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0篇
  43篇
综合类   13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81.
低温胁迫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究低温胁迫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影响,文章以杂交玉米品种天农9和天合1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培养(发芽期6℃,苗期4℃)方法,分析低温胁迫下玉米发芽(发芽率)、幼苗农艺性状(株高、根长、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鲜重)和生理生化指标(SPAD值、Pn、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抑制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降低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部地下部干鲜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天合1对低温胁迫更敏感。研究成果为解决玉米生产冷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2.
根据制种玉米与其他作物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光谱和纹理差异,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以提取制种玉米种植田为研究目标,提出了作物多时相光谱特征分析的植被指数体系,多维度反映了作物不同光谱差异;在纹理检测前加入图像旋转不变处理,解决了遥感影像中作物田纹理方向问题;最后构建了多时相光谱特征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LBP-GLCM纹理特征的制种玉米田识别方法体系。以新疆霍城县为研究区,利用上述方法体系结合随机森林分类器,通过实验得到分类总体精度为90.57%,Kappa系数为0.79,制种玉米田分类结果用户精度为99.20%,制图精度为86.68%,基本满足对制种玉米田的识别需求。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明添加水稻秸秆对潮土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为外源秸秆降解过程中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在恒温培养箱内用潮土进行对比培养试验,试验设置2个处理:不添加秸秆处理(对照组,CK)和土壤添加1%13C秸秆处理(试验组,Str),培养周期为120 d,通过室内对比培养试验,运用湿筛法得出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然后测定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对照组中2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少,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差,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促进了2000μm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团聚(P0.05);培养到120 d时,试验组中2000μm水稳性团聚体比对照组增加了595.8%,水稳性大团聚体(250μm)含量达到70.4%,成为优势粒级。添加水稻秸秆显著提高了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了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和分形维数(D)值,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明显增强,MWD、GMD与R0.25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不同培养时期试验组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水稳性微团聚体有机碳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大团聚体有机碳的增加幅度。【结论】采取秸秆添加的方式对耕地进行保育,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增强了潮土的有机碳稳定性和固持能力,改善了潮土肥力和土壤性状。  相似文献   
184.
以百香果为原料,进行果酱研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果酱制作过程中果皮烫漂时间、果汁与水的比例、最适加糖量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果皮烫漂13 min、果汁与水配比为2:1、加糖量为30%时,得到的百香果果酱感官品质最好。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果酱具有独特的百香果香味,酸甜适中,口感舒适,涂抹性佳。  相似文献   
185.
2016年深秋时节,庄稼遍地金黄,正是农民喜获丰收的时节。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胡鹏今年心里有点儿急,十月间小雨绵绵不断,庄稼地里墒情有些重,他心里直盼着老天早点晴开来,地里排完积水,马上就要着手开展小麦、油菜的试验示范了。从业30年的胡鹏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一次次的技术试验、品种展示、测产考种,筛选出适应性强的品种,在当地推广种植。多年来,经他手测试筛选最后达到普遍种植的品种有几十个.  相似文献   
186.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对比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在陕西省富平基地温室大棚中设计盆栽试验进行对比培养,试验设置菌肥有机肥处理(BF)、有机肥处理(OF)、无公害施肥处理(NP)、常规施肥处理(CF)4个处理,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析了有机质含量与平均重量直径(MWD)的关系。结果表明,菌肥有机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能在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是改善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7.
为探究转移因子(TF)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120只1日龄健康科宝-500雄性雏鸡随机分为6组(对照、TFⅠ、TFⅡ、TFⅢ、TFⅣ、TFⅤ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雏鸡。在7日龄时,对照组和TF组雏鸡均接种新城疫疫苗,TF组另注射不同体积的2 mg·m L-1TF提取液,试验周期为22 d。结果表明,TF组雏鸡采食量、体增重和料肉比均优于对照组;TFⅤ组胸腺和法氏囊脏器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TF组雏鸡中枢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排列紧密,且脾脏各组间未见差异性;TF可显著或极显著升高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新城疫抗体滴度,同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7日龄时,注射0.4~0.6 mg·只-1剂量的TF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促进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功能。本研究为TF在兽医临床及动物养殖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8.
玉米优良品种推广重心转移及扩散的时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审定品种在推广阶段表现差异巨大、特征规律没有充分挖掘等问题。该文结合1982-2012年玉米新品种推广面积数据,选取种植面积曾达到666 67 hm~2、推广时间大于5 a的品种,以推广时间、最大推广面积等为关键指标,从全国和省份空间尺度分类选取优良品种,发现2类优良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大时间长、具有普遍适宜性的大品种;仅在有限省份推广面积大时间长、具有特殊适宜性的区域特色品种,分析了其推广重心转移及扩散规律。优良品种在不同空间尺度扩散方式一致,呈现2种扩散模式:1)大品种推广重心呈辐射邻近扩散;2)区域品种推广重心呈跳跃式扩散且跳跃距离较远,在1~2个省份出现空间聚集性。优良品种在不同空间尺度都具有扩散效应和重心变化,不同省份品种结构和更替无明显空间相关。该研究可为按省级建立品种推广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9.
土壤的团聚状况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团聚体数量是衡量和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华北地区曲周长期定位试验站的温室土壤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湿筛法,对比研究施用化肥(NP)、有机肥加少量化肥(NPM)、单施有机肥(OM)3种施肥方式对温室和农田两种利用方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提示施肥措施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土壤和农田土壤中,OM处理较NP和NPM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且在0~10 cm土层中效果最为明显。其中在温室土壤0~10 cm土层,单施有机肥处理(OM1)的土壤容重为1.17 g·cm~(-3),分别较施用化肥(NP1)和有机肥加少量化肥(NPM1)处理降低12.0%和8.6%,OM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4.81 g·kg~(-1),较NP1和NPM1增加104.8%和35.7%;在农田土壤0~10 cm土层,单施有机肥处理(OM2)的土壤容重为1.19 g·cm~(-3),较施用化肥(NP2)、有机肥加少量化肥(NPM2)分别降低8.5%和7.0%,OM2的土壤有机质为22.67 g·kg~(-1),较NP2、NPM2分别增加23.1%和15.0%。温室土壤和农田土壤中,0~10 cm、10~20 cm和20~40 cm层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为OMNPMNP;OM处理下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D)值最低,NP处理下最大。OM处理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内水稳性团聚体的D值,表层0~10 cm土层效果最为明显,土壤结构明显得到改善;相比农田土壤,温室土壤稳定性指标变化最为明显,团聚体结构改善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就越高,土壤团聚体水稳性越强,土壤结构越稳定。因此有机施肥方式能在补充土壤有机碳库和有效养分含量的同时,显著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及其水稳性,是提高华北平原农田土壤、尤其是温室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0.
刘哲  邹小波  宋余庆  王明  苏骏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12):348-356,364
碧根果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易酸败,误食会对人体造成多方面危害。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和水平集的碧根果品质检测方法。以薄壳碧根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采集的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解决目标对象与背景区域比例不匹配问题;然后,通过改进边缘指示函数的自适应距离正则化水平集算法(Distance regularized level set evolution, DRLSE)对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分割,最后提取图像灰度直方图统计特征、灰度共生矩阵、Tamura和局部二值模式等多特征,并进行融合分析,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判别模型,实现碧根果无损品质检测。试验采集了200个正常、酸败碧根果样本图像,对其进行图像酸败及多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判别碧根果酸败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6.15%,在此基础上识别碧根果酸败程度,平均识别率为90.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