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2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应用石蜡切片制片方法,研究了黄花蒿腺毛状分泌腺的起源和发育.结果表明,黄花蒿腺毛状分泌腺由叶原基表皮的1个细胞发育而来,该细胞经1次纵裂和1次横裂形成4个细胞,位于表皮内的2个细胞经1次纵裂形成4个基细胞,位于表皮外的2个细胞经3次横裂形成2个柄细胞和6个分泌细胞.成熟腺体由12个细胞构成,包括4个基细胞,2个柄细胞,6个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282.
外源NO在低温胁迫下对茶树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模拟低温胁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在低温胁迫下对湖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个茶树品种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对下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低温胁迫下四个茶树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且以0.2mmol/L的SNP处理效果最好,但不同品种以及低温胁迫处理时间的长短对外源NO的响应有差异;0.2 mmol/L SNP处理在低温胁迫24 h时对碧香早和湘妃翠的相对电导率相对下降量分别达7.37%和8.68%,在低温胁迫48 h时对白毫早和湘波绿的相对电导率相对下降量分别达7.23%和5.88%。  相似文献   
283.
吸烟与饮茶对肺癌的促发和抑制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关系,饮茶抑制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从保护正常细胞、肺癌信息传递的阻碍、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了饮茶对肺癌的抑制作用与分子机制.证据表明吸烟极大地增加了肺癌发生的危险性,而饮茶从多靶点抑制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4.
茶树AFLP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采用改进的AFLP技术体系,对祁门4号×潮安大乌叶的F1代群体进行连锁图谱的构建。经22对引物组合的选择性扩增,共获得1925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87.5条带,获得多态性带485条,多态性带的比率为25.19%。共有356(73.40%)个多态性位点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P=0.01),其中发生1:1分离的位点为247(69.38%)个,发生3:1分离的位点为109(30.62%)个。采用Mapmaker/Exp3.0软件进行连锁分析,分别构建了祁门4号与潮安大乌叶的AFLP分子连锁图谱,其中母本图谱包括由208个标记组成的17个连锁群,总图距为2457.7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11.9cM。父本图谱包括由200个标记组成的16个连锁群,总图距为2545.3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12.8cM。  相似文献   
285.
简析了中国茶叶生产消费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现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概述了我国在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茶树全基因组与代谢调控机制、茶树土壤与营养调控分子机理、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茶园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茶叶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机理、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与健康等8个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286.
白叶1号是一种温度敏感型白化茶树品种,叶绿体的变化是其产生阶段性白化现象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白叶1号鲜叶叶绿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电泳、质谱鉴定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阶段性白化过程中叶绿体蛋白的表达差异,探讨白叶1号阶段性白化现象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在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复绿期叶绿体中分别识别726、748、718个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59个,质谱成功鉴定22个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光合作用、应激响应、核酸代谢、物质代谢和未知功能等,其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最多,占31.82%,表明阶段性白化现象可能与这些生理功能相关。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差异蛋白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翻译后加工及修饰造成的。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白叶1号阶段性白化现象产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7.
为研究茯砖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抗炎作用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6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 mg·kg-1 EGCG对照组、高剂量茯砖茶(300 mg·kg-1)对照组、...  相似文献   
288.
压制工艺技术及原料成分对沱茶成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沱茶成型机理,对坯料含水量、汽蒸时间及汽蒸料叶温、含水量对沱茶压制成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坯料含水量、汽蒸时间及汽蒸料叶温、含水量对沱茶成型均有影响.压制沱茶适宜的技术参数是:坯料含水量13%~14%,汽蒸时间12~15S,汽蒸料叶温85℃左右,汽蒸料含水量22%-23%.对沱茶压制成型起黏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各处理的成型优劣及成茶的抗压强度大小的顺序是:坯料直接压制成沱茶、茶渣烘干样加入15%茶多酚、茶渣烘干样加入速溶茶、茶渣烘干样压制成沱茶.  相似文献   
289.
"5M1E(Man,Machine,Material,Method,Measure,Environment)"是一种现场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以茶叶生产为例,对造成茶叶质量不合格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对如何运用"5M1E"现场质量管理方法来提高茶叶品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0.
野坝子是我国西南地区秋末冬初的主要蜜源植物之一。流蜜期从10月初至12月中旬,部分地区能延续到翌年元月初,长达80多天。其流蜜情况是:夏季雨水来得早,伏天不特别旱,秋雨结束早,整个流蜜期气温稳定,晴天多,流蜜好,反之则稍差。定地饲养的蜂群,只要认真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饲养管理工作,正常年份群产蜜15公斤至25公斤,高产群可达40全斤,取王浆达百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