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8篇
  4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2008年黑龙江省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资料,按照18个森林类型的蓄积量,分别估算了黑龙江省森林碳库的生物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并分析了森林碳库生物碳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同时对黑龙江省森林吸碳吐氧价值进行了经济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碳库生物碳储量为8.93亿 t,同时吸收二氧化碳32.93亿 t,释放氧气23.81亿 t;黑龙江省森林土壤碳储量为9.29亿 t,同时森林土壤吸收二氧化碳34.06亿 t,释放氧气24.77亿 t。  相似文献   
12.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因其能够消耗、吸收、固定和储存CO2,而成为碳汇的主体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1997年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京都议定书》,并引入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同意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碳汇项目纳入清洁发展机制,这就是说,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造林,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来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对我国开展的林业碳汇项目的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优势和前景,并探讨了黑龙江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齐齐哈尔市土壤类型及利用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齐齐哈尔市土壤的成土因素、类型及其分布,指出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每种林分类型主要树种的含碳率是研究该林分类型碳汇量的关键因子。利用从黑龙江省6个地市不同林分类型采集到的18个树种各器官(干、枝、叶、根)以及各林分类型的林下植被、枯枝落叶及土壤各层的样品,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湿烧法进行含碳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8个树种不同器官含碳率的变化范围为40.52%~53.23%,平均含碳率为46.82%;各林分类型枯枝落叶含碳率较高,达到35.76%~52.57%,土壤A层含碳较低,B层较A层更低。  相似文献   
15.
针对樟子松的生理特性,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共设计16种肥料配方对樟子松育苗施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樟子松苗木的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作用,高生长提高6.5%~26.1%,径生长提高7.7%~30.8%,干质量提高19.2%~61.5%,N、K元素对高生长的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N元素对径生长的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N元素对提高干质量的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K元素对提高干质量的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论土壤肥力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综述了我国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持续林业的必要性,并着重指出了土壤肥力在持续林业中作用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甘南县兴久村的不同树种施用不同梯度保水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梯度保水剂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起到一定的作用,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对促进苗木高生长和径生长都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黑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状况,水土流失的面积占该地区总土地面积的44%,土壤侵蚀模数高达3 500 t.km-2.a-1,每年减少黑土层0.4~0.5 cm。总结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根据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因素,制定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原则和方法,为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西部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是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造林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以黑龙江西部为背景,选取覆膜、覆秸秆和覆沙3种地表覆盖措施,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半干旱区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3种地表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幅度分别达58.93%,32.91%和24.97%,且以降水较少的春季最为明显;3种覆盖措施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3.9,11.7和10.6百分点,与对照差异显著.对应地表覆盖处理下的樟子松,2008-2013年间的年均高生长量提高了23.35%,5.08%和9.64%;通过对3种地表覆盖材料及相应处置费用的市场经济核算,其造林成本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4%,9.3%和9.2%.采用隶属函数值法,以造林成活率、造林初期6a的年均高生长量和初期造成成本提高幅度为指标,对各处理措施进行评价和排序,其结果为:覆膜>覆沙>覆秸秆>对照.  相似文献   
20.
以明穴造林为对照,选取5种坡面集水处理措施(自然坡面、铲平拍光、覆膜、喷防水剂、撒水泥),探讨黑龙江西部坡面集水技术对植苗带(穴)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水效果以覆膜处理为最佳,其余依次为喷防水剂、铲平拍光、撒水泥、自然坡面;覆膜、喷防水剂、铲平拍光、撒水泥这几种处理的造林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明穴造林),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幼苗生长,促进作用大小为覆膜喷防水剂铲平拍光撒水泥自然坡面。选取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处理成本、对环境影响4项指标,以樟子松为例,采取数据极差标准化处理方法对几种坡面处理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自然坡面、覆膜及铲平拍光是较理想的坡面集水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