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绿原酸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原酸是由咖啡酸与奎尼酸(鸡纳酸)组成的缩酚酸,异名为咖啡鞣酸,化学名为3-O-咖啡酰奎尼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1],具有利胆、抗菌、降压、增加白细胞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降脂、清除自由基等多种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纯度的绿原酸价格昂贵,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植物黄金”。因此,绿原酸的提取和纯化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1绿原酸的提取方法1.1水提法水提法是利用绿原…  相似文献   
32.
本课题以豆渣为原料,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豆渣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异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分别采用超声波辅助和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从豆渣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是超声辅助提取法,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5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0.3942%。  相似文献   
3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醇提水沉法对其有效成分绿原酸进行提取,以响应面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绿原酸的提取有显著影响,提取温度与溶剂用量倍数的交互效应较大:提取杜仲叶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8.9%、提取时间1.8 h、提取温度69.5℃、溶剂用量倍数10.5.在最佳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为3.62%.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花生壳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温度、微波功率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8、微波时间6min、微波温度70℃、微波功率500W,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0.660mg/g。  相似文献   
35.
为了优化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以去离子水为溶剂提取金樱子中多糖成分,并以多糖成分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来探讨和优化金樱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得到金樱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时间3.5 min,微波功率438W,料液比为1∶27(g∶m L),浸提1次。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金樱子多糖实际提取率可达52.0%。  相似文献   
36.
简要介绍了叶蛋白的应用现状,综述了叶蛋白各种提取方法,探讨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
中药大黄提取物对几种畜禽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黄是常用中药,作用广泛,长期以来大黄的研究倍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全世界共有60余种大黄,我国就有40余种,而且正品大黄只产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黄产地,2003年我国大黄总产量为1万吨,近年来我国大黄年用量仅为5000t左右,而且由于我国中药还没有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  相似文献   
38.
微波辅助提取β-胡萝卜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胡萝卜为原料,考察了影响微波辅助提取β-胡萝卜素的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5、微波时间40秒、微波功率400瓦,各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为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时间,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可达45.5%。  相似文献   
39.
绿原酸的应用及其研究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绿原酸的理化性质及其提取工艺,综述了近年来绿原酸应用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其研究热点以及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0.
为探明陕南矿区典型土壤(黄褐土和水稻田沙土)对Mn(Ⅱ)和Ni(Ⅱ)的吸附特性,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黄褐土与水稻田沙土对Mn(Ⅱ)和Ni(Ⅱ)的等温吸附过程,并用数学模型模拟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结合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2种土壤吸附Mn(Ⅱ)和Ni(Ⅱ)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n(Ⅱ)和Ni(Ⅱ)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均在120min达到平衡,黄褐土对Mn(Ⅱ)和Ni(Ⅱ)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田沙土,黄褐土对Mn(Ⅱ)和Ni(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2,1.19mg/g,沙土对Mn(Ⅱ)和Ni(Ⅱ)的最大吸附量为1.32,0.78mg/g;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双常数模型和内扩散模型均适合于表征Mn(Ⅱ)和Ni(Ⅱ)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黄褐土吸附动力学特性的模型吻合度高于水稻田沙土;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可较好地模拟Ni(Ⅱ)在2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过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可很好模拟Mn(Ⅱ)黄褐土吸附等温过程;在研究pH范围内,Mn(Ⅱ)的吸附率随pH的增加变化不大,Ni(Ⅱ)的吸附率均随pH的增加而增加,土壤pH对重金属离子解吸影响较大,当pH小于3时有利于重金属离子解吸;通过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吸附参数相关分析,结合吸附前后土壤的红外光谱分析,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Mn(Ⅱ)和Ni(Ⅱ)的吸附起重要作用,有机质所含官能团对重金属起到一定的化学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