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1.
【目的】对白腐菌偏肿革裥菌在木质和非木质环境下的转录组进行测序,为白腐菌降解木材的机制研究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木屑和非木屑处理条件下的菌丝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eggNOG、GO、KEGG等数据库对转录本进行注释和比较分析,预测和筛选出偏肿革裥菌与木材降解有关的基因。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np2等11个与木质素降解相关的差异基因在木屑处理5天条件下的表达量,结合转录组数据对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偏肿革裥菌转录组测序共得到38.9 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平均达到6.49 Gb,各样品的Reads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效率在71.23%~74.25%之间。使用edge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898个,其中上调351个、下调547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GO数据库的有251个,注释到KEGG数据库的有223个,注释到eggNOG数据库的有704个。eggNO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表达多聚集在能量产生和转换、转录后修饰、蛋白质代谢、伴侣关系、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分解代谢等功能分类下。GO分析表明,显著性富集与频率较高的生物过程是丙酮酸代谢过程、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过程、天冬氨酸家族氨基酸代谢过程和木质素分解过程。在KEGG通路分析中,差异基因分布到86个不同的生物途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主要为:碳代谢、柠檬酸循环、芳香化合物降解、乙醛酸代谢。qPCR结果表明在木屑处理条件下基因mnp2、mnp3、lip9、lip2、laccase1和nadp的表达量明显上调;mnp10 s、mrp、cyp450-1、GroES1和GroES2的表达量明显下调,qPCR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在表达量差异倍数上存在较小偏差,但整体趋势一致,可以证明转录组测序结果是正确可靠的。【结论】偏肿革裥菌降解木材与碳代谢、芳香化合物降解等通路密切相关;与木质素分解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根据基因功能注释的结果得到11个与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相关的重要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12.
13.
植物抗寒指标的确立,及对其测试原理和方法的明确,对植物抗寒性研究起着关键性作用。对鉴定植物抗寒性使用的各项生理、生化及代谢指标的种类及测试原理进行了总结概述,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对舞毒蛾有致病性的虫生真菌。【方法】野外采集被感染舞毒蛾蛹,进行菌种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同时利用喷雾法研究其对舞毒蛾幼虫致病性。【结果】从采集的舞毒蛾蛹中分离得到一株虫生真菌,将其命名为HEB2016,在不同的培养基中菌落特征有所不同,显微观察其与曲霉属特征相符合。 rDNA ITS序列测序获得片段长度为595bp的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Aspergillus ochraceus和A.westerdijkiae等序列相似性达98%~100%,结合系统进化树鉴定分离菌种为A.westerdijkiae。该菌株对舞毒蛾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浓度为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 7d后,校正死亡率为80.69%,10天后肉眼可见菌株的产孢结构。【结论】HEB-2016对舞毒蛾具有致病性,菌株可为防治舞毒蛾、开发生物农药提供候选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出现在园林植物育种领域中的高新技术(主要包括现代生物技术、航天育种技术和离子束注入诱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给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提供候选菌种资源,以采自杨树树桩上的野生大型真菌JC423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鉴定、出菇试验、ITS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明确其分离地位。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pH值和温度对JC423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食用菌依据子实体形态初步鉴定为金针菇。ITS序列分析获得773 bp目的片段;BLAST序列比对显示,目的片段与Flammulina filiformis strain F007相似性最高,为99.34%;下载部分相似性序列,用MEGA 7.0构建进化树,JC423与序列号为MN337400.1的F.filiformis strain F007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学特征将JC423鉴定为金针菇。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JC423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果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适宜pH值范围为9~10,适宜生长温度为25℃,无机盐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该研究明确了野生金针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和条件,研究结果可以为金针菇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树叶锈病是危害杨树幼苗及幼林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危害极为严重。文章就杨树叶锈病分布与为害、病原菌种类与生物学特性、生理小种分化、寄主抗病性及抗病机制、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杨树叶锈病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一株野生大型真菌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Fr.) Singer]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结合形态鉴定法及ITS分子序列鉴定法对菌种进行了鉴定,并对该菌种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rDNA ITS片段长度为651 bp,测序结果登录NCBI与GenBank中已知菌种进行BLAST比对,序列相似性在97%~100%之间,下载相似高的ITS序列,用Clustal W进行序列比对,MEGA 2.0软件构建系统树,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分离菌种为花脸香蘑纯菌种。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的氮源为硝酸铵,适宜的pH值为7.0,菌丝最适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同培养料配方对野生金针菇进行室内驯化培养,结果表明,玉米芯40%+木屑30%+麦麸15%+玉米面13%+蔗糖1%+石膏1%为野生金针菇较理想的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