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236篇
农学   193篇
基础科学   153篇
  156篇
综合类   1273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647篇
园艺   239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正2015年初,宣威市双龙街道某养殖户饲养的山羊陆续发病,发病37只,死亡25头,病死率为67%。笔者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并送宣威市动物疫情测报站进行实验室检验,最终确诊为山羊肠毒血症。现将该病的诊治与体会总结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宣威市双龙街道某养殖户饲养山羊71只,2015年6月3日发病37只,病羊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减退,体  相似文献   
63.
文章综述了L-肉碱的定义、合成与检测方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超干种子老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云兰  陈叔平 《种子》1997,(3):7-10
本试验种用谷子、绿豆,经40℃及45℃,湿度RH=95%-100%老化6天及5天。然后测各含水量的5项活力指标。经生物统计表明:谷子40℃,45℃二处理间差异显著,且40℃高温老化6天时间,在不同含水量的组合上,除含水量0.85%外,其余二因子组合均优于45℃老化6天的不同含水量处理,且有0.01显著差异。绿豆老化温度亦以40℃较好,种子含水量老化结合谷子和绿豆均以5.8%处理效果最好,二种作物经  相似文献   
65.
兰观水 《花卉》2016,(4):80-81
播种育苗是毛竹繁殖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应用种子繁殖方法培育毛竹,应用试验的方法探究了毛竹丰产技术。结果表明为了提高区域内毛竹产量,需要保证松土深度、施肥用量和保留母竹等重要指标进行科学的组合,结合试验地环境条件,松土25cm深度,每年施肥两次,每667m2使用毛竹专用肥20kg,同时保留4度母竹。  相似文献   
66.
西瓜种子加温干燥,失水过程可分迅速下降、缓慢下降和趋于平衡三个阶段。采用30℃、40℃、50℃和60℃四种温度干燥,种子含水量由原始水分9.0~10.6%降至3.4~4.1%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种子活力与对照相似或略高。试验表明采用60℃两小时干燥种子,可缩短干燥时间,降低种子平衡含水量并对种子生活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67.
入长期库保存的种质资源种子含水量的要求是:一般作物5~7%,大豆8%。本文研究了各种作物种子在一年中的水分变化,适宜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介绍了测定种子含水量的方法和种子干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8.
苧麻茎尖培养续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82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茎尖培养出芽频率较低和形成的小苗在继代培养中易褐化死亡的问题,改进了外植材料的消毒方法,即用酒精处理50-60秒,饱和漂白粉液浸泡16-20分钟;调整了培养基添加物成份及激素的添加比例,筛选出诱导茎尖出芽、促进成苗和扩大繁殖三种培养基;采用水培缓苗-移入营养钵-定植大田三步移栽法,移栽成活率达92.4%。  相似文献   
69.
魔芋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魔芋幼芽和幼嫩芽鞘,经0.1%升汞灭菌20分钟后,接种在附加BA.NA(均为0.6m/1)的MS培养基上,在室温25土1℃,每天照光9小时的条件下培养三周,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附加4(mg/1)BA、0.25(mg/1)IBA,3(mg/1)GA_3的MS分化培养基上,四周后分化出芽和白色地下茎,其分化颖率为40%,再转移至附加2(mg/1)BA、1(mg/1)IBA、0.3%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中,幼茎和叶片从芽鞘中抽出,茎基部分化出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70.
不同退耕年限干旱绿洲植被群落及灰棕漠土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退耕年限对植被恢复及土壤特性的影响,选择民勤绿洲不同年代退耕地(1,2, 4,8,13,20,30,40年)和耕地(对照CK)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替代法,测定并系统分析其植被组成、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40年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9个样地(包括一个CK)的所有样方中共出现43种植物,植被群落由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演替为单一的灌木,表现出较强的连续性与递进性。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呈先降再升后降的趋势,总体呈倒“N”字型变化。土壤容重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土壤粒径变化规律不明显,各样地细砂粒占比最大,黏粒最少;土壤全氮、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是变化幅度较大;细菌与放线菌数量不同程度的减少,细菌是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最大数量达到611.46×105 cfu.g-1;土壤酶活性随退耕年限延长呈波动式下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表聚现象明显;通过退耕地聚类谱系图可以推断出退耕第4年是民勤绿洲退耕地恢复治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