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5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改造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就不同截干高度和修剪方式对低产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截干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截干更新处理显著改善了树体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叶片中氮、磷、锰、镁元素的含量;不同截干处理的油茶树体其冠幅、树高、萌枝粗度和春梢长度差异显著,50~70 cm高度全部主枝截干或2/3主枝截干处理的油茶树在截干处理3年后即能形成理想的冠型,且其产量恢复较快,其平均挂果数为对照的1.9倍,截干效果优于30和100 cm高度截干处理。  相似文献   
72.
对富源县域内2个薄壳山核桃引种点栽培的薄壳山核桃生长量、开花结实特性、果仁粗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及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在富源县生长发育正常,对气候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嫁接苗定植6 a时部分植株开始初果,10 a时产量最高,达3.3 kg/株;富源县薄壳山核桃花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开花盛期品种间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存在雌雄花异熟性,在时间上不完全重合,应根据品种开花特点实行多品种配置栽培;富源县薄壳山核桃种仁富含油脂、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初步分析认为,富源县气候环境适宜种植发展薄壳山核桃,以海拔低于1 800 m区域最适宜。  相似文献   
73.
油茶不同芽苗砧嫁接组合的亲和性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长林系列18#品种芽苗作为砧木,取普通油茶长林系列4#、18#品种为接穗,采用芽苗砧法嫁接,通过对嫁接体结合部发育过程中的死亡率及理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了嫁接体的亲和性生理。结果表明:0~24 h与1~55 d所得结论相同,即在2个嫁接组合中所测的各生理指标(除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嫁接体结合部SOD活性越低,POD活性越高,MDA质量摩尔浓度越低,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越高,嫁接组合亲和性越好;嫁接体结合部SOD活性、POD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早,嫁接组合亲和性较好;嫁接组合亲和性与结合部CAT活性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油茶花发育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茶成花过程的转录组测序及其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总共获得28448847个 reads,5742023480 bp 数据量,GC 含量为46.52%;拼接成大于200 bp 以上的 Unigenes 有94476条,N50长度为806 bp,其中1 kbp以上的Unigenes 共12643条,占Unigene总数的13.38%; Unigenes 在各数据库中功能注释数目,在 COG中有9095条,在 GO中有27201条,在 KEGG中有6431条,在 Swissprot中有24534条,在TrEMBL中有36393条,在Nr中有36400条,在Nt中有30858条;茎尖中FLC,FCA和FT基因表达量较 AP1,AP2和 PI 基因低,FT基因( ID:Unigene60063)是油茶成花的关键基因,PI 基因( ID:Unigene56059)与雄蕊发育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75.
小果油茶种实形态变异频率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分布区的18个地理群体为材料,观测种实表观性状各项指标,分析种实形态变异频率及其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各种实性状表观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18个地理群体及10个种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都较大,种实的不同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位于2.472 6...  相似文献   
76.
普通油茶花粉形态及花粉管活体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3个普通油茶优良品系的花粉形态,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普通油茶杂交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花粉管的生长状况,以求探讨普通油茶在山茶科中系统发育的地位以及花粉管在授粉后的动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油茶花粉形态一般为椭球或近球形,大小中等,具三沟,外壁纹饰为脑纹或桔皮状,符合山茶属花粉的种属特征,在山茶科系统发育中为较原始的类群;杂交授粉后0.5h,花粉管开始萌发,8 h花粉管生长端可达花柱中部,24 h穿过花柱基部进入子房,约48h即可完成受精过程;花粉萌发试验表明活体授粉的花粉萌发及生长量显著高于离体培养花粉。  相似文献   
77.
【目的】近年来,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四大油料之一。油茶良种不断涌现,但品质参差不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油茶品种资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子标记数据库,筛选重要SNP位点,开发油茶品种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油茶品种资源的分子身份证,为品种鉴别、品种追溯等提供分子水平鉴别技术支撑。【方法】以221份普通油茶品种资源为材料,提取未成熟种子RNA,进行转录组测序。以二倍体南荣油茶基因组为参考,识别供试油茶品种资源的SNP位点并基因分型,利用SNP数据分析油茶群体及亚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NP位点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等信息,筛选核心SNP位点并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得到最优SNP位点组合后,结合品种资源基本信息构建油茶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结果】从油茶转录组中共检测到1 849 953个高质量SNP位点。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油茶群体观测杂合度为0.2966,期望杂合度为0.2462,固定指数为-0.2048,PIC为0.2...  相似文献   
78.
叉角厉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叉角厉蝽是黑荆树林中害虫的一种生长的天敌昆虫,在福建省长泰县一年多代,饲养为不完整的3代,以第二代成虫于枯落叶下越冬,第三代若虫未完成发育。卵期平均9.06d,若虫5龄,平均历期21.3d,1龄植食,2-5龄及成虫捕食,仍观察到植食。  相似文献   
79.
喀斯特石漠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广西凌云县2005年喀斯特石漠化监测数据对石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均能引发土地石漠化。凌云县石漠化土地中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占35.4%,人为因素引发的占64.6%。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程度以强度石漠化为主,占自然因素导致石漠化面积的66.5%;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漠化也以强度石漠化为主,占人为因素导致石漠化面积的68.5%。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漠化中,过度樵采占33.6%,过度放牧占23.5%,毁林开垦占18.3%。人为因素是凌云县石漠化形成的直接因素,应该控制不合理的人为干扰,调整地区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开展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石漠化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80.
樟树种子性状产地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我国樟树自然分布区47产地采集的樟树种子进行取样观测,分别测定子种子的长、宽、高、重、并进行播种试验,观测种子的场圃出苗率。分析樟树种子形态场圃出苗的产地差异,地理变异规律及种子形态对种子出苗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分析表明,樟树种子形态存在显的产地差异,种子的大小存在明显的径向变异,种形指数(长宽比)与纬度呈显的相差。种形指数与苗期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樟树种子的大小,形状、百粒重等7个性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