,为石榴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