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0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7篇 |
农学 | 70篇 |
基础科学 | 168篇 |
72篇 | |
综合类 | 711篇 |
农作物 | 65篇 |
水产渔业 | 87篇 |
畜牧兽医 | 346篇 |
园艺 | 107篇 |
植物保护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嗜盐石油烃降解菌在石油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了来自胜利油田油泥中的一株嗜盐石油烃降解菌Halomonas sp.1-3在不同NaCl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对石油烃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在NaCl浓度低于6%条件下培养时表现为延滞期短,快速达到稳定期后随即进入衰亡期;中高盐度(≥9%)条件下培养时延滞期延长,达到稳定期的时间滞后,但稳定期时间长。低盐条件下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启动快,但不持续;当NaCl浓度为5%~10%时,菌株对石油烃有长效的降解,NaCl浓度为5%时菌株对石油烃降解率最高,对C10~C35不同碳数石油烃的降解率为55%~85%;当NaCl浓度大于10%时,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降解率迅速降低,其中碳链较短的石油烃(C10~C14)降解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长链石油烃(C29~C36)降解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菌株Halomonas sp.1-3在盐碱环境中对石油烃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农业科研院所引进创新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改制为例,指出了农业科研院所引进创新机制后,无论在新观念形成、人才构建,还是在科学研究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3.
研制和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妆品添加剂,在当今化妆品的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论述蜕皮激素等功能性物质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地位和开发应用前景。 40年代,日本福田对家蚕进行结扎,断头和器官移植等试验,发现前胸腺的存在及其分泌物与幼虫蜕皮及变态有着密切关系。1954年德国的Butenandt及Karlson首次从500kg蚕蛹中得到25mg的天然蜕皮激素(以下简称MH)结晶,被称为蜕皮甾酮(ecdysone).1965年,Karlson,Hoppe等人确定了下列结构,并证明其前体为胆甾醇。随后,日本人对这类物质进行了大规模研究,1966年中西香尔等人从台湾罗汉松(Podocarpus nakaii)中得到3种生理活性物质被分别命名为罗汉松甾酮A,B,C(ponasterone A,B,C). 相似文献
994.
12世纪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农产品贸易角度来探讨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模式。在分析外向型农业产业结构特征和贸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及未来时期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外向型农业战略发展目标:到本世纪末,实现农副产品出口从原材料型向加工型的结构转变,促成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农副产品出口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7%,进口保持1.7%,使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态势,并提出具体的战略构思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傅晓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2):17-18
球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可以导致家禽肉和蛋生产出现严重损失。寄生虫在小肠内成倍增殖导致组织损伤,降低采食量和饲料中养分的吸收率,脱水和血液损失。一般发生于每年的4~9月份,而又以6~7月份最为严重,但近些年因集约化高密度饲养,密闭式鸡舍,以及季节性孵化向常年孵化的转变,尤其是生长期较短的肉仔鸡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的机会更多,这些因素给球虫卵囊的发育增大了生存和传播的空间。我国南方省份往往较北方省份发病更为严重,所以在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蛋鸡育雏期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1日龄罗曼蛋雏鸡240只,随机分成6组,就日粮赖氨酸水平(0.70%~1.2%)对0 ̄6周龄蛋雏鸡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血清尿素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粮含0.90%赖氨酸水平时,增重最大;采食量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料肉比以0.90%最低。血清尿素氮的变化趋势和生产性能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析研究了旱砂田宽膜覆盖与其它覆膜方式的籽瓜土壤水分和温度效应.结果表明,砂田宽膜覆盖能显著保蓄土壤水分,增加籽瓜土壤水分含量.开花期较播种,砂田全膜覆盖、砂田宽膜覆盖和砂田半膜覆盖较对照砂田不覆膜0 ~ 2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高3.5、3.4和2.6个百分点,1m土壤贮水量分别多34.3 mm、3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