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前,在南方林区森林资源的破坏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很多同志反映这是当前在强调发挥社队生产的自主权,强调发展社队企业经济、提高社员生活水平、活跃农村市场的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这次森林资源的破坏是解放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第一次是1958年毁林炼钢,第二次是“四人帮”横行时,多头经营,乱砍滥伐)其严重程度,超过了历史水平。但是,也有人认为“山林是社队集体所有,他们砍一些、卖一些木材,为什么不行?”最近,据我们在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调查木材价格时的所见所闻,和过去相比,这次  相似文献   
12.
营林生产是否为商品生产,这是目前营林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迫切需要探讨的一个基本问题。“以营林为基础”方针的落实;国营林场从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管理;营林生产单位经济效果的评价;以及林价、营林产值等若干经济范畴的研究,无不涉及这一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从理  相似文献   
13.
林价及木材理论价格是我国当前林业经济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虽然建国以来曾对林价问题进行过短时间调查,但是,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还是最近二、三年才进行的,现将调查研究中关于我国林价及木材理论价格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股份经济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①但同时,它又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须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相互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②(①、②引自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98、494页)从马克思的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股份公司的出现是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因此,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保持森林实物资源总量有所增长并能满足基本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应建立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环境林业,即对森林环境产品进行新的界定,建立森林环境资源产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此,提出应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如经济互补、灾害保险及产业核算等经济政策,以逐步解决资源管理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6.
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与环境核算是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已列入联合国《21世纪议程》(1992)和《中国21世纪议程》(1993)优先项目计划。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问题,内容包括森林环境资源的定义、概念、分类;森林环境资源评价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森林环境资源补偿的经济政策。其基本论点是:1.森林环境资源再生产是一个商品生产过程,它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均为产品;2.森林环境资源产品应当有相应的价格体系和收费标准,按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市场,等价交换,3.变单一渠道为多种渠道,建立广泛的森林环境资源经济补偿机制;4.森林环境资源应在加速监测与统计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国家级森林环境资源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体系并与国民经济核算制接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南方集体林区主要是采取国家补助造林、集体(社队或社队林场)管护的办法发展森林资源。由于权属不清、责任不明、资金短缺和收益分配不当等原因的影响,目前这种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林业生产力发展和森林资源扩大的需要,成为当前林业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福建省三明地区的清流、明溪、尤溪、建宁等县从1984年起开始试行的林业股份公司,就是在实行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与计算增加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部门的综合国力和经营规模,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林业增加值计算的主要内容是销售价值加其它使用价值再加包括在制品在内的存货变化价值,减去其生产的中间总消耗而得到的余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