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14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杂交晚粳甬优8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杂交晚粳新组合甬优8号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组合生产利用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使棉花实现机械化采收,河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借鉴新疆的种植模式,并结合河北省当地条件推行(68+8)cm宽窄行种植模式,同时进行错位使棉株呈规律性的等腰三角形排列;为适应河北省推行的种植模式,设计一种棉花双排交错精量播种开沟组合装置,该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空腔,空腔内对称设置有双排播种装置,左、右排种轮错位15°实现错位播种。通过分析计算,确定棉花双排交错精量排种器和开沟装置关键部件的参数;对棉花双排交错精量排种器进行排种机制的解析,构建排种器主要工作过程的充种、清种、护种、投种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2016年4月初在河北省石家庄鹿泉试验田进行作业试验,结果显示排种器播种深度及穴距一致性良好,双粒率82.8%,三粒率9.6%,多粒率2.0%,单粒率4.4%,空穴率1.2%;播种深度26 mm,播种深度合格率91.0%;基本实现错位种植等腰三角形排列。  相似文献   
33.
为构建草菇优良菌株突变体库,首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草菇原生质体,优化的诱变条件是输出功率125 W、处理时间20 s。筛选出3株抗冻能力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3株突变株在草菇生长的20℃低温环境与对照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17%~57%,出菇爬料速度提高了0.8~2.4倍,出菇时间提前了1~2d,抗低温胁迫能力提高了24h。研究运用RAPD技术进行分子鉴定,建立草菇ARTP诱变育种筛选与检测评价平台。  相似文献   
34.
通过研究施用不同含硫量配方的复合肥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城县植烟土壤条件下,复合肥施用量50kg/667m^2时,含硫量为4%的复合肥与含硫量6%~10%的复合肥生产的烟叶品质达到差异显著;含硫量分别为6%、8%、10%的配方复合肥生产的烟叶产量及品质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35.
为了选育耐低温草菇菌株,以草菇V23、V3552为亲本,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两种方法对草菇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到耐低温的突变株;然后利用紫外灭活(20 W,30 cm,110 s)和热灭活(50℃ 3 min)的双亲灭活标记法对突变株进行化学融合,结果表明在400 g/L的PEG6000、pH 8.0、融合时间30 min和融合温度32℃的条件下融合率最高,达到0.517%, 共获得200个融合子。经过0℃低温筛选,最终获得15株草菇耐低温菌株,菌丝在0℃的耐冻能力提高了4.5倍。经出菇实验证明其子实体与出发菌株相比具有明显的耐低温性,液化现象明显推迟,说明该方法筛选出的菌株具有进一步应用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6.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土地资源预测、森林蓄积量预测、各龄组蓄积量预测三层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森林资源进行预测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小样本条件下,森林资源预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开辟了森林资源预测新途径.  相似文献   
37.
为探寻红花大金元下部叶最适宜的采收次数,对红花大金元下部叶采收次数影响中部叶成熟过程中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中部叶成熟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均呈先升高而后趋于平稳的规律,酸性转化酶活性和蔗糖合成酶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则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下部叶1次采收、2次采收、常规采收,淀粉酶活性到达峰值的时间分别为移栽后97 d、100 d、103 d,随着下部叶采收次数的减少,中部叶成熟过程中淀粉酶、酸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有所提高。说明,下部叶采收次数越少,越有利于中部叶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利用。  相似文献   
38.
39.
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多年的杂交粳稻推广实践,分析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并对该地区杂交粳稻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提出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稳面攻产保安全,提质增效促发展,创新机制作保障“的总体目标,并从亲本创新利用、种性提纯保纯、配套稻作技术研究、资源整合共享、发展稻米产业经济等方面阐述了杂交粳稻科技及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0.
苹果苗木栽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型矮砧密植苹果建园劳动强度大及机械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应用AIP三维设计软件,设计开发了连续开沟式苹果苗木栽植机。该机采用芯铧式开沟器,为便于维护和转运机架设计成3级连接机构。该机设计开沟深度为30~35cm,开沟宽度为25cm,集苗箱容量为健壮苹果树苗500棵,正常工作速度为0.8~1.2m/s。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栽植机工作性能良好,所栽苗木倒伏率为0.67%,机械伤苗率为0.44%;机具开沟稳定,栽植深度合格率为98.88%,苗木栽植合格率达98.22%;人工充苗作业,株距变异系数20%。该机结构设计合理,栽植作业质量能够满足建园农艺要求,为我国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的苹果园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