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取4种不同生境下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无性系,将狗牙根根茎划分为3个年龄级,测定各年龄级根茎的数量、鲜质量、茎段长度、茎段粗度及其他相应指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充足、受人为践踏较多的干旱生境,狗牙根构件的测定指标除二年生、三年生根茎数外,其他测定指标都是4种生境中最低的;水源充足的湿生生境,狗牙根构件的测定指标除二年生根茎茎段数和茎段长外,其他指标都是最高的;土质较差、荫蔽条件下的狗牙根,各项指标总体表现排序第二;阳光充足、腐殖质丰富的沙壤生境下的狗牙根,二年生根茎的数量、鲜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2.
选取湖北省公安县、石首市和黄陂区3个主要制种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60-2015年逐日气温、降水气象资料,计算在不同临界温度指标下育性转换安全期保证率,确定保证率最高的育性转换时期;通过计算水稻扬花授粉期易遭受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和连阴雨灾害的综合危害指数确定水稻综合危害指数最低的扬花授粉期;综合考虑两个关键时期的安全时段确定水稻制种最佳育性转换安全期和扬花授粉安全期。结果表明,公安县临界温度为23.0、23.5和24.0℃的育性转换安全期最佳时段均在7月24至8月12日;石首市临界温度为23.0℃时,7月25日是杂交稻进入育性转换期最佳时间,临界温度为23.5℃和24.0℃时的杂交稻最佳育性转换期应安排在7月24日至8月12日期间;黄陂区临界温度为23.0℃时,7月25日或27日进入育性转换期均可,临界温度为23.5℃和24.0℃时,杂交稻最佳育性转换期为7月27日至8月15日。  相似文献   
23.
湖北省近45年≥10℃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湖北省20个代表站点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并分析历年≥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及其变化趋势和年代变化。结果表明,45年来,全省大部≥10℃界限温度初日呈提前趋势但不显著,≥10℃界限温度终日变化不大;各站点≥10℃界限温度持续日数都表现出延长的趋势;≥10℃界限温度活动积温除建始、郧西、英山、利川等边缘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从年代变化看,全省大部≥10℃界限温度初日为先提前后推迟至20世纪90年代后持续提前的趋势;≥10℃界限温度终日年代变化趋势与初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反;≥1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20世纪60~70年代都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80年代大部分减少,20世纪90年代缓慢变化,进入20世纪大幅增加;≥10℃界限温度活动积温随着年代呈波动性的上升趋势。可见湖北省近45年≥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活动积温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可能对农业生产布局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几种复合肥对玉米植株磷吸收与转运的影响,于2013,2014年在通辽市辽河镇,以常规施肥为对照1(CK1)、不施肥为对照2(CK2),研究沃夫特(WFT)、红四方(HSF)、奥林丹(ALD)和世纪星(SJX)4种复合肥对玉米磷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HSF 2年产量均居第一位,SJX和WFT次之。穗粒数HSF、WFT和SJX 2年均较高,千粒质量HSF 2年均最大。除大喇叭口期外,茎和籽粒中磷含量各生育期均为SJX最高,叶片中磷含量CK1和SJX较高,穗部磷含量各生育期为CK1最高,植株磷积累量各生育时期均为SJX最高。吐丝前植株磷吸收比例WFT和ALD较高,吐丝后植株磷吸收比例SJX最高;磷转运量及转运率茎中CK1最高,叶片SJX最高,转运对子粒的贡献率茎和叶片均为SJX最高。所以,HSF产量较高,可作为西辽河平原高产复合肥选择之一,SJX可促进玉米植株对磷素养分的吸收,尤其生育后期吸收比例较高,生育后期叶片磷转运率亦较高,亦可作为提高磷肥效率的复合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5.
通过5d日均温22.7℃人控降温的方法分别对4个不同类型的实用光温敏水稻(Oryzasativa L.)核不育系YW-2S、广占63S、1103S、培矮64S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对陡降温反应的程度和时间不同,籼型重组型光温敏核不育系YW-2S和籼型光敏核不育系1103S育性波动较小。平均花粉不育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作为评价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的主要生物学指标,但花粉不育率较低的不育系自交结实率并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26.
以植被砼生境上的4个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品种为试材,分别进行38℃和50℃的干热胁迫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相对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含量等指标,并比较各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Pearl和MillenninmⅡ在干热胁迫下能产生较多的SOD、CAT和游离脯氨酸,但细胞膜受损较大,Barrington和Millenninm只能产生较少SOD、CAT和游离脯氨酸。综合评价表明,Pearl和MillenninmⅡ的抗干热性较强,Barrington和Millenninm的抗干热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7.
在武昌(2003年)自然条件下,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分别时4个不同类型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YW-2S、广占63S、1103S、培矮64S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用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其育性敏感期.结果表明,YW-2S、1103S、培矮64S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分别处在抽穗前的第21~13天、第21~14天、第21~13天.均处在幼穗分化的4~6期;广占63S处在抽穗前的第18~9天,处在幼穗分化的5期初至7期初.就供试不育系而言,温度和光照都是引起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即长光使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降低,短光使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近50 a来湖北省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湖北省1961-2008年水稻产区的气象资料,计算了水稻生长季主要热量资源要素包括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时间和积温、气温日较差等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通过8、10、12℃初日提前、稳定通过20、22℃终日推迟、间隔期延长...  相似文献   
29.
本文探讨了基于B/S模式的气候资料处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实现了气象资料的网络查询及统计功能,并能将查询、统计结果以折线图、柱状图等图形方式显示。开发的系统速度快、运行稳定,有助于提高气象部门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庄浪县无公害黄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栽培管理、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