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湖南湘西地区对紫花苜蓿进行了根瘤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其幼苗结瘤数和结瘤率分别提高137.5%和74.4%,产草量和分枝数分别提高26.6%和32.3%。说明在湘西喀斯特地区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后其生产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2.
为了定期掌握自治区东部区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2004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文章通过对荒漠化土地监测范围、类型、程度、成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荒漠化土地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3.
文章阐述了免渡河林业局自1996年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来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依据森林资源状况,提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于2010年4月底至9月中旬采集了陕西凤县圈养林麝的新鲜粪样,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林麝非孕期的粪样皮质醇含量,探查林麝的应激生理状态。结果表明:圈养雌性林麝非孕期应激生理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幼仔卧巢哺乳期、幼仔出巢哺乳期、幼仔单独饲养期、雌麝进入发情期),其中,雌麝于产后的幼仔卧巢哺乳期处于较高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2~4周),而雌麝与幼麝分离期处于较低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13~15周);与此对应,单独饲养且与育幼无关的雄麝仅于饲料更换阶段(5月份)表现出一定的应激生理水平增高。分析得出,非孕期圈养林麝粪样皮质醇水平变化与重要的时间相联系,是导致应激生理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认为圈养林麝非孕期应以雌麝的管护为主,尤其处于较高水平的第1阶段,是育幼雌麝饲喂和管护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25.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自制合生素和新型抗菌肽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攻毒后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取健康的1日龄科宝Ross 308肉仔鸡100只,随机分为4组。自制合生素组(S组)饲喂基础日粮+0.3%合生素;抗菌肽组(AP组)饲喂基础日粮+0.5%抗菌肽;抗菌肽+合生素组(SAP组)饲喂基础日粮+0.3%合生素+0.5%抗菌肽;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间测定各组肉鸡生长性能;在试验第14天,同时每组随机选取10只肉仔鸡进行大肠杆菌O78攻毒(对照组攻毒后设为攻菌模型组(M组)),观察记录24 h各组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测定肉仔鸡的免疫功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组和AP组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SAP组的法氏囊指数在攻毒前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攻毒后,S组及AP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指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攻毒后S组中IgA、sIgA和IL-10与M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IL-6极显著降低(P<0.01);AP组中IgA和IL-6均极显著降低(P<0.01),sIgA和IL-10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SAP组的变化趋势与AP组相同。综上所述,日粮中分别添加合生素和抗菌肽可以提高肉仔鸡的饲料转化率;攻菌后,合生素和抗菌肽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均可以提高肉仔鸡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