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CC合酶(ACS)是高等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为明确ACS基因在甘蔗茎中的表达与乙烯释放量、蔗糖积累的关系,在克隆到甘蔗ACS基因3个成员(Sc-ACS1、Sc-ACS2和Sc-ACS3)的基础上,分别以它们作为探针,Northern杂交检验其在茎中的时空表达。结果表明,甘蔗生长后期,ACS基因3个成员在茎中不同品种和节间持续表达,Sc-ACS1和Sc-ACS2表达维持较低水平,Sc-ACS3维持较高水平。乙烯利处理明显提高3个基因在茎的未成熟和正在成熟节间的表达,且Sc-ACS1和Sc-ACS2在未成熟节间的表达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而Sc-ACS3在未成熟节间的较高水平表达可持续45d。该结果与甘蔗节间尤其是未成熟和正在成熟节间的乙烯释放量增加以及糖分积累的效应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桂糖17品种乙烯释放量与蔗糖分在处理后14d和28d分别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但巴西固氮品种B1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2.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漫灌、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产量以微喷灌处理最高,分别比漫灌和滴灌处理增产2.3%和4.3%;漫灌处理的香蕉总糖、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滴灌和微喷灌处理,微喷灌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滴灌处理;可食率以微喷灌处理最高,漫灌处理最低,3种灌溉方式之间差异均显著;干物质含量以微喷灌处理最高,滴灌处理最低,二者间差异显著。在香蕉约100d的生长期内,微喷灌处理的用水量比漫灌少约19%。综合来看,在3种灌溉方式中,微喷灌是在最适宜于香蕉的方式。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究铁皮石斛中性/碱性转化酶(neutral/alkaline invertase, NI)家族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表达特性,本试验从铁皮石斛转录数据库中筛选DoNI基因,采用PCR技术克隆到4个新的铁皮石斛DoNI家族基因,分别命名为DoNI1、DoNI3、DoNI4和DoNI5,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家族蛋白的理化特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分析该家族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结果显示:DoNI1、DoNI3、DoNI4和DoNI5分别编码611、651、554和555 aa,其蛋白分子量为63.18~73.23 kD,等电点为5.84~6.6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0%~90%。具有中性转化酶的保守结构域,属于糖基水解酶GH100家族。DoNI1属于线粒体型,DoNI3属于叶绿体型,DoNI4和DoNI5属于细胞质型。在铁皮石斛花、茎、叶和根中都能检测到DoNI家族基因的表达,DoNI1和DoNI3在根中基因表达量最高,DoNI4和DoNI5在花中基因表达量最高。DoNI1在2年生茎中基因表达量最高,1年生茎中次之,3年生茎中最低。不同生长年限茎中的DoNI3与DoNI1基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拓展茶皂素的抗虫谱,探索其对甘薯小象甲的控制作用,发掘茶皂素作为杀虫剂防治害虫的潜力。【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甘薯小象甲对茶皂素水溶液的嗅觉忌避率;利用选择性测定法测定甘薯小象甲对茶皂素的取食忌避率;利用非选择性测定法测定甘薯小象甲对茶皂素的拒食率;采用人工饲料饲养法测定甘薯小象甲在茶皂素影响下的发育历期和死亡率。【结果】甘薯小象甲对各浓度茶皂素都没有产生显著的嗅觉趋向,20.0%茶皂素水溶液的嗅觉忌避率仅为9.14%。茶皂素对甘薯小象甲具有取食忌避作用,取食忌避率随茶皂素浓度升高而升高;6 h时,0.5%、1.0%、5.0%、10.0%及20.0%茶皂素对甘薯小象甲的取食忌避率分别为58.14%、77.77%、88.23%、95.00%和97.65%,忌避作用显著,忌避率均比1 h时的高。茶皂素对甘薯小象甲具有显著的拒食作用,饲喂时间越长拒食率越高;72 h时,0.5%、1.0%、5.0%、10.0%及20.0%浓度茶皂素对甘薯小象甲的拒食率分别为63.01%、67.54%、97.14%、96.42%和98.57%。甘薯小象甲各阶段虫态历期都随着茶皂素浓度的升高而缩短,且幼体出现死亡现象;其中在1.0%浓度茶皂素影响下幼体的发育历期最短,与对照相比缩短了4.01 d,且死亡率最高,为26.65%。【结论】茶皂素对甘薯小象甲既没有嗅觉忌避作用,也没有嗅觉引诱作用,但有明显的取食忌避作用和强烈的拒食作用。茶皂素能使甘薯小象甲幼体发育历期缩短,且能导致幼体死亡。  相似文献   
25.
早期、无损伤、易于操作的阳性芽检测技术,对提高柑橘遗传转化效率是十分有利的。本文设计和构建了nptⅡ::mgfp5融合基因,通过锦橙上胚轴转化体系研究其在柑橘遗传转化中的作用。nptⅡ::mgfp5融合基因全长1 578 bp,编码525个氨基酸,作为表达载体p1301NG的选择标记和报告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锦橙上胚轴,再生培养1周后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植体的再生情况。在再生培养第9天时即观察到GFP荧光再生芽的形成,再生培养后10~15 d是GFP再生芽形成的高峰期。GUS染色和PCR分子检测结果证明,GFP荧光检测结果是真实可靠的。研究结果表明:nptⅡ::mgfp5融合基因能够在再生培养早期筛选到阳性转化芽,有助于提高阳性转化芽的存活率,提高柑橘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6.
以花生为材料,研究了铝胁迫诱导花生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条件下,加入外源NO供体SNP对不同耐性花生品种根尖生长及相关细胞程序性死亡基因的影响。根长生长、根尖苏木精染色和铝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SNP能够缓解一定浓度铝对花生根生长的毒害作用,1.0 mmol L–1的SNP缓解作用最明显,此浓度下,99-1507和中花2号与对照相比,根长增加45%和52%,根尖铝含量降低10%和23%,苏木精染色变浅。加入1.0 mmol L–1的SNP处理后,与对应铝胁迫相比,花生衰老基因AhSAG的相对表达量在耐铝品种99-1507中先升高后降低,在0.1 mmol L–1和0.4 mmol L–1 Al3+处理时,显著下降;在铝敏感品种中花2号中呈缓慢升高的趋势,在0.1 mmol L–1和0.4 mmol L–1 Al3+处理时,显著上升;花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AhBI-1的相对表达量在99-1507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花2号中则先降低后升高,当99-1507在0和0.02 mmol L–1 Al3+处理时,中花2号在0、0.02和0.1 mmol L–1 Al3+处理时,SNP处理后的AhBI-1表达量均低于对应的单独铝处理。由此说明,NO对花生铝毒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影响细胞程序性死亡基因表达而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转sck水稻及对照的稻米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的加工品质、粒长、糊化温度等指标没有明显变化,D62系列中表现出粒长/宽比增加、垩白度和垩白大小降低、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总体表现趋好;而转基因M81的外观品质、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均下降,变差;C162S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寻优化山豆根DNA提取的方法,本研究以山豆根的叶片为材料,用3种改良的CTAB法提取山豆根DNA,并将提取的DNA经分光光度计和电泳检测,用于cpDNA引物筛选试验,找出最有效的山豆根DNA提取方法。结果显示,高PVP和β-巯基乙醇提取法和样品预处理法可用于提取山豆根基因组DNA。其中,样品预处理法山豆根DNA的效果最好,提取DNA浓度高、质量好,引物筛选结果条带清晰且单一。本研究建立了山豆根高质量的DNA提取方法,为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9.
百合试管苗的移栽对比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含25μg/L多效唑手根培养基或结鳞茎培养基中培养后移栽,可显著提高百合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其中以促进试管苗在试管内生成鳞茎再移栽途径的效果最好。鳞茎大小对幼苗生长有明显影响,以直径5-11mm的结磷苗进行去叶留根处理后,移栽效果最好。多效唑残留药效低。  相似文献   
30.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活性及间作甘蔗土壤细菌、放线菌、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20~40 cm间作甘蔗土壤全磷、全钾、蛋白酶活性及间作花生土壤放线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40~ 60 cm间作花生土壤真菌、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相反,间作甘蔗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处理;间作土壤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间作土壤有效养分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甘蔗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